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是“一代草圣”,同时也是当代书品为数最多的书法大师。他一生所写的书品,数以万计。但除素为不齿的某些权贵外,从政坛显要、名流时贤、外宾侨胞、后学僚属,乃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于右任不问其身份、地位如何,每有所求,几乎来者不拒。
有一回,于右任应好友邀请去一家菜馆吃饭,席间菜馆主人将以酒量闻名南京城的菜馆女招待雅云领到于右任的饭桌,向客人展示她的海量。巨觥饮讫后,雅云招待女求右老为她题写几个字。于右任并不因她的职业低微而婉拒,立即找来笔墨,为她写了“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诗句,这位女招待喜之不尽,连声道谢。
1931年,国民政府机构在主席之下,实行五院制,五院同属一级。于右任就任监察院院长以后,他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书品更被人视若拱璧,求书者极多。
又有一次,于右任在家里设宴招待客人,酒后作书分别赠予来宾。其中有一位客人求得了一幅,还想再要一幅。或许是于右任感到此人贪得无厌,或许是醉后信笔而书,结果一挥而就,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弄得此公啼笑皆非,受之无用,却之不恭。当时,监察院的王陆一秘书长在旁,王被誉为“三原才子”,人极聪敏,文笔又佳,他见到客人的窘态,立即为其解围。王陆一把客人拉到一边,给他出主意,提议把这六个字拆开来装裱,就可变成一幅佳作。后来这位客人按照王陆一的意见割裱之后,此书成为一句格言,“小处不可随便。”所改书品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绝妙横生,过后连于右任见了也拍案叫绝,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于右任的书法!特别是草书气势磅礴!险劲峭拔!大刀阔斧!旁若无人达到了“草圣”的巅峰”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周恩来曾派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专程到南京,带口信给于右任’希望他能留在大陆”但此时的于右任已身不由己”4月21日清晨!于右任在鼓楼的寓所里被人强行带走搭乘飞机!抛妻别女,离开大陆前往台湾”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北0在台湾的那些曰子里!于右任少问时政!始终以吟诗作书为事!时常心系大陆”逝世前夕!他强撑病体!写下遗嘱,“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写到这里!他心潮起伏,又挥毫写下了悲壮诗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3.徐悲鸿“一意孤行”腰不弯
徐悲鸿是我国美术一代宗师,1928年至1937年,他在南京工作生活了10年,其间就住在傅厚岗。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出生在江苏宜兴,因曾得黄警顽之助,故易名黄抉,
定名悲鸿。早年,徐悲鸿留学法国,学习西洋绘画。归国后,徐悲鸿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精通中西绘画,尤其擅长画马,是中国现代美术新教育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1936年日军侵占南京前夕徐悲鸿撤离南京去了广西。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徐悲鸿回到南京!当他来到傳厚岗自己的家门口时,只见房子已被他人占住,自己埋在白杨树下的两只装着书画的大铁箱也被日军盗挖无法追回,不禁黯然神伤。不得已,他去山西路桥畔中英庚款委员会,今鼓楼区机关大院)安住。他时常想起自己住过的小楼,那时他除了上课外,在家会朋友,谈论画艺,享受着家里的温馨”其余的时间几乎用来作画,其间,他画了油画《田横五百士》、《僕我后》等诸多作品。他喜欢画马,对马的各种姿态画得惟妙惟肖。他去中大上课时,总是带着一个大画夹子,途中看见马就立即停下观察,然后打开画夹子画起来。在他家附近的安仁街有一个马车行,那里有好多经营运输的马车,他时常在上下班途中停下脚步,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马走路、奔跑、跳跃的景象,尔后他画成了《主马》、《饮马》、《奔马》、《辟马》……一时间徐悲鸿画的马誉满国内外了。
当年,徐悲鸿根本无力盖房子,朋友们资助筹款盖了这栋小楼,楼盖好后,他写了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横批“应毋庸议”挂在客厅里。对联正反映了画家的人格魅力。
1935年初,在欧洲多国举办中国绘画展览后载誉而归的徐悲鸿,得知以写《义勇军进行曲》而著称的好友、左翼作家联盟的田汉,被国民政府逮捕后,押在南京入狱,被折磨得身患重病。他万分焦急,为了解救好友,他放下自己的工作和画作,四处奔走,多方努力,都没有成功。无奈他去找国民党政客张道藩。张起初支支吾吾,闪烁其词想推托了事,后见徐悲鸿很认真地跟他谈这件事,于是刁滑地威胁徐悲鸿说你这是引火烧身,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徐悲鸿听后不由得提高了嗓门,义正词严地回道最多我也尝尝你们牢狱的味道……”迫于正义,亦迫于徐悲鸿的威望,张道藩答应帮忙。最后,由徐悲鸿和宗白华两人出具保证书,以为田汉治病为由保释出狱。
对于此事,张道藩一味地认为,是他全力保释了田汉出狱,徐悲鸿一定会投桃报李的。那时,正值蒋介石五十岁生日前夕,张道藩来到徐悲鸿家里,说明来意,要求徐悲鸿为蒋介石画像,作为五十大寿的贺礼,徐悲鸿一听断然拒绝,他说,“对别人,这是做官发财的好机会,我徐某人不屑为此!”画家这句铁骨铮铮的话,让张道藩目瞪口呆,他气急败坏地威胁到:“你要考虑不画的后果!”徐悲鸿不甘示弱,回道,“我就是不画!我从来就是一意孤行的,你难道不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攻占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把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寇。民族的耻辱,国家的兴亡,激励这位画家画成了一幅油画新作《僕我后》。画中一群衣服褴褛的穷苦老百姓,望着远方,迫切地盼望有人来解救他们。画作取材于《书经》,“僕我后,后来其苏。”说的是商代初时,人民期待英明君主成汤去讨伐暴君夏桀,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故事。画好后,徐悲鸿连同另一幅《田横五百士》油画悬挂在中央大学大礼堂,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强烈共鸣。此时竟有小人心怀叵测地密报当局,说徐悲鸿借此影射)攻击政府,意在蛊惑人心。徐悲鸿得知后豁然笑道:“这正是我作画的目的!”由此可见画家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满和愤怒。
1946年秋季,徐悲鸿应周恩来之约前往上海晤谈。这一次刻骨铭心的会面,使他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何方,并促使他北上,在北京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一职,揭开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新篇章。
4.长跪不起为图书的柳诒徵
柳诒徵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学者、史学家、目录学家。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战火很快向全国蔓延。12月,南京城危在旦夕,时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的柳诒徵为保护古籍图书,经反复考虑,将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缪荃孙从杭州以七万三千余银元购得的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藏书,后经江南图书馆所存留下来的善本装成110箱,寄存在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密库’另选普本中资料性强的地方志和一些丛书约3万册’用船运至苏北兴化’分藏于中圩罗汉寺)观音阁)暨盛庄三处。后因战争蔓延危急’只得辗转到重庆。抗战胜利后’柳诒徵安全回到南京”回到南京的柳诒徵,首先想到的就是规划恢复图书馆,调査馆藏图书的下落”经多方交涉,收回了被一所中学借用的龙蟠里宿舍,他带着同归的图书馆员工査找当年寄放在故宫博物院的善本书,发现已被敌伪政权劫去运到竺桥,损失不少”经过他和员工精心尽力寻找到的图书共达18万余册,他冒着严寒,亲自带领员工用大板车一车一车地把这些流散的图书运回龙蟠里员工宿舍。可惜的是当年运往兴化的3万册书,已全部散失,于是柳诒徵更加珍惜已找回的图书。他马不停蹄地登记造册,准备上架后对外开放。可馆内的框架设备已被当权者接收,无法索回。柳诒徵多次交涉无果后,不惜向当权者长跪不起,以求归还,后终被当权者感动,得以归还。经过整理上架,图书馆于1946年8月1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
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使得民国政府摇摇欲坠。在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下令中央图书馆等单位,尽快将贵重图书全部运往台湾。当时的江苏省政府也下指令,决定将国学图书馆所藏图书装箱运往闽粵,然后再转运台湾。其时,柳诒徵与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郑振铎等来往较密,友情甚好,得知中国共产党是十分珍重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因此,柳诒徵坚决立即将“八千卷楼”的宋、元、明、清善本、稿本、抄本,以及名家批校本全部紧急装箱,寄存南京朝天宫博物院分院仓库内,妥为保存。当时江苏教育厅一再催促外运,柳诒徵借故一再拖延。正是柳诒徵的正义护书,10多万册宝贵珍籍幸免外运,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淡泊名利为图书
柳诒徵,字翼谋,亦字希非,晚号劬堂,又号盏山髯。1880年2月5日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塾师家庭。他所取的这些字、号都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他》岁时,父亲柳泉因贫穷病逝,全靠母亲鲍还珠苦心督教,通读四书五经,旁及诗史,苦学成才。晚年自作铭文劬以永年,堂以象徵,攻书少食,鲜解民之生。”劬是勤劳之意,
铭文意在勤劳可以长久”后来他特地请上海名画家沈迈士画了一幅“劬堂图”。
柳诒徵16岁那年(1896年,赴江苏金坛应科举考试!报考经古学门,试卷答题都用篆字书写’幸然中为秀才’学台在他的试卷上批语道,“未冠能此,可称妙才。”四年后,应岁试列一等三名。这似乎与他以后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图书馆目录学家有着必然的联系。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21岁的柳诒徵经陈庆年介绍,到南京江楚编译局担任编辑教科书的工作,深得总纂缪荃孙的赏识。所编的六卷本《历代史略》,从唐虞三代到明末,打破纲鉴的编年形式,每卷各分篇章,系统地把历代史实沿革叙述出来,是我国第一部新式历史教科书。
1916年柳诒徵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国文和历史,后高师改名为东南大学。1925年,校长郭秉文裁撤工种,排斥左派教授杨杏佛。他仗义执言,在杂志上著文痛斥郭秉文挑起的拒胡学潮,遭到恶意攻击而愤然辞职。
1927年,柳诒徵谢绝出任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一职,立志接替前辈缪荃孙的图书馆事业,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图书馆学的工作历程。
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任馆长的日子里,他査明全馆藏书177234册,其中善本50275册。订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周详的工作细则,严格图书进出。他要求员工晚上安排值班,防范火灾,偷盗发生。到了夏天要晒书,除去梅雨季节可能滋生的霉虫。为了发挥图书的参考作用,柳诒徵编印了馆藏图书目录30册,国学图书馆年刊10巨册,影印馆藏珍本秘籍百余种,对国内外广泛交换发行,为读者所称赞。到1937年,馆藏图书增加到24万多册。
爱国情结深深见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柳诒徵忧国忧民,义愤填膺,在龙蟠里国学图书馆内,举办了国难历史图书资料展览会,用翔实的历史资料,激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后来柳诒徵把这一活动常态化,每年的9月18日,图书馆都要举办国难展览会,宣讲国难历史,且全馆素食一天,予以纪念。
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时,屠杀了30万军民,这让柳诒徵感到深深的哀痛。1938年春,柳诒徵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约,到江西泰和讲学,在讲学期间,他在公开场合向当地人民讲述了日军攻占南京时屠杀我30万同胞的毫无人性的暴行。他当时很激动,引用孟子的语言:“待文王而兴者……若为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以激励师生,但他此时因情绪激动而无法控制,突然跌倒在讲台上,因抢救及时,才保住生命。
1949年,年近古稀的柳诒徵退休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不久,上海解放,陈毅任上海市市长,为保护上海的文物,成立了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得知柳诒徵身居上海时,陈毅特地聘请他为文物保管会委员,柳诒徵欣然就任,并任图书室主任。由此,柳诒徵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老当益壮,开始了新的文化图书教育事业的工作,直至1956年初突发脑溢血逝世止。
5.巴金留在鼓楼的脚印
“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我一定要走。我有好多朋友,他们会帮助我。”这是一代文学家巴金的长篇小说《家》里的主人公觉慧对他大哥说的一句话。那时觉慧18岁,恰恰也是巴金离开成都来南京的年龄。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7年至1928年留学法国时,开始从事著译工作,写有大量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和翻译作品。主要作品有《家》、《春》、《秋》,《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随想录》等。出版有《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集》10卷。曾长期主持著名文学刊物《文季月刊》、《收获》以及《文学丛刊》、《译文丛书》工作。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南京,是巴金走向人生的第一站,也是他走向文学创作里程的起点。
1923年冬季!巴金考取了东南大学附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他坐上一艘小江轮在寒风中顺流而下’来到南京鼓楼附近的学校报到。他先在补习班学习英语’第二年插入高中三年级。他先后与胡风(原名张光人)、
常任侠和卞之琳同桌。
当时有一些同学喜欢在台城过夜,为的是能够俯瞰玄武湖的夜景,尔后在那里大发怀古幽情。巴金没有那样的雅兴,他借寓学校附近一间空旷的屋子里,每晚凑着一盏煤油灯的微微亮光,聚精会神地在一张破方桌上读书、写笔记。南京的冬天特别冷,屋里屋外几乎一样的温度,他常常被冻得直跺脚;夏天又出奇地热,蚊虫常常咬得他无法写字、睡觉。其实,巴金并没有像觉慧说的那样,有好多朋友来帮助他。他后来回忆这段日子,颇为感慨地说,“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没有娱乐、没有交际,除了同寓的三四个同乡外,我们没有朋友……夏天的夜晚,我们睡在没有帐子的木板床上,无抵抗地受蚊虫的围攻。我们常常做梦,梦是我们的寂寞生活中唯一的装饰。”
其实,东南大学比较开放。巴金和同学们曾去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诗人泰戈尔、我国学者梁启超等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