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27493200000014

第14章 适可而止,懂得知足(2)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大胆中蕴涵了鲁莽,在谨慎中伴随着犹豫,在聪明中体现了狡猾,在固执中折映出坚强,羞怯会成为一种美好的温柔,暴躁会表现一种力量与激情,但无论如何,豁达,对于任何人,都会赋予他们一种完美的色彩。

一般认为,豁达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但从更深的层次看,豁达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豁达=承认事实

有一个人,他的性情并不很开朗奔放,但他对待事情几乎从不见有焦躁紧张的时候。这并不是他好运亨通。细细观察体会,会发现他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应方式:比如,他被小偷扒走了钱包,发现后叹息一声,转身便会问起刚才丢失的身份证、工作证、月票的补办手续。一次,他去参加电视台的知识大赛,闯过预赛、初赛,进入复赛,正洋洋得意,不料,却收到了复赛被淘汰的通知书。他发了几句牢骚。中午,却又兴致勃勃拜师学起桥牌来。这些,反映出他的一种很本能很根本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承认事实。事实一旦来临,不管它多么有悖于心愿,但这毕竟是事实。大部分人的心理会在此时产生波动抗拒,但豁达者,他的兴奋点会迅速地绕过这种无益的心理冲突区域,马上转到下边该做什么的思路上去。事后,人们也的确会发现,发生的不可再改变,不如做些弥补的事情后立刻转向,而不让这些事在情绪的波纹中扩大它的阴影。这堪称一种最大的心理力量。

豁达=趋乐避害

豁达的人,每每是乐观的人。而所谓乐观,按照某位哲人的说法,就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相比,仅仅是因为后者选择了悲观。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乐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乐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去p会相当巨大。

豁达=自嘲自解

观察分析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你往往会发现,他的思维习惯中有一种自嘲的倾向。这种倾向,有时会显于外表,表现为以幽默的方式摆脱困境。自嘲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许多无法避免的缺陷,这是一种必然。不够豁达的人,往往拒绝承认这种必然。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们总是紧张地抵御着任何会使这些缺陷暴露出来的外来冲击。久之,心理便成为脆弱的了。一个拥有自嘲能力的人,却可以免于此患。他能主动察觉自己的弱点,他没有必要去尽力掩饰。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尴尬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只是因为它使你感到尴尬。要摆脱尴尬,走出困境,正面的回避需要极大的努力,但自嘲却为豁达者提供了一条逃遁出去的轻而易举的途径一一那些包围我的,本来就不是我的敌人。于是,尴尬或困境,就在概念上被取消了。

豁达=游戏精神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有些人对容忍范围之内的事,会很豁达,而一旦超出某种极限,他就会突然改变,表现出完全相异的两种反应方式。最豁达的人,则具有一种游戏精神,将容忍限度扩大。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经百战、出生人死、从未有畏惧之心的老将军,解甲归田后,以收藏古董为乐。一天,他在把玩最心爱的一件古瓶时,不小心差点脱手,吓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为什么当年我出生人死,从无畏惧,现在怎么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一一因为我迷恋它,才会有忧患得失之心,破了这种迷恋,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遂将古瓶掷碎于地。

豁达者的游戏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视为一种游戏,尽管他同样会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赏的,只是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目的一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之中。那么,他也就解脱了得失之心的困扰。

一个真正豁达的人,往往能够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人把成功荣誉看轻些、看淡些,把厄运羞辱看远些、看开些,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

曰本有个白隐禅师,他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台湾著名作家林新居撰写的《就是这样吗?》颇为感人。

讲的是有一对夫妇,在住处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一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未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

“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荣辱不惊,心胸豁达”最好的解释,反映了白隐的修养之高,道德之美。

珍惜你已经拥有的一切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天,他无意中遇到了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便问他:“年轻人,你为什么这么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今天斩掉你一根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愿意吗?”老人没有回答,反问道。

“不……”年轻人回答道。

“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愿意吗?”老人继续问到。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道。

“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你愿意吗?”“不愿意!”

“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

年轻人恍然大悟。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人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很难去想它,但对得不到或已经失去的东西却念念不忘。

一个小伙子不知道该给女朋友送什么生日礼物才好,就去问祖母:“如果明天是你18岁的生日,你想要什么礼物呢?”

祖母说:“如果明天是我18岁生日,那我什么都不要了。”

青春和生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富有爱心的礼物。看看二十年前的照片,也许你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胖得不可救药或者是丑得一塌糊涂。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已经拥有的,而偏要去抱怨自己没有的呢?

一个小姑娘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发愁,她被一场车祸夺去了一条腿。她一定不知道,在她旁边的草丛里,一只小老鼠正悄悄地看着她。‘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此刻正羡慕地看着小姑娘陷入遐想:“如果我是一个小姑娘该多好一一哪怕是个只有一条腿的小姑娘也行。”

人类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永远去羡慕别人,看着别人,对自己已拥有的东西很难去想它。父母总是抱怨着孩子们不够听话,孩子们抱怨父母不理解他们;男朋友抱怨女朋友不够温柔,女朋友抱怨男朋友不够体贴。他们从未去想过,拥有健全的父母、健康的小孩和亲密的男女朋友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

许多人也许认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无限的权力才会幸福,为此他们拼命奋斗,永无止境,他们来不及享受所拥有的一切,他们也看不见已经拥有的一切。然而,事实是,我们能够珍惜所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在陕西边远地区有一位农民,他常年住的是黑乎乎的窑洞,每顿吃的都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歌儿去干活,晚上又唱着歌儿回家。别人真不明白他整天为什么会那么快乐。他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好极了。”

这位农民能珍惜他所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远远地超过了这位农民,可惜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我们总是抱怨自己收人太低,却忽略了我们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无病无灾;我们总是抱怨自己的伴侣有诸多缺点,却忽略了他们是能与我们相亲相爱,真情到老的人;我们总是抱怨孩子没有出息,都没有看到他们懂得敬爱父母,总是在自我奋斗……

毕加索说得好:“人生应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拥有它的每一分钟。而常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却从来不去争取第二个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能够享受人生的人,不在于拥有财富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也不在于成功或失败,而在于会数数。“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十分简单的加法,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种智慧。

一位做了12年心理顾问的医生说,在他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病例中,最为严重也最为普遍的一种就是人们一生总是不断地追求更多的东西,而并不注重自己已经拥有的。这种人往往并不是想使自己拥有的东西有所改善,他们只是要求得到更多,以填补他们永不知满足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症状的人常说:“如果我的愿望能全部得到满足,我就会变得很快乐。”这句话会在每一次有新愿望的时候一再重复。

而他们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又会冒出一些新要求,新想法,于是,心理矛盾又会出现。因此,尽管这些人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但仍旧快乐不起来,他们总认为自己还未得到的半杯咖啡比自己已经拥有的半杯更好。~

如果你陷入了这种境况,你就需要改变你想法中的侧重点,多去想一想你已经拥有的,而不要太贪心地去追求你还没有的。对你的丈夫或妻子,宁愿多想想他(她)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不是希望他(她)具有一种完美的素质。当你对薪水的多少感到很不满意的时候,不如想想你至少还拥有一份工作,比起很多失业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件幸运的事了。当你假日里没有条件去一个你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时,不如想想,“呆在家里的乐趣也不少!”你可以遇到很多很多像这样的事,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又落人“我希望生活能更好”之类的情况时,请就此打住,重新开始。先深吸一口气,回想生活中仍有自己应该感激的事情。

当你能够不再妄想更多时,你就能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心里的不满与空虚就会随之消失。对于你的爱人,当你发现他(她)有优于别人之处时,他(她)就变得更可爱了。当你以一种感激的心情投入工作而不是抱怨薪水的多寡时,你就会将工作干得更好,做出更多的成果,或许最后反而使你加薪。如果你以快乐的心情看待你周围的生活,想想只要一直与家人在一起就很快乐,你就不会觉得去不了那个旅游胜地有多么得难受了。如果你以前去过什么地方旅游,或是享受过某种优厚的待遇、接受过某种情谊,你也可以多同别人谈起,或以回忆的方式来找到乐趣。总之,只要你不再老抱怨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得到,你的生活一定会其乐无穷的。

多使你注意自己所拥有的,你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兴许,你在生活中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凡事要见好就收

一天,一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一一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很多玉米粒,在大箱子上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长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一处,只要等到火鸡一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这样火鸡就被逮住了。

一边等,那人一边做着美梦:十只卖了钱去买酒,还有两只留着自己烤着吃。想着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烤鸡的情形,他的口水就流了下来。忽然,有十二只火鸡啄着玉米粒进入了箱子,就在他要拉绳子的那一刻,一只火鸡溜了出来。他想了想,决定等箱子里有十二只火鸡后,再拉绳子。

然而就在他等第十二只火鸡的时候,又有两只火鸡跑出来了.于是他又决定等箱子里再有十一只火鸡时,再拉绳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三只火鸡溜出来了,最后,箱子里一只火鸡也没有了。他始终没有拉绳子。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凡事要见好就收,否则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如果还没学会“满足”,你将会为“不满”继续付出昂贵代价。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道:“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穷人的身旁出现了一个魔鬼:“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魔鬼就不见了,在他的身边,真的有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第二天,他很饿,想去买面包。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

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并且不吃不喝地拿。终于,他生病了.不久,他倒下了,死在他的长凳上。

临死前他说了句:“我怎么没拿钱看病呢?”

不懂得见好就收,那就什么也无法得到。

(第三节)贪得无厌是一种病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跑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它,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