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鼓楼风光
27458100000020

第20章 颐和路:民国建筑露天博物馆(2)

——颐和路38号:汪精卫公馆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幢建筑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18平方米,主楼高3层,为西式现代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院内共有各式房屋近50间。这里原先的主人是猪民谊。其妻陈舜贞是汪精卫老婆陈璧君之母的养女,依靠这层关系,褚在汪伪政府内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和“外交部部长”等要职。为报答汪精卫对己的“知遇之恩”,遂在1940年将这幢建筑赠给汪精卫。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1910年,他单枪匹马剌杀摄政王载沣而震惊全国,并打动马来西亚富商之女陈璧君的芳心而结为夫妻。1940年3月,汪投靠日本,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权,出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汪精卫入住后,害怕被暗杀,公馆戒备森严,平时还有保镖前呼后拥。该公馆一楼是会客室、办公室等,二楼有4间卧室和一间大会客室,三楼是卧室。内部装饰考究,富丽堂皇。周佛海、褚民谊、梅思评等大汉奸经常在这里出入,成为汉奸们聚会的巢穴。1942年5月21日是汪精卫60岁生日,各界大小汉奸齐来公馆献礼、祝寿。在众多的献礼者中,有一个是汪伪首都警察厅厅长苏德成,他送给汪精卫的礼物是汪的石膏像。在递石膏像时,不料苏竟一时失手,石膏像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众人皆惊,苏吓得面色如土,双膝跪地。汪精卫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竟当众失声痛哭,成为一时笑料。1944年,汪病死于日本,葬于南京梅花山。抗战胜利后,其墓被国民党炸毁。

——珞珈路5号:汤恩伯公馆。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宅院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48平方米。敞开的院门西侧,有一株广玉兰,苍翠欲滴。主体建筑为西式楼房,平面呈U形,中部3层,两翼2层,砖木结构,木门窗,内楼梯,红色平瓦屋面,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另有西式平房3进10间,玻璃花房一座,共有房屋4幢22间。1946年,汤恩伯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后,以其妻王竟白的名义,用国帀2500万元从原房主林宛文手中购得。汤恩伯在民国军界地位显赫,是蒋介石集团重要干将之一。由于长期驻扎在河南,有“中原王”之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汤恩伯的恩师陈仪再次出任浙江省省长。陈仪看到蒋家王朝即将失败,在准备起义中想到汤恩伯是自己的“知心弟子”,便写信给他,想与他“共同举事”。孰料汤恩伯不识大局,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卖命而出卖恩师,竟表面应承,而暗地里却把陈仪的亲笔信交给蒋介石,使陈仪遭到软禁,并于1950年转押到台湾被害。汤恩伯因此背上了卖师求荣的恶名而被人所不齿,终归落落寡欢。1954年到日本看病,并死于日本。这座院落也见证了日寇在南京发生的暴行。当年,颐和路地区是“南京的辛德勒”一德国友人拉贝先生与十几位国际友人共同发起建立的“南京安全区”,许多难民就躲在这里以免遭日军的蹂躏。但是,这片安全区并不安全,日军经常强行进入而犯下累累罪行。作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1937年拉贝用自己的笔如实记录了日军的种种暴行。据拉贝日记)记载:“12月17日,日本兵闯入珞珈路5号,强奸了4名妇女,偷走了1辆自行车、被褥用具和其他物品。当哈茨先生和笔者来到这栋房子的时候,他们迅速地跑走了。”

——西康路33号(原西康路18号):美国大使馆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西康路美国大使馆馆舍建于1946年,占地约42375米,由3幢造型相同、规模相等的西式楼房和三幢西式平房构成,依山坡地势而建,共计有房屋225间,建筑面积为9020平方米。3幢馆舍为公寓式建筑,砖石结构,高2层,另有地下室一层,每幢楼房建筑面积936平方米。正立面中部为门廊、阳台,四面坡屋顶,屋脊两侧及后部竖有用来取暖的壁炉烟囱。房屋平面呈“凹”字形,底层正面和侧面为起居通廊,中部为客厅和办公室,后部为厨房、餐厅,卧室、盥洗间布置在楼上,地下室为锅炉房及贮藏室。3幢平房建在每幢大楼后面,是随从人员及仆役的住所,每幢建筑面积96平方米,砖木结构,灰板条天花,普通木地板。

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抗战前的美国大使馆设在上海路82号,抗战胜利后,美国大使馆于1946年4月由重庆迁来南京。同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大使,接替詹森。大使馆馆址便迁到西康路!原上海路馆舍改为新闻处。

由于美国在国共对立双方中充当“调停人”的角色,因而美国大使馆也就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司徒雷登则成为关键人物。1949年,当国民政府迁往广州时,要求各国使馆一起南迁,而司徒雷登则坚持留在南京,并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共产党代表联络,希望美国政府及时承认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这一现实,他甚至做好了前往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谈判的准备。最终,他的建议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不得不遗憾地离开南京返回美国。

3.12片区:特有历史生活的纪念碑

当代著名文学家冯骥才曾经讲过广天下任何名城的魅力!首先都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这些风情独特的建筑!是城市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是它特有的历史生活的纪念碑。如何保护、开发、利用颐和路这片历史街区!延长其寿命、保存城市历史文脉!是当代南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4年5月,南京规划等部门就出台了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凤貌保护规划》,开始对这片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按照道路的自然分割,市规划局把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划分成12个片区。位于最东边第12片区中的民国建筑不仅是那个时期的“凝固的历史”,而且还蕴含着较高的建筑美学与艺术价值。该片区共有31幢小洋楼,其中有22位小楼的主人都是民国名人,如张群、陈布雷、薛岳、熊斌、张笃伦等,这些名人均被收进“民国大辞典”中。

宁海路5号原是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张群的公馆。张群1889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字鹤军!早年投身革命后改为岳军!希望自己能像民族英雄岳飞那样横扫一切入侵之敌!扬中华之威。1935年12月岁的张群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奉行对日本强硬的外交政策!曾受毛泽东的称赞。1947年4月!张群任行政院院长。1949年12月!从香港乘船抵达台湾,1990年12月病逝!享年102岁。湖南路508号(今江苏路15号是国民党政府清流派官员的典型、蒋介石的御用“文胆”和“首席军机大臣”陈布雷的公馆。抗战以前,陈布雷一家人一直居住在颐和路4号(今6号)。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月,陈布雷携眷回南京!其原来居所已被占用!只好先旅居上海,后在南京市市长马超俊的帮助下,租用湖南路508号。这座屛子建于1937年5月,占地面积约727.8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幢西式两层楼房,12间,还有两进6间西式平房。公馆前马路很开阔,但较安静,围墙内都是树木野草,没有植一株花冉,陈设如其主人,普通而又简朴。陈布雷,原名陈训恩,号畏垒,1890年12月出生于浙江慈溪。早年读师塾,1906年就读于杭州浙江高等学校,开始关心时事政治,毕业后曾任记者、教师等,后来任商报)主笔。1926年,陈布雷到江西南昌报道国民革命军情况,因蒋介石欣赏他的文才,遂邀他留下为他起草文件,陈由此加入国民党,成为蒋的“首席幕僚”和“军机大臣”。1948年10月,对于陈布雷来说,国家和个人两方面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11月11日上午,陈布雷列席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临时会议,因在会上“忠陈”,而首次遭到蒋介石的责骂,他与蒋介石的20年“恩爱”蒙上了阴影,“失恋”的陈布雷于翌日在此公馆中自杀,走完了他58岁的人生旅程。之后,陈布雷的女儿、中共地下党员陈琏渡过长江到了解放区,“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夫人王默后来留在上海,1970年病逝。今江苏路23号院内有2幢西式楼房。第1幢为两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木门窗,水泥方瓦,素粉外墙;第2幢为3层,砖木结构,坐西朝东,木门窗,青平瓦,青砖清水外墙,屋顶为多折。另还建有4幢平房。

该处总占地795.6平方米,建筑面积773.9平方米。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此处为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参军长薛岳的居所,称为“薛岳公馆”。薛岳,字伯陵,1896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薛岳之父把洗刷民族耻辱、收复河山的希望寄托在刚刚出生的儿子身上,取名“仰岳”,希望他日后能像民族英雄岳飞那样精忠报国,痛击外来之敌。后来,他去了“仰”字,单名“岳”字。薛岳早年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就读于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第2期,1916年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深造。1921年5月,时任大总统警卫团营长的薛岳,与叶挺、张发奎营长一起为保护宋庆龄突围作出了贡献。在北伐战场上,薛岳骁勇善战,屡建战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薛岳先是南下投靠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后又参与攻打“八一”南昌起义的贺龙、朱德、叶挺等南下广东的起义军,参与镇压张太雷、叶挺等共产党人领导与发动的广州起义。后来,薛岳又率部攻击和追击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1939年9月至10月,薛岳组织了3次长沙会战,共歼灭日军10余万人,战功累累,一举成名,获得国民党抗击日军“第一战将”的美誉,成为国民党10大抗日名将之一。1946年(月,内战爆发,时任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的薛岳,在鲁南连战连败,损兵折将。1947年3月3日,蒋介石以“指挥无力,声名低落”之由撤销了薛岳的绥署主任职务,5月10日,委任他为南京国民政府参军长这个闲职。1949年2月,薛岳去广州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一职。10月,解放军入粵,薛岳只好逃到海南。1950年3月5日,解放军发动海南战役,国民党军心涣散,一触即溃。4月底,薛岳从海南逃到台北,从此失去军权,后被任命为“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赋闲家中。1998年病逝台湾,享年102岁。

颐和路第12片区的开发利用没有重走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最终定位为“民国文化博物馆”——展示民国历史,发展旅游业;引进总部经济,为著名的中外企业和跨国公司等提供办公场所;引进省、市以上驻宁机关办事处;完善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这里最终成为南京市开放式民国文化博物馆区、旅游区和办公区等。

2006年,市、区两级政府投入5个多亿资金,启动了第12片区的开发利用工程。为了让南京这张最靓丽的名片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持“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的效果,每幢建筑的修缮资金都超过了新建一:幢的投资标准。

经过整修的整个12片区,民国建筑焕然一新,异彩纷呈,环境整洁优美,安静祥和,人们漫步其间,就好像徜徉在民国时期的街区,赏心悦目,心旷神恰o到目前为止,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7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已前来预约登记,希望把中国区总部搬到这里“安家落户”。

颐和路12片区的成功改造,不仅拉开了整个颐和路历史街区改造工程的序幕,而且为保护、利用南京民国建筑树立了典范。

鼓楼,带有古蕴底色又充满现代气息。最令世人神往的地方莫过于她优越的文教资源。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20几所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就坐落在这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又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且占据了南京高校的半壁江山。这样丰厚的文教资源,就国内而言,可能只有北京海淀区能与之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