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古语中就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这些千百年来流传的话,形象地表达着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诚实守信的含义及特征
诚实守信的含义
诚实,就是指外在言行跟内心思想的一致性,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真实无欺,既不欺人、也不自欺,为善弃恶、忠诚正直、光明磊落。守信,就是要遵守诺言、讲求信誉,注重信用,忠实地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诚实和守信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诚实中蕴涵着守信的要求,守信中又包含着诚实的内涵。因此,从综合起来的角度看,对诚实守信内涵的理解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真实。真实,从认识论角度来说,是指事物“是其所是”的一种状态,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是人基于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判断结果。当它应用到道德领域,延伸出诚实和真诚的意思,要求人们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不能欺诈蒙骗、弄虚作假、伪装矫饰。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中有“毋自欺”、“真实无妄”、“不欺于中”、“不妄于外”等思想,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说:“由其不欺于中而言之,则名之以忠;由其不妄于外而言之,则名之以信。”(《陆九渊集》卷三十二)儒家典籍《大学》有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因此,真实是诚实守信的内核和基础,是判断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是否诚实可信的前提条件。
第二,信用。一般社会领域中的信用,指的是一个人或组织兑现自己承诺的意愿和能力的大小,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道德要求和道德自觉,它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但今天,“信用”一词更频繁地被使用在经济领域之中,指一个人或组织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能力的大小,更多地体现为符合法规的要求。无论是作为一种道德要求,还是作为经济行为中符合法规的要求,均包含着一个基本的宗旨,即要求人们做到信守约定、践行承诺、履行规约,不失信、不违诺。
第三,相互信任。信任就是一方基于对另一方的真诚度和守信度的判断而形成的,相信对方能够兑现承诺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态度。它是诚实守信内涵中的最高境界,交往的双方彼此之间要没有怀疑和猜忌,做事不要相互欺瞒,也不要有阳奉阴违的状态。如果说诚实守信对于每个个人或组织的内心要求是诚实、真实、真诚的话,那么对于每个个人或组织的外在行为表现就要求信守约定、践行承诺、履行规约,这样才能达到个体之间、组织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
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古语中就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这些千百年来流传的话,形象地表达着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诚实守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在《大学》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就把“诚意”作为修身、治国的重要环节,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思想,而且把“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作为治国安邦的三大法宝(足兵、足食、民信)之一来看待。在古代商业领域中,“市不二价”、“买卖公平”被视为善德的首要原则。“经营商业,首重公平”是“关于商业兴旺之一大宗旨也”(《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讲求信誉、货真量足,才称得上“廉商”、“诚商”,宋代周敦颐对诚信做了人性论的证明,说明“诚”是“人性之本”、“百行之源”,诚实守信便成为商人的人格追求和立业之本,也成为他们处理与顾客、顾主、仆人、国家等关系的重要准则。可见,诚实守信不仅被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也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中华传统美德被一直传承下来。
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内容都是我国社会主义职业活动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性决定的,市场经济从其正常的运行特性即实施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等要求来看,必须要求交易双方和交易过程公平、诚信,自觉遵守和履行合同或契约等才能使经济秩序正常,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职业分工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行业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国家,甚至扩展到全世界,许多商业活动不可能再局限于熟人社会或见面洽谈的交易双方之间,不少商业活动只能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等通信工具,在从未谋面的双方之间展开。这样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成为每一个从事商务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具备的职业品质。它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诚实守信的特征
诚实守信不仅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要求存在着,也作为职业道德中的一种重要规范存在着,它对参与职业活动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规约作用。与其他职业道德规范相比,它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语言和行动,认识和行为的高度统一是诚实守信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诚实守信的一个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实事求是、真实无欺、言行一致这三个方面。首先,它要求人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面对事物,强调事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它要求人们做到真实无欺,这既是一种价值选择也是一种行为表现,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要讲求公平和公正,不能欺负弱小,唯利是图;再次,它要求人们实事求是、真实无欺,做到言行一致,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诚实守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诚实守信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2.自律与他律的不可或缺性
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不仅需要行为人本身达到内心自律,同样也需要依靠法律的约束。道德与法律作为规约人们行为的手段,二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要求;既是个人或组织安身立命的基本道德准则,又是防止个人和组织突破道德防线的法律约束机制。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物质利益诱惑和“享乐”诱惑,内心的道德防线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道德的自我约束能力无法完全有效地起到规约人们行为的作用时,依靠法律的他律手段来规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又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不仅需要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认可来形成强大的道德约束,同时也需要依靠法律的手段来达到他律的强制规约。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社会舆论的监督也是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手段。舆论的监督也可以成为一股强大的监督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可以将生活于这个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企业都纳入其中。可以说,诚实守信是道德的自律性和法律、舆论约束性的有机统一,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质量与信誉的内在一致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灵魂,诚实守信是使二者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竞争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问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又是企业树立良好信誉的基础,是企业信誉的物质载体。没有良好的质量,信誉就如空中楼阁失去了基础,失去了依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信誉度、市场竞争力是呈正比发展的。同时,企业或个人建立良好的信誉之后,这种良好的信誉又能够反过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内在的监督力量,促使员工生产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市场竞争对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利他与利己的互利双赢性
无论诚实守信规范是以自律方式存在,还是以他律的要求迫使人们遵守,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顾客而言,个人或企业能够首先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帮助顾客排忧解难,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这就是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期盼的结果。对从业人员而言,诚实守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劳动收入,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发展。
对企业而言,当企业能够自觉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顾客必然垂青于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必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并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这其间自然也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诚实守信既是一种利他的行为,也在利他的过程中包含着利己的成分,具有利他和利己的互利双赢特征。
诚实守信的作用
诚实守信对从业人员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上的专家、能手,也需要具有较高思想道德觉悟的人。诚实守信对促进每个从业人员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诚实守信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