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和失误的时候,何况是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犯错和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寻找背后的原因,而是指知道怨天尤人。所以,作为父母,当孩子犯错或者失误之后,一定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孩子吸取教训,不断修复和完善自己,让自己做到更好。
心怀宽容,让孩子气度非凡
谷龙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妈妈看到他嘟嘟嘴的样子,就问怎么了。谷龙告诉妈妈:“昨天小宇借我的魔法棒玩,今天还给我的时候,把里面的电池都给用光了。他怎么能这样呢?我自己都知道节约着用,他却一口气给我用到没电。”
说完,谷龙就呜呜地哭起来。妈妈搂过他,轻声问道:“那小宇有没有向你道歉呢?”谷龙说:“他说‘对不起’了,可是道歉有什么用呀,电池不还是没有吗?”
见儿子这么委屈,谷龙的妈妈继续安慰了一会,然后对他说:“宝贝,电池没了还可以再买,何必因为几节电池伤了同学和气呢?等周末妈妈有时间就可以去商店给你买电池,先耽误你玩两天魔法棒,没问题吧?”
听了妈妈的话,谷龙渐渐停止了哭泣。妈妈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你想想,前些天你把淘淘的遥控汽车弄坏,淘淘不是还对你说‘没什么’吗?妈妈希望你也能像淘淘学习,大度些,原谅小宇。本来你让小宇玩魔法棒,是表现你的友好,小宇也会因此而开心,可是因为几节电池就闹得不愉快,岂不得不偿失吗?”
谷龙似有所悟,他对妈妈说:“我现在就要给小宇打电话,就今天对他不满的事向他道歉。”让谷龙没想到的是,小宇回家和父母说了这件事后,他的爸爸妈妈赶紧拿出家里的电池,让小宇第二天带给谷龙了。
古圣人孔子曾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如果明知道别人做得不够好,或者不对,我们却宁可自己吃点亏而不去争斗,不去责备,就属于宽容。
宽容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气度的体现,它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宽容,那么他将懂得善待别人的短处,从而和别人和睦相处;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会的宽容,那么他就会善待别人的长处,从而可以让自己不断得到提升。
可是现实情况却离我们的教育目标甚远。如今很多孩子都是自我中心论,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想到的都首先是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替别人考虑,一旦别人做得不好或者做错什么,他们就会逮住人家的缺点不妨,没有丝毫宽容之心。
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又怎么能够获得真挚的友谊?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想让孩子能够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孩子,那么就有必要从小让他学会宽容,能够以善良、理解、尊重和原谅的心态来对待别人。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对方因为获得原谅而充满感激,而且反过来也会让我们的孩子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培养宽容的习惯呢?
1.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影响你的孩子
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讨论他的伙伴,比如说,“溪溪那个小姑娘,真不懂礼貌”,或者“哲哲那个小男孩简直太淘气了”等等,这样会让孩子也对其他同学过于挑剔,会影响他长大后看待别人的眼光。
与此相反,如果父母能在孩子买年前夸奖别的孩子的优点,那么孩子既会获得激励,又能够让他知道每个人都存在有点,这样对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或许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定型了,对于孩子或者事物的评判是难以改变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请父母们也不要把对某些人和事物的偏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也受到偏见的影响,从而对这些人或者事物存有偏激的看法。
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不去评论,或者只说优点的地方,而不提缺点的地方,这样你的孩子就会受此影响,而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剔。
2.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技巧里,常提到换位思考这一点。其实孩子也同样需要。父母们可以让孩子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将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做也是培养孩子宽容品质的好办法。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人就像树上的叶子,各有不同。不但外形上有所不同,而且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等。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要逐步让孩子一一理解,以此避免孩子“唯我独尊”的心态,能够容忍不了别人跟自己相悖的地方。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孩子心智不成熟,待人处事的一言一行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父母们只要具有耐心,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在这样的教育观念和环境熏陶下,逐渐成为一个懂宽容、有修养的好孩子。
4.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听说换位思考这个词。其意思即指,当双方发生矛盾后,各自能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认真考虑一下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做事,这样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王家行这天会到家非常不高兴,因为他的朋友弄坏了他精心准备的手工作业,虽然同学已经道歉了,但是他还是很生气。看到孩子这样,王家行的妈妈对他说:“你应该站在同学的角度上看看。你有没有不小心伤害过同学呢?”王家行想了想点了头,妈妈接着说:“这就对了,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当时你是不是感觉很愧疚?等着同学的原谅呢?同学不原谅你你是什么感觉呢?”听完妈妈的话王家行马上给同学打电话说自己已经原谅他了。
孩子如果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了解父母对于子女的良苦用心;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理解老师这一辛勤园丁培育“花朵”的艰辛;如果站在同学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由此可见,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错就是错,不为过失找借口
很多年前,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他不仅调皮淘气,而且总是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找借口。父母认为这是他不负责任的表现,于是他们开始教育儿子,试图让他知道作为一个男子汉,要对自己所做下的事负怎样的责任,承担相应的后果是很有必要的。
后来有一天,这个男孩一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邻居家的玻璃上,玻璃瞬间被踢碎。邻居很不高兴,要求他赔偿15美元。
然而,一个男孩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不得已,他只好向父亲求助。可父亲要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并且对他说:“你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许父母可以帮你,但我们决不能也无法代替你承担责任。所以,你要自己想办法面对和解决你所犯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承担本该由你承担的责任。”
男孩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赔给人家。”
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不过,一年之内你要还给我。”
从这以后,这个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件事给这个男孩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开始逐渐改变身上的毛病,知道了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那份责任感是不能够转移给别人的。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这件事还给了我一件意想不到的宝贵礼物,那就是自信。从那开始,我就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能解决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那么在过错面前,孩子们会怎么做呢?估计很多家长都会想到自己那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了,因为他总喜欢推卸属于自己的责任,即便他知道是自己的错也要推脱,不肯负责任。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面对问题或者困境的时候,自己不能做到独自承担责任。否则,父母为什么要总帮他“擦屁股”?
不能承担责任的孩子,自然会给大人带来一大堆麻烦事。但父母不知道,其实这一切正是由于自己的教育造成的。一位国外有名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所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必须懂得“让孩子遇到问题自己解决、承担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的道理,这对他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不要总把孩子看做孩子
有的父母认为,由自己替孩子来收拾残局,是因为孩子还没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于是他们会亲自找到与自己孩子发生冲突的孩子,替自己的孩子赔礼道歉,或找到对方父母,希望通过成年人之间的理智来解决问题。要知道,孩子再小也会长大,家长应该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习惯,如果你总将孩子看做长不大的孩子,那么他就永远无法成长。
将孩子看做一个普通人吧,试着让他自己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样孩子才能看清自己,才能分析对错,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冲突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解决矛盾的责任和权利留给孩子,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虽然孩子是小、是弱,能力也的确有限,但他们必须有勇气做各种尝试,学习各种方法,使自己适应,并能融入到社会群体中。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遭遇打击,但这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入真正的社会,那时候的各种问题和冲突比现在要复杂得多,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就应该及早放手,勇敢地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家长也要有担当
想要让孩子敢于独立承担责任,那么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自己尚且做不到敢于承担,那么就没有资格来要求孩子!
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敬佩自己。如果作为父母的你,过去真的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么应当向孩子说明,同时做出积极的弥补。你可以向被害人提出赔偿道歉,更可以主动向有关部门自首。总之,你要提高对责任的认识,而不是总想着“坑蒙拐骗偷”。
不要以为,这么做会伤了自面子,其实在孩子的心里,你的这种作为更值得敬佩;不要以为这么做会让前途黑暗,其实,孩子就是家长的未来,不要顾虑面子问题,自己带头自省,孩子也会懂得观察自己,慢慢也会养成自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