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六破六立:如何把复杂的管理变简单
2747800000028

第28章 “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用人准则(3)

人才结果最佳的结构是能够彼此互补,包括才能互补、知识互补、性格互补、年龄互补、综合互补等等。领导者掌握了这五种互补的原则了以后,才能合理调配人才,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企业也能选择到最能产生价值的人才,也不至于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选择人、留住人和管理人这三方面都要综合考虑。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是火车跑得快慢与否的关键。在用人和管理人当中,如果能适度地提拔一些有能力的人,不但有利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还可以通过这些人了解其他下属的思想状况,利于下一步更有的放矢地做好下属的工作。

纸上谈兵不是实干家会做的事情,他们通常都会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实干能力。这个时代欢迎实干家,不要空谈家。空谈家如何才能成为实干家呢?现行很多管理者的办法都是采用招聘人才时选用试用期的方法,等试用期满,管理者再对成绩作一个评价,决定哪些人能够留下来,这个时候哪些是空谈家,哪些是实干家,以实干试之,察其真才的做法就是如此。

发现了实干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留住人才。

第一,要给予人公平的待遇,优待优秀人才的做法是最基本的。

第二,管理者要避免出现私心,避免一些嫉妒人才的表现。

只有这样的工作环境才不至于让人才感到窒息和压抑,愉快地为企业效力。

第三,舍短取长。

管理者必须明确是要求全责备还是舍短取长,这点很重要。求全责备的话,很多人才会因为小小的缺点而因此被埋没,换一种方法,舍短取长,人人皆可尽力为组织工作,彼此互补,组织内部就不存在无用之人。

管理者要以史为鉴,历代统治者对人才的考察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借鉴的经验。管理是否得力,不过一切都是相对的概念,还是要看用人是否得当。用其所长就得力,用其所短就不得力。其中最忌讳的就是勉为其难。让员工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就很难做得太好,久了还会造成上下级互相猜忌。

管理者不能只是一味地苛求人才的全能,善用受伤难过已有的人才才是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智慧。

真诚待人,以人为本

《中庸》说:“至诚可以前知”。诚,是对人格的要求,也同时对万事万物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管理中不强调“能力本位”,用人在于“择人而任势”。中国式的管理更注重真诚待人,以人为本。

三国时的袁绍一时雄霸一方,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只不过他一直执行的政策是“外宽内忌”,就效果来说,“外宽”问题不大,反倒是“内忌”叫他失了人心。

其实当时袁绍的手下人才济济,尤其是田丰。作为袁绍在军中的别驾,田丰颇有学识,还是一名知名的谋士。当时刘备兵败投靠袁绍,袁绍将其收纳帐下。刘备劝谏袁绍伐曹,而田丰却认为此计实不可施,于是直言谏袁:“操兵方锐,未可轻听,若不听良言,出师不利。”

袁绍诗歌心胸狭隘之人,听了田丰的话后勃然大怒,下令要斩首田丰。后在众大臣一再求情之下,才免于斩首,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田丰仍被囚于狱中。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由此揭开了官渡之战的大序幕。

袁绍举兵南下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许昌,曹军兵力较微,诸将认为要打败袁绍实属不易。可曹操却认为:“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于是曹操绝对起兵两万迎战袁绍。

建安四年八月,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巩固右翼,以防袁绍大军突然袭击许昌。曹操留于禁率步骑两千驻守在黄河以南的重要渡口延津,还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避免袁绍军队趁机南下,这是曹操驻下的第一道防线。九月,曹操回许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这是曹操的第二道防线。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是官渡。十二月,曹操亲自坐镇官渡,严阵以待,只等袁军来犯。

正在此时,刘备突然起兵反叛曹操,兵力直杀曹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屯兵沛县,还积极和袁绍联络,企图联合袁绍夹击曹操。曹操见势,只得具体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于建安五年(200年)正月,率精兵东征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转攻下邳,还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有少量兵马逃至河北投奔袁绍而去。官渡之战前,曹操大胜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等人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当时的刘延兵力不如对方强大,不久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十分紧急。四月,曹操下令起兵拯救刘延。谋士荀攸向曹操提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此时曹操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可以杀得颜良措手不及,颜良被关羽斩杀后,遂解白马之围。随后,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只有五百余骑的曹军一时情急只能下令骑兵解鞍放马,又将随军物资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的兵士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于是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五百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当即被斩。曹军连斩了颜良和文丑两员河北名将之后,袁军大为震动。不久,袁绍就下令退军阳武。

建安五年八月,袁绍再次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出击,始终无力击退袁绍大军。当时曹兵不满一万兵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伤兵,只得先退回营垒坚守。袁军见状,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得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曹操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就命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两军就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

相峙月余,曹军的粮草补给跟不上,将士粮草匮乏,曹操决定立即寻机与袁绍决战。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囤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此时,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对此不予采纳。恰逢此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许攸怒气之下只得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曹操听了许攸之计,正合其出奇制胜之意。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先是扮成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囤放火,及至天明。淳于琼见曹军兵力甚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退回营垒坚守。

得知乌巢被围,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还命张合、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想让曹操退无所归。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曹操得到军情后,诸将请求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斥之,让其等到敌兵到了自己后方再做打算。于是曹军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而打算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高览二将听闻淳于琼兵败,还听说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于是双双在曹操帐下投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皇逃往河北。

当时最大的河北财阀袁绍手下握有八十万大军,军事实力惊人,在讨伐董卓之时就已经是联军首领。大败董卓之后,袁绍被推举为联军首领,这和他的军事实力有一定的关系,当然除此以外,他还有很强的招才容贤的虚名。此前刘备兵败投靠,他以不失大义之名,居然听信刘备完全从一己私利出发的意见,反倒是对自己的部下忠勇善断的谋士田丰等人则嫉恨有加。可见,他的“外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只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一切都是做给外人看的,满足一下个人的虚荣心而已。也正是这虚荣心让他大败于官渡。

可是很多人看袁绍的“外宽”的政策实则英明,例如他收纳了当时打了败仗的刘备。袁绍的“外宽”仅仅是个手段,而非目的。真正意义上的“外”是为“内”服务的,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好的发展而服务的,而非为了一时的虚名。虚假的外宽绝非好事,反而会迷失了真相。而“内忌”会叫人失去了人心,让谋士渐渐远离自己。袁绍就是没明白这一点,才错斩首了田丰等人,直到刘备跑了以后,才发现身边的良将都已经被杀光了,最终败给了曹操。

外宽内合,用人以信,管理者的用人策略就在于此。管理者首先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平台,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在选拔了优秀人才之后,再考虑如何用人,管理人。使用不当,就难以发挥人才的最终作用。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先要做到真诚待人,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