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鼓楼风情
27457600000021

第21章 现代篇章(1)

1.鲁迅从鼓楼迈向人生第一步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而他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则是从南京鼓楼开始的。

鲁迅!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的东昌坊口周家,取名樟寿,字豫山。1887年进周家自设的私塾读书。因豫山与“雨伞”谐音,改为豫亭,

后又改为豫才;后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又改名周树人。鲁迅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事,

鲁迅出生的那年他在北京任内鲁迅

阁中书。其父周伯宣,此时虽闲居在家,但他是秀才;其母鲁瑞,虽没念过书,但出生在绍兴近郊的一个官宦之家,也能看书学习。

像鲁迅这样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人,按照中国的老传统,他应该走做官的道路,这正是他的袓父和父亲所希望的。但是,鲁迅13岁那年,其袓父因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而锒铛入狱。第二年,其父又得病吐血,翌年留下寡妻和四个孩子撒手人寰,周家从此急剧贫困。鲁迅是长子长孙,按照旧时的习惯,祖父和父亲不能理事,顶门立户的重担自然落到了鲁迅的肩上。按照当时绍兴的风气,读书人考不上秀才,往往就要给人当幕僚或经商做买卖。但当幕僚要有关系,经商做买卖要有本钱,鲁迅家境如此狼狈,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怎么办?在此之前,清政府的一班大员发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在各地开办了一些新式学堂。这些学堂讲授“声光化电”,在一般城镇士绅的眼中,是洋人的“邪学”,自以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一般都不屑于跨进去读。当时杭州有所求是学堂属这类学校,鲁迅想去,但学费太高,每月要32块大洋,鲁迅只得作罢。万般无奈之下,鲁迅只好选择地处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这所学堂是曾国荃奏请清政府开办的,是一所军事学校,入学近于当兵,没有什么读书人愿意去,收费也极低,差不多是免费。1898年5月初,鲁迅怀着“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的想法,拿着母亲东拼西凑的八元川资,来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

鲁迅到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主要出于这是“无需学费的学校”,同时因为其远房的叔袓周庆蕃(号椒生)在这所学校教汉文,兼当管轮堂监督。不过,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只读了半个学年就离开了,原因是这所学堂“乌烟瘴气”,其当政者和教师都很封建霸道和迷信。在学校的大堂上,还陈列着“令箭”,据说学生若犯了“军令”,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有一次学校来了个新教员,此人派头十足,一副傲然自大的架子。但在点名时,竟把“沈钊”读成了“沈钧”,被学生们引为笑柄。自己水平低,还不许学生笑,鲁迅因为和同学们一起讥笑了那位不识“钊”的教员,两天之内,竟被记了两大过两小过。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待下去?鲁迅在此读了半年书,便赶紧转学。到1899年的春天,他已坐在另一所也设在南京的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的教室里了。

矿路学堂坐落在三牌楼和会街,是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听说青龙山煤矿出煤好而于1898年10月开办的,这个学堂仅仅招了一次生,才一个班24名学生,鲁迅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矿路学堂的情况要比江南水师学堂好些,至少教员中没有那么多白痴。鲁迅在矿路学堂上课,主要是抄笔记。教师把整本的书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抄在笔记本上。鲁迅学习专心致志,抄书既快又好,幡头小楷抄得极其工整清晰,可谓一丝不苟,均在右下角署名“周树人”《(鲁迅手抄的讲义)几何学》、《开方》、《八线》与)水学入门》四册,现藏于绍兴鲁迅纪念馆,是迄今见到的鲁迅最早的墨迹)。

随着鲁迅智力的迅速提高,矿路学堂的功课已不能满足鲁迅的需要。课堂上的功课,他几乎不需要温习,每次考试,全班几乎多半是他第一名,这样的念书还有什么味道!他只好将眼光投向课堂之外,或者买书报来读,或者租马来骑。一次,鲁迅发现一本《地学浅说》,是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赖耶尔的名著,便手抄两大册。

有一次,他花了五百文钱,在夫子庙状元镜买了一本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一口气读下去,‘物竟’‘天择’也出来了”,他感到“那么新鲜”,多少年以后,鲁迅还能背诵其中的不少篇章。此外,什么《时务报》、《译书汇编》、《茶花女遗事》、《全体新论》、《化学卫生论》、《科学丛书》、《日本新政考》等,他都找来读。其中,从《茶花女遗事》开始,凡是林纾翻译的西洋小说,有一本他就买一本来读;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他几乎每期必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法意》,他读了又读,还郑重其事地向别人推荐。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第一学期结束时,因考试成绩优异而得了学校的一枚金质奖章。鲁迅没有把奖章作为自我炫耀的招牌,而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用得来的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书和一大串红辣椒。以后鲁迅每读书至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在嘴里咀嚼,只觉得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

鲁迅在矿路学堂读书时,还刻有“戎马书生”一方石章,这是鲁迅当年的自况。他原本是一个读书的学生,而又要骑着战马驰骋,这既是鲁迅在军事学校,矿路学堂因附属于江南陆师学堂,学生也要穿陆师的制服,过军事化的生活读书生活的反映,也是他早年爱国思想的流露。因此,鲁迅在矿路学堂读书时,不仅刻苦学习,学业优异,而且非常爱好骑马。他常到明故宫一带骑马。后来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还提及在南京骑马的事:“……我是南边人,但不会弄船,却会骑马,先前是每天总要跑它一二点钟的。”

据鲁迅弟弟周建人的回忆,当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出于对清政府的憎恶,还刻了两颗印章:“文章误我”与“嘎剑生”。意思是说,以前读书是做古文,耽误了自己的青春,要“嘎”的一声抽出剑来战斗了。1901年11月”日至19日,鲁迅与矿路学堂的同学们一道去青龙山煤矿,今南京官塘象矿区)实习。这是鲁迅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一矿工。当鲁迅第一次看到矿工们“鬼一般”的凄凉情景时,他感到“爽然若失”、“一无所能”(《朝花夕拾·琐记》)。他说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吗?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于是,1902年,鲁迅像他当初只能进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一样,争取到了官费的名额”到离中国最近的日本读书去了。他先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后又重返东京,在公寓里修德文,看杂书。在日本住了七年多后,他应母亲的召唤,于1909年8月,结束了十年的求学生涯,离开东京回国。当他站在轮船的甲板上回顾那越来越远的日本海岸线的时候,他心潮澎湃,命运之神的严酷和无情再一次地向他袭来。

回国后,鲁迅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和化学教员。一年后,他便离开这所学堂,回到家乡绍兴府中学堂去当学监。一次,当获悉南京正在丁家桥!三牌楼一带举办全国性的“南洋劝业会”时,他认为这是增强学生爱国心!将读书与实际相结合的极好时机,于是他力排众议,自告奋勇,亲自率领全校200多名学生前往南京参观。由于绍兴距离南京较远,需要花费不少,鲁迅建议,前去参观的教师学生每人交纳银洋10元,不足部分再由学校补贴。10元大洋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师生们热情很高,家长们也积极支持,结果全校32个教员和200多名学生,除了安排极个别人留守学校外,全部远征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了。

“远征团”先自绍兴坐了一夜大轮船到杭州,次日再在杭州坐沪杭火车到嘉兴,再由嘉兴转坐小火轮一夜到苏州,然后再在苏州坐火车到达南京。那天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已是夜晚时分。200多名师生走下站台,抬头一望,只见对面獅子山上用电灯排列成约一米见方的“南洋劝业会”五个大字,煞是好看,这对从未见过电灯的学生来说,如入梦境,几百双小眼睛立即被它吸引住了。

绍兴府中学堂的这些学生从未出过远门,对当时世界上因科学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如电灯!电话!电车!火车!大轮船!铁路等等都仅有耳闻。这次“南洋劝业会”,不仅设有教育!工艺!器械!武备、卫生、农业等展馆,还设有江南制造局出品馆,两江!湖北!山东等地方馆。鲁迅带领学生们一个馆一个馆地认真参观,有学生提问,鲁迅就像讲解员那样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们讲解。为了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得更多,鲁迅除了安排学生们白天参观外,还精心安排了夜游……

学生们在鲁迅的带领下在南京参观游览了整整一周。这次参观游览’给鲁迅也给200多名师生留下了终生的影响。参观完毕回到绍兴后学生们说,我们这些原先的井底之蛙’这次算是游过汪洋大海了!

但是,这时候的清廷已经摇摇欲坠,哪里都很黑暗和污糟,鲁迅在府中学堂勉强干了一个学期,到第二年夏天他就辞职不干了。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一夜之间,中国变了颜色,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取代了宣统皇帝,千千万万中国人也由清廷的奴隶变为民国的公民。革命党人王金发带着军队来到绍兴,当上了绍兴军政府的都督,并委任鲁迅为绍兴师范学堂的校长。鲁迅一改消沉的样子,又变成了“拼命三郎”。他奔走迎接绍兴的光复,挟着指挥刀,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维持秩序;支持几个学生办起了)越铎日报》,替他们拟发刊辞,辟杂文栏,换着笔名写短文,针砭绍兴的种种时弊,甚至抨击军政府,等等。正在这时,由友人许寿裳推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鲁迅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当部员。于是,鲁迅辞掉绍兴师范学堂的校长职务,于1912年2月下旬到南京任职。当时教育部设在成贤街43号大院正对大门的二楼里。白天,鲁迅与许寿裳同桌办公;晚上,就和许寿裳一起来到龙蟠里江南图书馆看书学习。

江南图书馆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清廷创办的,藏书较多。鲁迅是个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他抓住时机,经常与许寿裳到龙蟠里江南图书馆看书,并辑录了许多珍贵资料。如1912年4月,他用整整四天时间,抄录了清代姚之姻辑录!孙志袓增订的五卷本《谢氏后汉书补逸》;还抄录过)沈下贤文集》。)沈下贤文集》是唐朝进士沈亚之字下贤)的著作。在这本文集中,除有杂文十一卷外,还有诗一卷,传奇三篇。他的诗自成一格,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李商隐等都曾模拟过它。三篇传奇《湘中怨辞IK《秦梦记》和)异梦录》,都是唐代传奇中的优异之作。鲁迅认为很好,向江南图书馆借了善本,辑录下来,以后经过整理,编入了他的《唐宋传奇集》一书中。

鲁迅的读书,不仅抄录,而且校订版本极其认真。他在抄录《沈下贤文集》时发现该文集版本不一,有“长沙叶氏观古堂刻本”,

有“上海涵芬楼影印本”。而鲁迅见到的是“影钞小草斋本”。为了抄录准确’他“又以丁氏八千卷楼钞本校改数字”即清末著名藏书家丁丙卖给江南图书馆的“八千卷楼”藏书),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可见一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鲁迅从广州到上海定居。鲁迅曾在辛亥革命后的南京教育部和北洋军阀的教育部任过职,这两次任职的牵头人都是蔡元培,他深知鲁迅不会在蒋介石政府的教育部门任职,就聘请他为特约撰述员。鲁迅出于生计的考虑,接受了蔡元培的聘书。后来,蒋介石一度以行政院长兼任教育部长。这时,有人向蒋介石献媚告密说:“现在部里的特约撰述员周豫才就是鲁迅,他是激烈地反对您的‘左联’头子,也是浙江国民党省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并已通缉在案的。”可是,极其狡猾的蒋介石听了反而说这事很好,应该告诉他,我知道了这件事,很高兴。我素来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教育部当即派人向鲁迅转述了蒋介石的意思,要他到南京与蒋介石会面。那时,尽管鲁迅生活拮据,但他深知蒋介石的为人,还是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毛泽东同志1937年10月19日在陕北公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他(指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鲁迅先生在南京的一些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是一个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而执著前进的人。

2.陈独秀狱后在清晖山馆斥谣言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频具影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社会科学家。陈独秀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列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

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谱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陈独秀6岁由袓父启蒙,读)四书》、《五经》之外,更读)左传》。1896年县试、府试中,次年随大哥等一行数人,赴南京参加乡试,落第后回乡”即写)扬子江形式论略》。在康梁思想感染下”关心国家安危。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新青年》,。

1932年10月15日,

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后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

1937年“七七”事变后,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共产党的要求下,国民党释放了许多政治犯,陈独秀也在其列。

时在金陵女子文理!937年春,陈独秀被捕关押在南京第一监狱学院任中国文学讲座教授的陈中凡,在得知陈独秀即将出狱的消息后,把家属送到盐城老家暂住,将自家居住的小洋楼打扫干净,准备接陈独秀来此居住。

陈中凡(1888—1982)字斛玄,原名钟凡,号觉元,出生于江苏省盐城上冈镇七里庵乡的一个书香门第。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苏州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大学任教授,曾担任南京市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文史馆馆长等职。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史》、《诸子书目》、《经学通论》、《诸子通谊》、《中国韵文通论》、《周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两宋思想述评》、《中国民主思想发展史》和《民主与教育》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