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2759800000031

第31章 职业道德修养是强化荣辱观的内部推动力(2)

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根本上提高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我们特别应当着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因为它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科学观点,为职业道德修养提供了理论指南,是我们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针,有利于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卓有成效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层次。

二要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每一个从业人员应当正确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深刻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把握职业道德修养的标准,从而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着重结合个人实际,把握不同行业的特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因为它们往往反映了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从事某一行业的道德“上岗证”。我们只有在深刻理解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迅速融入这一行业,做好工作。

二、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实践是人生修养的基础。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也只有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道德活动中,我们才能把理论认识付诸实践,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如此反复、坚持不懈,以此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更加清醒地判断自己的职业行为正确与否。离开了社会实践,我们就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思想与现实的差距,不能及时了解和纠正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更不能通过行动来体现自己良好的职业思想。可见,职业道德修养要想取得成效就离不开职业实践。而且,只有将扎实的理论学习同现实的职业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只有知与行的统一,才能最终完全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产生良好的修养效果,即所谓的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才有成就。

我们还应看到,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和滞后性,只有通过实践来发现、纠正和弥补,而这又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新认识。当然,实践也会具有片面性,但这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克服。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这就告诉我们,职业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事实上,当一个职业劳动者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并获得一定的职业荣誉时,就意味着社会对其职业行为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便从中获得了良心的满足感。这种道德情感体验又反过来促使他坚定遵守道德行为的自觉性。相反,当一个职业劳动者因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而受到谴责,就会引起良心上的羞耻感、内疚感。这种情感体验,则会促使他改变自己的认识,纠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职业道德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在职业活动中,职业人才能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才能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达到知行合一是每一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和根本途径。我们应当充分把握诸如参观、调研、培训、实习等实践机会,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中,积极地投身到职业实践中去,立足实际,躬身实践,自觉锻炼,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努力成为具有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

三、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使之在全社会发扬光大,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群众前进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在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活动中,要学先进、找差距,通过比较来认识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英模人物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人们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榜样。在学习英模人物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应当密切联系自己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实际,注重实效。在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及其典型事迹时,应运用“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的方式,力求使自己进入角色,做到对人物和事例的“感同身受”。然后通过对比和自省,发现自己与先进人物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并找出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最后,努力思考和探索出一条符合个人实际的途径来弥补差距、提升层次,在精神和行动两方面切实落实先进模范人物的优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从而达到学习典范的最佳效果。只有这样进行有意识的、深入灵魂的学习和锻炼,并及时自我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从这些先进人物的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四、慎独自律

“慎独”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出自于我国古籍《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必须时刻谨守道德规范;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应该时时刻刻检查自己的言行,谨小慎微。因为即使隐蔽得好也不可能不被发现,即使是最微小的东西,也没有不显露的。所以,一个具备较高道德修养的人在独处或无人监督时,言行举止也要谨慎不苟,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正如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我们现在依然提倡“慎独”,是重在自律,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慎独”既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职业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极高境界。

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修养领域中应当明确善恶之别,泾渭分明。善虽小,仍然不失其为善;恶虽小,也终究是恶。务必注意克服自己任何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言行,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三国时代的刘备在他的遗嘱里叮嘱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指的就是这种防微杜渐的修养方法。而提倡“慎独”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正面强调“积善成德”。就是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养自己心中开始出现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品质的幼芽,使其不断积累和壮大。战国时哲学家荀况曾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只有不弃小善,才能积成大善;只有能积众善,才能有高尚的品德。

“慎独”也是我们衡量自身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在社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能够遵守法纪、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扎实进取,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无人约束的情况下,在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的环境里,在一切可能滋生违背职业道德言行的条件下,也要独善其身,临渊履薄,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对自己的学习和即将从事的职业高度负责,按照法律法纪和职业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思与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随时戒除不良思想和念头,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纯洁的心灵。

以正确荣辱观强化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就在于在职业上以正确的荣辱观引导人、塑造人,构建健康的职业人格。

荣辱观是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格的灵魂

所谓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以及应该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也是一个行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道德具有多方面内容,它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一种职业都有同其特点相关的职业道德。例如医生要以救死扶伤为荣,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荣,如果他们都不管自己的职业特点,只是以赚钱多为荣,那么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不管什么行业,都必须有正确的荣辱观,才可能有真正的职业道德。

正确的荣辱观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健康的职业人格的灵魂。职业人格是一个人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的职业人格是在正确的职业道德内化形成的人格,如果说健康的职业人格是一个房屋的话,那么正确的荣辱观则是它的支柱。因此,要塑造健康的职业人格,就应该从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辱观开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上越来越重视对人们爱岗敬业的要求,但是对于职业人格的塑造,从总体上说重视得还很不够。健康的职业人格,不仅仅包括爱岗敬业,还包括诚信务实,积极进取,在职业活动中主动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等等。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每一种职业的特点,把系统地塑造职业人格作为一个战略性任务来加以重视。

荣辱观必须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无论一个企业是否有意识地经营企业文化,这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文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企业文化和我们一般所说的个人有没有文化不同,它不是识文断字意义上的文化,而是一个企业精神活动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运行和经营中,形成的共识、习惯和行为模式。

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荣辱观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一个企业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员工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共识、习惯和行为模式。如果一个企业荣辱观是错误的,那么无论如何努力去建设企业文化,也绝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反过来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进步。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整体的精神状态,它提供的是一个大的精神活动的环境和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得越好,就越是有利于正确的荣辱观进一步树立,有利于人们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反之,企业文化建设得不好,对它们都是非常不利的。

在一个企业中,要看到荣辱观、职业道德、职业人格和企业文化之间的这种密切相关的关系,把它们纳入统一的企业战略中去经营管理。要让它们形成一种良性的互相促进的关系,避免互相削弱。

让正确荣辱观成为制度化的职业导向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一定不要停留在号召上、口头上,成为一阵风。许多事实证明,一阵风式的宣传的效果往往是微弱的,甚至常常是负面的。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企业中,能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都需要实际的制度化的操作,形成制度化导向。

在一个企业中,所谓形成制度化导向,就是通过一系列明确的制度,形成对符合正确荣辱观的行为的肯定机制,对不符合正确荣辱观的行为的否定机制。这种机制一般是通过利益、精神和舆论等发挥作用的。

企业中人群一般分为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制度化导向一定不要把高层领导排除在外。在一些企业中,高层领导往往以为制度是约束普通员工的,制度化导向引导的也是员工。其实如果高层领导把自己排除在制度之外,那么自己的行为势必与制度化导向相冲突,从而对员工起到一种负面的“示范”作用,企业文化也随之会产生混乱。

建立制度化导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稳步前进,不能搞成大轰大嗡的运动。面对问题,要让制度说话,让群众舆论说话,领导不能首先表达自己的好恶取舍,否则就会干扰制度化导向。

在实践中培养荣辱观和职业道德

培养正确的荣辱观离不开教育,但是教育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说教,无数事实证明,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说服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会有正面的作用,但如果简单化、不讲条件和形式,也往往会起反作用。荣辱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的一部分,我们培养正确荣辱观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那么怎样解决荣辱观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实践,我们应该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们的正确意识。当然这种实践不应该是强迫命令的,而是营造一定氛围,让人们在这种氛围下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某种状态。例如人们参观敬老院或走入残障人群体的时候,就会自发地去关心这些人,而有一个人对他们施以帮助,更多的人就会随之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比简单的号召要有效果。

另外,在实践中培养人们正确的荣辱观,就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正向互动。在社会上,人们之间的互动存在正向互动和负向互动。你尊重关心我,我也尊重关心你,这是正向互动;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这是负向互动。为什么青少年人格出问题?是因为家庭、学校及社会同他们的互动出了问题,在负向互动中把他们推到了极端。因此我们要关注、分析和解决这种负向互动问题,使之变为正向的互动。在一个企业里也是如此,当一个员工同顾客或同事打交道的时候,受到了某种不公待遇怎么办?一定要及时关心,把负向互动变为正向互动,同时加以引导。

因此,积极的实践加正确的引导,是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健康职业人格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