书城经济中国货币市场运作导论
27419000000014

第14章 海外票据市场的发展轨迹

一、英国票据市场

英国的票据市场是英国货币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贴现市场为主,也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即英格兰银行进行担保的唯一的货币市场,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当时作为贴现行前身的票据经纪人起初只是在英国金融市场上买卖用于国内贸易的各种票据,后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这些票据经纪人开始进行票据贴现业务。

英国的票据市场交易的工具包括商业性票据、短期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证等。其中商业票据又分为优良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一般商业票据及其他票据。英格兰银行又将银行承兑汇票分为合格银行票据和非合格银行票据。合格银行票据是由英格兰银行认可的合格银行(一般是规模较大的英国银行或外国银行)承兑的汇票,这类票据可由贴现行向英格兰银行申请再贴现或者进行抵押贷款。非合格票据则是由规模较小的银行(即英格兰银行认可为合格银行以外的银行)承兑,英格兰银行对其再贴现申请要求通常不予办理。长期以来,贴现商业票据一直是贴现行的传统业务之一,商业票据在贴现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6%,大大低于国库券的比重,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90年代的70%左右。

英国票据参与者主要包括:贴现行、英格兰银行、清算银行、商人银行、证券经纪商号及承兑行等金融机构,这其中是以以贴现行为主要交易主体。

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票据市场中主要扮演着政府债券的发行代理人及贴现公司“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向贴现行提供再贴现和再贷款服务,适时介入市场并通过制定规则引导市场规范运行。

贴现行是英国金融体系中的独特机构,也是英国票据市场区别于其他国家票据市场的主要标志。贴现行在票据市场上居中心地位,也是唯一获得英格兰银行许诺作为其“最终贷款人”的金融机构。贴现行一方面从清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活期贷款或短期贷款从事商业票据的贴现和买卖公债,成为票据市场的融资桥梁;另一方面将贴进的商业票据转售给商业银行或者向英格兰银行申请再贴现,成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缓冲器。目前伦敦贴现市场中共有7家贴现行,都是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的。

商人银行即传统上的票据承兑行,主要是将自己的名字背书在票据上,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为票据提供担保,保证票据到期一定能清偿。经承兑行承兑的票据不仅信用有了提高,而且更容易在贴现行获得贴现,同时贴现利率也比一般的商业承兑汇票低。

清算银行在英国零售银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一方面为贴现行提供有担保的活期贷款,满足贴现行开展业务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工商企业提供贷款,多数是通过票据贴现方式,但现在有所改变。

在交易运行机制上,英国的贴现运行模式与其他发达国家有显著不同,简单来说:在贴现市场上,贴现行向商业银行借入短期资金,投资于短期票据或政府证券,其具体的操作过程是贴现行从一些商业银行购买商业票据,再将这些商业票据卖给一些手头有多余资金的银行或投资者。这些贴现行往往以低于借贷利率的价格买进商业票据,通过贴现率与借贷利率之间的微小利率赚取利润。由于贴现市场的交易额很大,因此其收益往往比较高。当贴现行需要资金时,它们可将证券或票据再卖给英格兰银行,或向英格兰银行再贴现或借贷。贴现行是英格兰银行作为最后放款者的唯一对象,英格兰银行对贴现放贷数量一般都能满足贴现行对资金的实际需要。所以说,英国贴现市场与平行货币市场的区别在于贴现市场的流动性有英格兰银行的保证。贴现市场通过获得英格兰银行的这种流动性保证反过来又保证了银行系统流动性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贴现行就成为了票据市场的运行核心,贴现市场实际上也成为英格兰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的桥梁;同样英国贴现市场也就是英格兰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投资者传导其货币政策的渠道。

正是由于英国贴现市场的独特的运作过程,使其具有以下功能:提供资金融通机会,为短期流动资金投资提供出路,满足市场对短期资金的需要,帮助银行调节头寸,平衡市场银根和为英格兰银行实施政府的货币政策提供必要的场所等。

二、美国票据市场

美国的票据市场由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两部分组成。虽然市场的出现比英国票据市场形成得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票据市场之一,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特点。由于美国的国库券市场非常发达(它经营着几乎全部政府债券的交易),因此在票据市场上主要办理的是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

(一)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美国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国际贸易中由进口商签发的付款凭证,目的是为了向进口商提供信用额度支持。这一市场是1913年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的相关规定开展起来的。当时为了满足客户经营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融通资金的需要,在联邦储备银行积极扶持下,美国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巅峰时期,它们为进出口融通上几乎一半的资金。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联储认为承兑汇票市场已成熟到可以自己发展下去,于是逐步撤出对其的支持,此类交易开始下降,除80年代有短暂而微弱反弹外,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逐步萎缩。

根据服务和用途不同,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分为四种,即银行承兑的进出口贸易汇票、银行承兑的国内或国外运输汇票、银行承兑的国内或国外仓储汇票和银行承兑的国外银行签发的美元汇票。根据是否可以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进行再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又可以分为合格银行承兑汇票和不合格银行承兑汇票两种。合格银行承兑汇票可以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进行再贴现,不需交纳准备金,例如,由银行承兑的进出口贸易汇票等;不合格银行承兑汇票不能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获得再贴现,而且需要交纳准备金,例如,第三国承兑汇票和金融票据等。其中第三国承兑汇票是对外国货物运输或海外货物仓储提供融资的银行承兑汇票,包括银行承兑的国外运输汇票和银行承兑的国外仓储汇票。第三国承兑汇票是外国贷款人尤其是亚洲的进出口商利用美国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进行筹资的重要工具。金融票据由银行承兑,主要用来扩大发票人的短期信贷,与具体交易行为没有必然联系。

在美国发行的各类银行承兑汇票,期限通常是根据运输或货物的融资需要来决定的,一般不超过9个月,其中大多数期限为30~180天,其市场利率一般低于贷款利率。

就交易方式来看,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采取场外形式的柜台交易方式,这是一个无形市场,市场参与主体有承兑银行、交易商和投资者。其中承兑银行是承兑汇票的付款人和承兑人,主要包括三种银行:一是商业银行,它们一般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不需要交易商的服务;二是地区性银行;三是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承兑银行根据自己客户的利益来承兑汇票,并成为由它所承兑汇票的初级债务人。银行提供承兑服务的收益主要是手续费和承兑的折扣两种。另外,在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上,大约有20家左右大银行作为交易商,例如,美林、雷曼兄弟等。这些公司在市场上起造市作用,买进卖出汇票,从中赚取差价。最后银行承兑汇票的投资者还包括:公司、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个人以及各国中央银行,包括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等。

总的来说,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其他国家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运行机制并无太大差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货币市场工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作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之一。但随着美联储对其支持力度的减少,现在美联储也相应减少了对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操作。

(二)美国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一种以短期融资为目的、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无担保票据。目前美国的商业票据一般是由银行持股公司、信用较好的大企业和经营金融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在公开市场发行的短期贷款期票。它是美国国内货币市场中主要的也是最古老的工具之一,是美国财务公司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之一。

在美国最初的商业票据是通过证券经纪人发行的,票据的发行人主要是纺织厂、烟草公司等工商业,购买者多为资金充裕的商业银行。19世纪中叶后,经纪人开始经营商业票据自营业务。他们从银行借入资金,买进商业票据,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以赚取差价。市场最初都集中在纽约,后来逐渐向周边地区发展,到19世纪末就形成了美国全国性的商业票据市场。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现代消费信贷,特别是汽车贷款的发展而产生的财务公司极大地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零售商提供流动性贷款,或者收购零售商向消费者发放的分期付款信贷,以此获利。财务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依靠发行商业票据。最早发行商业票据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下属的财务公司——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之后大量的财务公司进入这一市场。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真正繁荣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当时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市场利率波动不定,而银行存款利率却因“Q条款”而受限,因此众多美国的企业和家庭将资产从银行转向金融市场以寻求更多的资产回报。由于商业票据的期限一般不长于70天,平均到期日在45天左右,因此对一些规模较大、信用质量很高的公司而言,商业票据是一个重要的、灵活的短期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相比银行贷款而言,商业票据的融资成本更低。在此背景下很多公司开始加大了商业票据的发行量。此后,随着这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票据——信用支持票据,即中小公司或信用等级不高的公司借助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给予的信用支持和资产支持票据(以高品质的资产为抵押,一般由非金融公司向商业发行主体SPV出售应收财款,SPV对该应收财款进行评估和设计,并以此为保证向社会投资者发行商业票据,这些一般不需要贸易背景)。此类票据与早期的商业票据单纯依靠商业信用的票据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有了资产为抵押,其信用增强,相应地,其利率也会相对较低。

目前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已成为仅次于国库券市场的第二大资金市场,也是国际上最大的商业票据市场,占据了全美国商业票据市场70%以上的份额,其中资产支持票据的发行规模更是不断攀升。根据美联储的统计,1995年发行在外的资产支持票据(ABCP)价值为1010亿美元,总额占商业票据总额的15%,到2005年底,这一数据增加到926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25%,总额占比上升到56%,每年递增4.1个百分点。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中的商业票据期限一般为1~270天,但绝大多数不超过30天,超过80天的更少。270天以上的商业票据,其发行需要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办理登记,故发行量很小。通常情况下,商业票据的面额至少为10万美元。商业票据的利率有以下特点:一是随行就市。利率水平通常由市场供求情况、商业票据面值大小、期限、发行人资信、银行信贷资本以及交易费用等主要因素所决定;二是利率较低,通常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三是报价以贴现方式为基础。

美国的票据市场属于兼营模式,没有票据专营机构,而是由银行和证券公司等机构兼营票据市场业务。商业票据的发行与销售可以直接发行(由发行人自己组织发行,采用这种方式的公司一般是金融性企业或自己有附属机构的企业。这种方式的好处体现在:一是可以节省发行成本,二是便于灵活调整发行的数量、利率和期限)或间接发行(由交易商代理发行)。就目前来看,美国的商业票据发行主要采用交易商代理发行。交易商在代理发行时,会先分析、考察和评估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再行定价,通常发行者的资格参考是由信用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的评估报告作出。因此这种间接发行的机制也有助于将一些信用较差的借款者摒除。由于商业票据的期限一般在270天以内,且信用等级较高,多数投资者是持有至到期,所以美国商业票据的二级市场并不活跃。其交易采用询价交易方式,是场外大宗交易市场,小额投资只能通过投资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来间接参与商业票据的投资。

与其他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相比,美国商业票据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成本低,其发行成本通常低于银行短期借贷成本。据有关资料分析,美国公司利用商业票据集资,利息成本可以比美国优惠利率为基础的利息平均低2.3%,可以比URIBOR为基础的利息低0.67%。融资成本低已成为美国商业票据市场与欧洲货币市场能够抗衡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是资金来源多元化。借款人可以通过商业票据市场获得广泛的资金来源,避免过份依赖少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资金多元化是分散风险的一项重要保证。三是资金使用灵活。根据发行人和交易商的协议,在约定时期内发行人可以不限次数及不定期地发行,以满足自身短期资金需要。四是有助于发行人提高声誉。作为无担保借款,能够在市场上成功地出售商业票据是对公司形象的最好证明。五是商业票据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签发的,而是为了从市场上直接筹资签发的票据,普遍使用信用保证或资产保证的形式,因此受到许多财务状况好,信用等级高的公司的欢迎。

三、日本票据市场

同英美相比,日本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票据市场是日本短期资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业务活动是票据贴现交易,对象也主要是各种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

日本票据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票据,分别是期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期票类似于英美国家的商业票据,是借款人开出的以自己为付款人,银行为收款人的一种票据,用于向银行申请票据贷款,银行以票据贴现的方式进行贷款。商业银行持有这种期票又可再向日本银行再贴现或贷款。期票一般期限为2周至9个月,企业发行票据之前必须由评级机构确认有无发行资格。日本国内市场的商业票据发行量增长十分迅速,自1987年11月建立以来,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商业票据市场。在日本,企业发行商业票据是采用间接方式,即通过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销售,而在流通市场则是由指定的金融机构和短资公司经营,商业票据的主要投资者为商业银行,一般情况下占到50%以上,其次为投资基金、工商企业等。

日本票据市场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大企业签发并经其主办银行承诺兑付的商业票据,以日元计价。为了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增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日本实行“出口贸易制度”和“外汇期票借款制度”,使出口商能够及时获得承兑汇票贴现的优惠贷款,此举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增加作出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商业票据的发展,日本的银行承兑汇票交易规模出现缩小的趋势。

与英美相比,日本票据市场有着以下特点:

1.日本期票与银行的贷款管理密切结合。日本的期票属于无真实贸易基础的融资行为,一般由信用好的大企业在需要资金时签发。但其运作方式与美国不同,美国的商业票据是直接向投资者发行或通过经纪人向投资者发行,而日本则把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作为贷款管理的主要内容,与银行的贷款管理密切结合。

2.日本票据市场与其他各货币市场子市场的利率水平不一。英美两国的货币市场中,由于各子市场相互联系,参与交易的主体同时在几个市场进行交易活动,中央银行直接干预较少,因而各子市场利率趋于一致。日本则不同,同业拆借市场、票据买卖市场的利率比较稳定,长期属于管制利率范围,利率缺乏弹性;而日元可转让存单市场、债券回购市场、日本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较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日本对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参与者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货币市场交易主体一般不能同时在几个子市场进行交易活动;其次是日本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干预程度不同。随着日本金融自由化的进展和公开性的不断加强,货币市场利率趋于一致的趋势也正在增强。

3.日本中央银行对票据市场的参与程度较高。日本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较为明显。中央银行一方面通过贴现市场,买卖各种票据,控制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以再贴现为主要方式,对民间提供间接信用,促使以经营短期信贷为主的商业银行将票据贴现作为一种主要的放款形式。同时日本银行利用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与日本银行再贴现利率之间的连动关系,通过调低调高再贴现率,影响拆借市场利率的趋势,进而影响和控制经济运行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

四、海外票据市场的经验总结

海外票据市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相似之处,值得我国借鉴。

1.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都有良好的市场经济水平和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除此之外完善的监管和相对健全的社会信用体制也是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保证。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形成有效运行的票据市场,同时也为央行通过再贴现等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提供有效的条件。

2.利率市场化,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的市场基础。美国在1980年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该法案的主旨是修改或取消原有的利率限制,目前美国金融市场发展完善,利率市场化程度很高。英国则早在18世纪初期就形成了以英格兰银行贴现率为中心利率的集中控制利率体系。目前,英格兰银行既不公布贴现率,也不规定最贷款利率,完全放弃了利率管制,彻底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3.参与主体多元化。发达的票据市场通常呈现出较高的开放性,既允许合格的外国金融机构、外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成为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同时也鼓励本国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国际票据市场的竞争。在美国,居民和非居民在票据市场上可以享有同等的待遇,所有合格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英国和日本票据市场的交易机制则有所不同,它们都设立了专门经营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机构,如英国的贴现所,日本的短资公司,也允许其他机构如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入市交易,但都有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定。这些专业中介机构促进了商业票据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了票据市场的运作效率。

4.金融创新引致票据的多样化。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基本上可分为融资类的商业票据和以真实贸易关系为基础的银行承兑汇票等两大类,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据市场的深化、信用健全和交易主体的融资需要,票据市场上为满足交易需要的票据品种和新颖的交易方式大量涌现。如美国用以提高票据信用等级的信用支持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为方便发行主体筹集资金的“票据发行便利”;为加速票据在二级市场流通的票据拆分与整合的台湾票据市场的“电子支票”等。如此多样化的票据形式,不仅满足了不同投融资者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也促进了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5.风险防范和监管制度较为完善,保证了市场的规范运作。尽管各国由于金融法律环境及演进的差异,对商业票据的监管法律框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发达国家一贯注重对票据市场的监管,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国家一般将商业票据视为证券,由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如美国规范票据的文件是《1933年证券法》而监管部门则是美国证监会(SEC);而英国的相关文件是1995年推出并于2001年修订的《证券公开发行管理条例》,监管部门是金融服务管理局。以日本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的票据市场,商业票据被视为货币市场工具,因此监管主体是央行——日本银行,而其依据的法律文件则是《证券交易法》。不仅是监管的法律主体明确法律依据完备,发达国家对票据市场发行主体、信用评级与信息披露、投资者行为等都有较完善的监管体制。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等能源企业违约事件爆发以后,各国更是加强了对票据市场的监管,尤其是对融资性的商业票据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规范以及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要求都更趋严格。这些措施都为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