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胡雪岩智慧经典全集
27618100000028

第28章 曾国藩——处世之要(7)

其实俞樾从复试回去,心中便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他虽然满腹经纶,但自幼却不熟练小楷,而科考对应试者的书法非常重视。历来的科举考试,批卷者的第一印象即是字体,而且自明末以来,科举考试中已流行了一种字体,遂逐渐成为考试中的专用字体。当批卷人拿起墨卷,首先注意的便是书法上的功底合不合规范,然后再浏览全文。俞越的担忧并不是庸人自扰,而是有根据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虽然满腹学问,才华横溢,但却一直得不到重要,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字体。万幸的是当时有善于识人曾国藩在场,当他看到俞樾那首诗的首句“花落春仍在”时,便叹为观止。

俞樾的才华是可以得到世人的肯定的,但在当时那种封建的社会,一个有才的人想要得到赏识却是非常不易的,是曾国藩发现并认可了他。可以说,是曾国藩造就了历史上一位有学识的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

4.英才与雄才

英雄,即兼有英才和雄才,也就是人们所谓的文武双全。英才与雄才就是勇与谋之间关系,有勇而无谋只会一败涂地,有谋而无勇则会一无所成。所以,一个人需兼有英才的聪明智慧和雄才的胆识气魄方能成就大事。古往今来,出现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智勇又全的人。

一代英才

作为晚清名臣的曾国藩,很多人对他的功过议论纷纷。不管他是功大于过也好,过大于功也好,但他却是对大清甚至对后人有很大影响的人,而且他无论在各方面的成就都令人不得不佩服。曾国藩一生推荐选拔的人才多达数千人,不但关于识人,更善于用人,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

曾国藩是一位出身于地主世家,依靠个人智慧白手起家的有才之士。他满腹经纶,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踏上了仕途之路。曾国藩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能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并且最后成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机智。这让他以后无论是在交朋友、选贤才、还是与人周旋中,都立与不败之地。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曾国藩组织了一支湘军攻打镇压,最后终于胜利,而且成功俘获了忠王李秀成。曾国藩深知官场之路不好走,伴君如伴虎,得意忘形必惹祸上身,在镇压太平天国大获全胜后,虽然曾国藩作为“第一功臣”,但他并没有得意,更没有一心要求封赏,而是相当冷静,陷入了“大难临头,需谨慎从事”的理性思考。

太平天国这场战争打得很持久,而曾国藩彻底打败了那支强大的起义军,自然是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以他对君王性情的了解,功越大,越不被信任,多年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功过高,灾必到。如果自己稍不留意,即将要面对的非但不是朝廷的封赏,而很有可能是对他的进一步猜忌。

曾国藩的顾虑并不是杞人忧天。其实,当时的朝廷并不十分信任曾国藩,作为一国之君,唯恐有人功高震主、企图谋反。曾国藩身边人才无数,而且官职也不小,当时朝廷已经觉得他是个后患了,只是急需他对抗太平天国,如今已经胜利,天下太平,解决曾国藩是迟早的事。

深思熟虑之后,曾国藩决定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当朝皇帝和朝廷表示自己毫无野心,有的只的对大清朝的一片赤胆忠心。显然这个举动正合国君之意,于是,便来了一个顺水推舟。由于裁减小军是曾国藩主动提出的,因此他又被朝廷委任为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而且曾国藩最终也保全了自己的官位。

曾国藩的深谋远虑,以退为进,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而且最终也保全了自己的官位。

曾国藩不愧为一代英才,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实他深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强项,便萌生了一个“集众人之和,补一己之短”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广纳人才,很多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便纷纷而来,经过曾国藩的提拔终于得以施展抱负,对于曾国藩的知遇之恩,他们自然赴汤蹈火,这样曾国藩便可以合众人之力而成一己之功。在识人方面,他见解独到,所选的贤才勇士无一不成就一番大事,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都是晚清的栋梁之才。这足以体现了曾国藩的谋略,而且他目光长远,所远之人大多也皆是有德之人,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些受曾国藩的恩惠的有才之人,当然会忠心的为他马首是瞻。人才兼备,人心已得,再加上自身的才智,成功又有何难!

雄才

谋有余而勇不足,就像是只纸老虎,永远得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一个只有谋略却无勇的人不能称其为雄才大略,曾国藩不但英才出众,更具雄才,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曾国藩对出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曾国藩的一生所得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是分不开的。

咸丰年间,国家已日渐衰弱,大清仿佛气数已尽,于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几乎席卷半个中国。尽管咸丰帝奕宁从全国各地调来大批的兵马来振压,但军队腐败,在强在的太平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曾国藩当时因母丧在家,清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对抗太平军,但结果却是屡战屡败,于是咸丰帝与众大臣商议后便想出颁发奖励进行团练的办法,有了诱惑就等于有了力量,他们试图结合各地的力量对抗太平军。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曾国藩认准时机,便准备着大展宏图,首先有他亲手提拔的学生及人才,其次是他知根知底的好友,还加上他的亲信,都派了用场。1853年,他在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广大的人际关系组织了一支湘军。

军队分为陆军、水师两种,因为曾国藩深知清军的腐败,带着他们打仗只有吃败仗的份,于是他规定清军一律不用,对于士兵的招募都以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以此来增强士气。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尽管中途也吃了不少败仗,曾国藩还差点投水自杀,但他吸取经验重整军队。经过他的深思熟虑、勇敢善战,在以后长期的残酷斗争中,曾国藩屡败屡战,愈战愈强,最终以清政府胜利而告终。振压太平军胜利后,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这是清代史无前例的文人被封侯,此后又被封为两江总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曾国藩是历史上一个争议较多的人。先不考虑他该不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我们不可否认,在当时那种军心涣散,时局动荡,大清眼看不保的情况下,他居然能带着一群农民取得胜利,真的令人叹服。

5.异乎寻常识人术

识人是人的一种生存本领。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不停的奋斗,不管是在奋斗中追求,还是在追求中奋斗,都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所以识人就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也不尽然,识人其实是有诀窍的。

外形识人

我们都知道,世上不可能有两个长相完全一样的人,哪怕是一对双胞胎,每个人的外貌都有其独特的类型。所以曾国藩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而人作为世间万物的主宰,理论上也应归结为金、木、水、火、土这种自然法则,因此,外形观人绝对是一条可行之路。

曾国藩一直无缘与恭亲王奕相见,一日,无意间看到一张他的照片。曾国藩随即做出评判,他对幕僚说了这样一番话:此人倒是一个翩翩美少年,可惜举止略微轻佻了一些,看来难以托负重任;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不料真被曾国藩言中,奕与咸丰曾一起读书、习武,但最后是咸丰做了皇帝,奕心中不服,对人态度傲慢,以至于后来被撤了军机大臣之位,虽然后来又恢复了,但终无大作为。

那么,曾要藩是凭什么判定一个人的成就呢?就是他总结的五种人。

第一种是金形人。金形人的面额属于方形,而且很小,骨坚肉实;这类人的肤色偏白色;声音圆润且洪亮;性格属于刚毅果断,睿智机敏。有诗日:“部位要中正,三停又带才,金形人入格,自是有名扬。”

第二种是木形人。木形人瘦直挺拔,仪态轩昂,面部上宽下尖,眉目清秀,腰腹圆满;肤色为白中透青;声音洪亮;性格属于温和宽厚。有诗日:“棱棱形瘦骨,凛凛更修长,秀气生眉眼,须知晚景光。”

第三种水形人。水形人膀大腰圆,眉粗眼大;肤色略黑;声音缓急不定;这类人情感丰富,富有想象力,聪明多变。有诗日:“眉粗并眼大,城廓要圆团;此相名真水,平生福自然。”

第四种火形人。火形人头额窄下巴宽,鼻子又高又大,头发稀少少;肤呈赤色;声音燥烈;这类人情感表达直白,性格暴躁,不会拐弯抹角。有诗日:“俗识火形貌,下阔上头尖,举止全无定,颐边更少髯。”

最后一种是土形人。光听名子就可以感觉出土形人比较敦厚老实,土形人体型较壮实,背隆腰圆,肉轻骨重,五官阔大圆肥;肤呈黄色。声音浑厚悠长;举止缓慢而稳重,虽冷静沉着,但深不可测;这类人待人宽厚,讲信用。有诗日:“端厚仍深重,安详若泰山,心谋难测度,信义重人间。”

曾国藩时常由人的面相决定官职的大小,唐朝的着名将领李眅,他在派遣将士的时候,也会根据人的面相,选择有福之人。这种方法虽然听起来很让人难以置信,但他们却屡试不爽,可能其中也存在巧合,这种方法仅供参考。

眼眉识人

眼眉是一个人面部的核心部位,平时我们看一个人眼睛长的漂亮,便会对其产生好感,而通过眼眉也可达到识人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形容一个人长的漂亮时,便会用“浓眉大眼”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狡猾时,则用“贼眉鼠眼”。由此可见,眼眉不只可以突显出一个人的长相,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态。

曾国藩就是一个精通眼眉识人的智者,他总结了四点来识别人才:有势,即“弯长有势”;有神,即“昂扬有神”;有气,即“疏爽有气”;有光,即“秀润有光”。

曾国藩认为眉崇尚光彩。富贵的人,眉毛的根、中、梢皆有光彩。眉毛清秀、不杂乱、又密又浓的人属于文明之人;眉毛远观像龙飞凤舞,有这种眉的人则必是有福之人;如果眉毛虽黑,但杂乱无章,则属于最下等的眉相;两只眉毛看起来像个倒八,则也是较好的眉相。

一般来说,好的眉相应该是:眉毛过长,须有起伏;眉毛过短,须有神;眉毛过浓,切忌有虚浮之光;眉毛过淡,切忌形如干枯的绳子。

曾国藩说,如果双眉像两把锋利的宝剑,必将成为一代统领;而双眉如果象两把扫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扫帚眉,则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此都是曾国藩总结出的由眉识人,通过看一个人的眉毛,从而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命,从而决定是不是能为自己所用。

另外,从一个人的眼睛更能准确地看透一个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睛是很难说谎的。从一个人的眼神里便可以看出此人到底是真诚还是虚伪,对于回避视线的行为,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害羞,这类人生性腼腆,胆小。另一种就是在说谎试图隐藏什么,不愿意让对方知道,这种则属虚伪的人。

不管是在任何场合,如果你不了解一些人,便很难与他们交际,这时可以看对方的眼眉来做个大概的了解。在现实中以眉眼看人,能使你更好地了解他人、认识他人。

6.别具一格,识人才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最大的关键就在于识人、用人。不拘一格地识别人才,并广收精取,这样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在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对于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选择拨合适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正确的识别人才变成为了重中之重。

刚柔并存显才能

世上一般两种人居多,一种是至刚,一种是至柔。性格坚毅刚直的人,喜欢愤世嫉俗,常常无意间用言语刺伤他人;性格柔软宽厚的人,经常能够包容和忍耐他人,但为人处事却优柔寡断;性格豪爽的人,一般都是忠肝义胆,但说话常口无遮拦;慎重精明的人,谦虚谨慎,但生性多疑。而类似于这几种便属于偏才,对于偏才,很处事容易偏激,造成可悲的下场。

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是一位忠心之士,他当时追随晋国太子重耳,对晋太子一直忠心耿耿。当晋太子被迫流亡时,饥饿难耐却没有东西吃,介子推毫不犹豫地割下自己的肉给晋太子吃,晋太子感激涕零。当晋太子回国后,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即为晋文公。晋文公不忘当初陪他一起流亡的随从,对他们一一进行赐封,却惟独没介子推的份儿。很多人为他不平,但介子推却不愿再争什么,于是他便与母亲隐居山上,开始隐居的生活。有些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便请求晋文公赏赐介子推,晋文公这才想到竟然把介子推给忘了,顿时懊恼不已,于是他亲自带人上山去请介子推。可是山高路险,而且树木丛生,想找个人谈何容易,为了引他出山,便有提议人放火烧山。可这样他还是不愿出去,待晋文公发现的时候,介子推与母亲已被烧死在山里。

这就是因为他的性格太刚,不懂得变通,宁愿活活烧死也不愿退一步。所以太偏激是百害而无利的。

曾国藩在识别人才时讲究人才的刚柔并存,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立,不能自立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无亲和力,无亲和力就会使自己陷入孤立。那么如何识刚柔呢?

曾国藩认为: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称为合,但五行只是刚柔的外在表现,内刚柔指的是喜怒哀乐、激动程度、心态城府等。喜怒哀乐形于色,并且表现得很强烈,说消失却又在一瞬间,这是一种行事很大大咧咧的人,比较粗心。为人处事一板一眼,该放松的时候仍然精神紧张,这种人就有点愚笨。对问题的考虑可由浅到深逐步进行分析,举一反三,这种人则比较有机智。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就算看起来再近乎完美的人,也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缺点,只是他们懂得怎么隐藏自己的缺点,让它们不轻易地显露出来,从而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一般来说具备某一方面特长的人,不是偏刚就是偏柔,甚至很多人都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反而一味地否认,甚至以攻击别人的缺点来掩饰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自己的缺点就永远得不到改善,一生碌碌无为。所以人要懂得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尽力去弥补。适当的中合一下,便可成为真正的人才。

主观意识不可取

曾国藩选拔人才从不以资历、出身来衡量强调,他认为:“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

人们都说这人世界适合能说会道的人,其实不尽然,这么看人太主观了。一个人就算再能说却没有真才实干也是枉然,而一个人如果说话太圆滑,反而会让人产生不好的印象,给人一种无法信任的感觉,所以说人还是诚恳勤奋点好,只不过要适当懂得变通,这两种品质合二为一,便会受到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