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价值投资的中国式守望
27550300000016

第16章 平民的胜利

张锦:6年持有贵州茅台

与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股票投资者并没有不同,2001年重庆某高校的教授张锦张锦刚刚搬迁了新居之后,手上有一点闲钱,存在银行里面利率还抵不上每年物价上涨的速度。会计出身的张锦准备利用手上的几万块钱做一些投资,也算是在这个全民谈理财的年代为自己的财产做一些打算。2001年,正是中国股市由当时的最高峰快速跌入低潮的时候,许多人已经把它当作是一个赌场来看待,却又面临资金被深度套牢,无法自拔的窘境。张锦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市,着实让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甚至连他的妻子都有一些反对。难道中国就没有优秀的企业了吗?面对人们的质疑,张锦问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茅台上市了没有?”在此之前,张锦已经关注和研究了这个企业有一段时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

机遇降临了,在张锦问完这个问题之后不久,贵州茅台成功上市。“记得刚上市时候,茅台的股价是30元左右,我用光了手上的所有余钱,一下子就买了1000股。”张锦回忆说。

然而大盘整体低迷,刚上市不久,茅台的股价就开始开始下跌,从27、28块一直跌到21、22块。这时候,张锦的妻子有些沉不住气了,开始劝说丈夫把手上的股票赶紧卖掉,算是花钱买了个教训,以免将来更大的下跌。张锦却安慰妻子:“股票价格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但我们手上持有的股份却是不变的,公司的红利也还在,没有必要太在意一时的涨跌。”

相反,当茅台跌到20块左右的时候,张锦还大力鼓动周围的亲戚朋友们都快去买这支股票,他相信它将来一定会大涨。但当时的大多数股票价格都跌到了只有几块钱,20块对于这些人来说实在是太高了,在悲观的情绪影响下,又有谁会相信他的话呢?“当时机会太好了,就是没有一个人听我的。我手上也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可惜啊。”张锦至今还为他的朋友们错过这次机会深感惋惜。

尽管大盘一直不好,但茅台的股价持续走高,张锦也一直坚定地持有这支股票。2006年下半年,茅台从以前的每股30元,涨到了100元以上。而张锦原先的1000股也通过分红送股的方式,变成了5000股。短短5年间,他的投资从原来的3万元变成了50万!

2007年,中国股市的大牛市到来了。尤其是最近几个月,许多股票的价格都实现了翻番,有“分析高手”告诉张锦,现在茅台的价格太高了,建议他卖掉之后换其他股票,一样可以赚钱。为此,张锦还专程从重庆赶到贵州茅台酒厂去实地考察了一番,甚至还了解到了工人最近是否加班,外面来采购的车子是否要排队等等。最后,张锦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原子弹好造,茅台不好造,全世界就这个地方能产出这样的高档白酒。以茅台酒厂现在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这支股票至少还有40%的涨价空间。而从长期来看,其为投资者再次带来10倍以上的收益,也完全有可能!”

贵州茅台这个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势头,让他对这支股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起码在未来几年中,我根本不会打算卖掉它”,张锦说。

林园:只买性价比最优的东西

2006年春节前夕,林园怀揣着一个传奇和两大谜团。所谓传奇,是指他从1989年入市,光靠自己的头脑,16年来把股票从8000元炒到了4个亿。所谓谜团,一个是他为何主动找到媒体要把自己的财富和致富秘诀公之于众。另一个则是,他最近逢人就借钱,而且狮子口大开,有多少借多少。这个个头不高、自信心“爆棚”的陕西汉子,当着圈内众高手大胆预言,“未来三年,中国股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财富会向资本市场快速聚集!更多的富翁将从这里诞生!”

2003年底,当林园再次杀回A股市场,上证指数跌到了1300点左右。熊市漫漫,谁也看不到尽头,林园竟三下五除二将全部资金换成了股票,其中包括:G千金、贵州茅台、G万科、云南白药、铜都、铸管、招商银行、马应龙、东阿阿胶和丽江旅游。截至2006年2月6日,市值累计达到8417.6万。而他在另一家公司的股票组合,截至2006年1月24日,总市值为3957.2万元。据林园说,他当时入市资金有1.7个亿,两年来增值140%,到2005年底市值已达到4个多亿!

无论牛市、熊市,甚至是初创时的乱市都可以赚钱,这的确令人吃惊。林园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和商人,用一句话概括他消费和投资的原则:只买性价比最优的东西!换句话说,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林园最近两年来的投资组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当初买入时这些公司的市盈率(PE)都非常低,例如铜都铜业、新兴铸管、赤天化、中原高速等。“它们股改后的PE都只有5、6倍。我可以大胆地说,上证指数哪怕跌破500点,这批股票还能赚1倍。原因很简单,太便宜了。”

当然,林园绝不是个只买便宜货的“财迷鬼”,只要公司足够优秀,再贵的股票他也敢买,譬如贵州茅台。这是尽人皆知的“贵族股”,是两市最贵的股票。

“2003年我23块钱买它的时候,PE是17倍。我算过它未来3年的账,每年都有15%的复合增长,按当时的价格算,到2006年PE就降到10倍了,这还不算提价的因素,根本不算高。”

茅台涨到37、8块的时候,林园还在一路买进。

十几年来,不算那些牛市中做着玩的短线品种,林园买来买去的重仓股就是那么三、五个行业,十几只股票。“我有个原则,我买的企业一定是我能算得清账的,而且要能算到今后三年。”

“拿茅台来说,它一年的产量就那么多,产多少销多少,又不会降价,所以每年能赚多少钱很好算。”因此,从1994年第一只酒类股古井贡上市开始,林园就关注这个行业,后来陆续买过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和五粮液。

医药股也是林园最青睐的,因为他是学医出身。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马应龙等等,都被林园看好并持有,有的还被列为未来随时增持的品种。另一类是公路股。道理不言自明,一条路上跑多少车,收多少钱,可以算得明明白白。以前,林园在宁沪高速上赚过大钱,现在又把目标瞄准了中原高速。

林园买的企业有很多共性,零库存、现金流好、利润额大。“那些每年只赚几百万、几千万的公司你就不要买了,它们大多属于竞争行业,拼到最后就是打价格战,赚钱太累了。股东又能分享到什么呢?要买就买能赚几个亿、十几个亿的公司,这些公司多硬朗!”

2004年前后,由共同基金演绎出的核心概念:民族品牌+自主定价能力,是当时最流行的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标准,林园恰恰与之不谋而合。

林园用的最多的是公司调研。据他称,只要是重仓的公司,他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去调研,有时候是总部,有时候是它的竞争对手,或是经销商和市场。2006年春节前,林园为了看赤天化,三九天还跑到了贵州的深山老林里。“上去7个小时的盘山公路,下来又7个小时。把我转得都吐了。他们公司董秘说,我是头一个去公司看的投资者。”

2月6日,林园去招商银行调研。听到他问招行哪几家分行对利润贡献最大,他要过去考察的时候,招行董秘和股证事务代表好奇地睁大了眼睛,因为这样的他们很少见过。而前几年,林园为投资宁沪高速,竟把沿途的所有大城市都考察一遍,以便评估未来车流增长的潜力。“很多人为了买件衣服逛半天,买股票却道听途说,能不赔钱吗?”林园信奉眼见为实。

林园做过生意,他看公司颇有独到之处。别人看高速公路,觉得车多的好,他不以为然。“现在车就跑满了,将来成长性怎么保障?”别人担心白酒价格战,影响销售。“好的白酒怕什么,现在都是年份酒,就算有库存,越存越值钱!”公司调研成了林园一次次的“淘金之旅”。“我为什么那么坚定地买茅台?当年调研时我发现,光它窖蔵的年份酒,总价值就超过了当时股票的总市值,这说明当时茅台被严重低估了。”据说,林园至今持有茅台总共数百万股,让他赚了上亿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