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也是要同行明白低价出售,实际上只是权宜之计,绝不可能持久,要想做好自己的生意不是靠压价而取得胜利的,靠的是药材的质量和顾客的信任。只有顾客满意了,才会有好的生意,财源就能滚滚而来。
价格合理,就能赢得顾客
在生意场上,同行之间存在竞争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没有了竞争,就没有市场的发展,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只有竞争才能使商家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产品质量好,就能卖个好价钱。而那些通过压低价格想挤垮别人的商人,必然不会赢得生意上的胜利。只有价格合理,保证质量,就能赢得顾客!
在胡庆余堂药号刚开办不久,胡雪岩就采取了组织送药、养鹿取茸等经营方式招揽顾客。还别说,胡庆余堂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旺。胡雪岩药铺的生意好了,同行的生意相对来说就不是太好,所以在杭州城里就有两家老字号药铺与他展开激烈的竞争。
此时,这两家老子号药铺与胡雪岩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胡庆余堂的人参每两两钱银子,他们只卖一钱七,胡庆余堂的淮山药每两五厘纹银,而他们只卖四厘……人之常情,哪家药铺的药便宜,顾客就去哪家买了,所以胡庆余堂的生意自然受到了影响。
按照平常人的做法就是以牙还牙,与他们打一场价格战,看谁能竞争过谁,反正我还有钱庄、当铺做后盾,资产已达千万,不把你们挤垮才怪呢?但是,胡雪岩并没有采取普通人的做法。在胡庆余堂的“阿大”向胡雪岩报告了另两家药铺采取故意降价而使胡庆余堂营业额下降的第二天,胡雪岩不仅没有将自己的药材降价,而是在药号的大堂之上挂出了上书“真不二价”四个烫金大字的牌匾。他向顾客做出承诺:胡庆余堂卖出的药绝对没有半点掺假,绝不会有二价。在这场价格战中,还是以胡雪岩取得胜利而告终。
在胡雪岩看来,顾客心里自有一杆秤,药是治病的。如果卖出的药药效不好,甚至根本不能治病,店号声誉也就会大打折扣,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同时,胡雪岩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挤垮对方,而使自己一直亏本经营,最终不是挤垮别人,而是把自己挤垮了。
一个成功的商人,总是靠实至名归建立自己真正的名气,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胡雪岩之所以敢提出“真不二价”,是因为他对“胡庆余堂”招牌的自信。求一个“金字招牌”就是求名。在生意场上,求名就是为了求利,从而自我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生意自然就能兴隆起来。这就是生意中所谓的名至实归。
在创业时期,胡雪岩十分注自己的商誉。胡庆余堂把“诚实无欺”作为经营的宗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商誉。另外,胡雪岩还向有病无钱的穷人负责送药和向军劳捐药,他的这两招使胡庆余堂很快名声大振。由于药材地道,成药灵验,所以经营也一直旺盛不衰,至今为止,胡庆余堂仍然赫赫有名。
胡雪岩一生,最忌讳的就是言而无信,最反对靠欺骗赚黑钱。他坚持以真取信,信则兴隆。据有关史料记载:在1882年,胡雪岩的钱庄、当铺、丝行相继倒闭。第二年朝廷下旨清查,胡记所有铺面、房产全部在清查之列,唯独胡庆余堂照旧经营,而且生意蒸蒸日上。
由此可见,这一切都与胡雪岩讲诚信,守信用分不开的,所以他的树立的招牌商誉也被后人传承下来。
雪岩启示:
作为具有远见眼光的实业家,胡雪岩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绝不是靠坑蒙拐骗得来的,而是靠信誉,靠切切实实来满足客户需要得到的。
商誉是所有生意行当的立足之本,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砝码。有财无德,想通过耍花招求名取利,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
11.欺人也是骗自己
在中国有两位商界圣人,一是陶朱公,一是胡雪岩。所以叫做“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陶朱公有“务完物”,是指货物在买进卖出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商品的质量关,务必让经营的货物保持完好。胡雪岩深知其中的道理,他在胡庆余堂开办之初,就亲自立下一块“戒欺”匾。如果欺诈别人,必将招来祸害,即是欺骗自己,所以,胡雪岩从来就不做欺人的生意。
立“戒欺”匾,誓以诚信经营
信,诚也。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企业家,都将信誉看作企业的生命,把诚信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经营理念。胡雪岩把“戒欺”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理念,渗透在胡庆余堂经营的方方面面,立言以诚待人,以信治世。胡雪岩将“戒欺”匾挂在正堂,就是教育员工务必在质量上讲诚信,在服务中取信于民,才能更好地发展。
有一次,胡雪岩的家人生病,就派佣人去药店抓药。结果发现抓回来的药竟是已经发霉变质的,胡雪岩很是生气,就让人去调换。这时,药店的伙计却说:“本店只有这种药,如果你们要好药,可以自己开一家药店呀。”胡雪岩听了这话更是很生气:药是用来治病的,怎么可以拿人命当儿戏?这不是欺骗顾客吗?胡雪岩一气之下,立志要开一家药店。
1874年,胡雪岩终于开了一家他自己的药店。但他并没有忘记受欺之恨,所以在胡庆余堂正式开张之际,胡雪岩亲笔题写了着名的“戒欺”匾额,告诫属下:“凡是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庆余堂在大江南北声誉鹊起,以至259有了“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的说法。胡雪岩本人被誉为“江南药王”,胡庆余堂也美名远扬于全国各地。
胡雪岩的生意不仅涉及到药铺,还有当铺,丝业,房产多个行业。
他曾说,他开胡庆余堂并不是为了赚钱,却因此而提高了他的美誉。
商人不能只图利,这也是商人所应注意的。胡庆余堂要做百年老店开下去,不论多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药店毕竟是治病救人,所以胡庆余堂绝不能欺骗顾客,否则也必然走不长远。
欺人就是骗己
胡雪岩常说,做生意欺人就是欺自己。一个成功的商家绝不会做出欺骗消费者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欺骗消费者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更是在做自毁前途的事。胡雪岩经商多年从来就没有欺骗过顾客。相反,他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顾客解决困难。因此,胡雪岩深受人们的爱戴,他经营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兴隆!
在胡雪岩经营后期,由于时局的不利,再加上有人陷害,使其生意走到将近倾家荡产。有许多在胡雪岩钱庄有存款的人都逼他拿出现银,要提现银。可是,当时的胡雪岩已经无法去补他向洋行借款作为军饷的费用。胡雪岩向客户承诺:我现在虽然遭了难,但是你们不用担心,有我胡雪岩在,就肯定会还你们银子,就算我还不了,我还有儿子,我儿子还不了,还有孙子,我胡雪岩再难也不会赖你们的一分钱。胡雪岩从来就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他将其家当全部卖掉,还了他所欠下的银两。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让人相信,是因为他讲诚信,从不做欺骗别人的事。胡雪岩在药品定价上,他童叟无欺,“真不二价、价不二真”;在聘用人员上,他专门重用忠于职守而有真才实学的药工;门店服务上,他教诲员工要以顾客为上,遇到药品质量不高,要收回调换,直到顾客满意为止。不欺人是胡雪岩做生意的基本原则,由于他的诚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胡雪岩则被人们称为“江南胡大善人”之美誉。
由于胡雪岩做生意从不欺人,以身作则,使得胡庆余堂有了更深一层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他亲手写的“戒欺”,则把胡庆余堂带向最260初的历史巅峰。胡庆余堂不仅带给胡雪岩可观的收益,同时它也透溢出可贵的品格之美,信誉之光!
雪岩启示:
做人不能自欺人,作为商人更不能有欺人之心。不仅损毁了个人的形象,更使企业形象受损,从而使自己的事业毁于一旦。孰轻孰重,聪明人不看就明白,宁可自己的吃亏,也不会让自己的企业蒙受不诚信的罪名。有时候吃亏不一定是件坏事,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12.经商之道,首先在于做人和待人
作为清朝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欲想做事要先做人”。在胡雪岩的经商生涯中,总结出来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要经商,就要先学会做人待人之道,而待人之道则在于要守信用。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做人的道理,那么这个人做事必定就会失败。因此,做人待人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我们必须学而用之,才能在自己人生路上走得稳当,走得长远!
守信用,成就红顶商人
胡雪岩经商一生,始终坚守一个“信”字。其实做生意与做人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就是一个信义之人。就胡雪岩而言,他可称得上一个一等一的仗义守信的成功商人。也正是因为他的仗义守信,才成就了中国晚清时期红极一时的商人。
有一次,胡雪岩到野外放牛。在凉亭中,他发现一个挺大的蓝布包袱,上前伸手摸了摸,硬邦邦的,又掂了掂,分量很重。他不禁好奇,于是打开了包袱一看,胡雪岩吓了一跳——包袱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他先把包袱藏到草丛里面,然后好像没事儿一样,坐回那里等待失主。可是,一直到太阳快下山了,也不见有人过来。这时,天色已经黑了,胡雪岩强忍着饥肠辘辘的肚子,仍坐在那里等着失主来认领东西。
终于来了一个人,只见他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开口就问:“小哥小哥,你有没有看到我丢的东西?”此时,胡雪岩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很沉稳地反问:“你丢了什么?”
这个来人说:“我丢了一个蓝色的包袱。”胡雪岩听他这么说,又继续问他:“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这个来人听了他的问话就知道东西找到了,不然这个少年怎么会这样问呢?于是,他赶忙把里面的东西一一说来。胡雪岩听他说得分毫不差,就把藏好的包袱取出来交给了失主。
一包袱的金银财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何况又能失而复得,对于失主来说,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此时,失主就从包袱里拿出两样东西,对胡雪岩说:“这个给你,算是对你的酬谢。”
胡雪岩连忙拒绝说:“不不不,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又没有做什么,本来就是该还给你的。”失主听后很是感动,他告诉胡雪岩,“我姓蒋,在大阜开有一家杂粮店。你这么好的小孩子在这里放牛可惜了,如果你愿意跟我出去,我收你当徒弟……”胡雪岩经过父母的同意,就去那个老板那工作了。
由此可见,胡雪岩经商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信”。他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官封极品,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余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他还向百姓施药施粥。胡雪岩所做的一切都显出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信”字上。
诚信,则是做人待人之道
胡雪岩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如此,经商更重要。经商与做人是一样的,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一定是做人真诚,讲究诚信的。相反,一个人如果贪图眼前的利益,不守信用而失信于民,无疑是自毁大业。
在左宗棠西征时,急缺军饷。这时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再支付这么大一笔费用了。此时,左宗棠想起了胡雪岩,他希望胡雪岩能够为他筹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可是,这么大一笔钱,胡雪岩也一时拿不262出来。但是,左宗棠对他又有知遇之恩,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为了帮左宗棠筹到钱,胡雪岩不得不向外商借贷。
为了向外商借贷,胡雪岩东奔西跑。终于他找到了一家外商银行叫汇丰银行。其老板叫麦林,可麦林有些怀疑,他不知道是中国政府借贷还是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所以,他必须弄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便问道:“既然这笔借款作为军费,为什么不请你们的政府出面来借?”
胡雪岩解释道:“左爵爷出面,就是代表中国政府。”
麦林更是不解:“一切交涉,要讲对等的地位;作为军费,应该由中国政府出面,应该是你们的‘户部’来商谈。这就不应该是我们在这里计议的了。”
麦林好像了解到其中的道理,于是就深深点头。但他紧接着又问:
“左爵爷代表中国政府,而你又代表左爵爷;也就是说你就代表了中国政府。是这样吗?”麦林的这句话问的实在是高明,把到底是中国政府借还是胡雪岩个人借一语道破。同时,也关系到国家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就会使国家受到耻辱。胡雪岩想了一会,含含糊糊地答道:“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但是,麦林在这之前就已深深地了解到胡雪岩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因此,他打算将这笔款借给胡雪岩。
由于当时的局势,外国银行对清廷是极为不信的。但是他们却信任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则被世人认为是个奇迹。由此可见,胡雪岩的诚信讲到家了,竟能得到外商银行的信任。通过这一生动的事例可以看出,在胡雪岩的一生中,他的诚信是非常了不起的,更值得每个人学习。
雪岩启示:
重义守信,是一个优秀商人应该并必须具备品格。“信义”对于商人来说,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商人重信义,归根到底是为了他的生意,说穿了,也是为了更多地去赚,更好的去赚。所以,做人之道在于待人,而待人就要信守承诺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