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27650800000041

第41章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反复推敲

唐朝有个叫贾岛的人,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出家做了和尚。后来,贾岛结交了一位隐居在长安城郊、名叫李凝的朋友。李凝的住处十分幽雅:青山绿水,如诗如画;苍松翠柏,郁郁青青;每当夕阳西下,百鸟都愿意在这里的树林留宿。

一天,贾岛骑着毛驴拜访李凝。由于出门迟了点,还未接近李凝的幽居,已是明月高桂树梢,倦鸟进入梦乡了。贾岛绕过池塘,推了推李凝的大门,大门已紧紧关闭;他想敲开朋友的大门,又恐打破夜的宁静,惊醒树上鸟儿的美梦。正在无可奈何之际,李凝的家人开门送客,见到贾岛光临,便将他带了进去。李凝刚刚送走客人,又迎来好友的拜访,分外高兴,便与贾岛痛饮到深夜才各自回房歇息。贾岛想到朋友推心置腹的待人精神及其幽雅的居住环境,便乘着酒兴,展纸提笔,写下了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完成诗作之后,斟酌再三,认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无声无力,不如“敲字响亮,于是改为“敲”字。吟诵之后,“敲”字的音韵果然比“推”字高出一筹。然而转念之间,又觉得“敲”字会破坏夜的幽静,惊扰百鸟的美梦。用“推”,还是用“敲”?贾岛苦吟斟酌了一宿,始终拿不定主意。天亮之后,贾岛告别李凝,骑着毛驴,穿过小径,沿着大道向庙宇返回。他一边前行,一边吟诵,一边做着“推”与“敲”的手势。由于全神贯注,如痴如醉,竟忘记了在大道上行走。就在这时,在京城长安做大官的韩愈,坐着大轿迎面走来。贾岛骑着毛驴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却丝毫没有觉察,直到侍卫将他拥到韩愈的轿前,他还沉浸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苦吟斟酌之中。韩愈问清了原因之后,为这个和尚严谨的选字精神所感动。不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告诉他“作‘敲’字佳矣”并耐心作了说明: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大门虚掩,亦应敲门,经过允许方能进入。那种不敲不间,“推”门而入的举动是不够礼貌的,何况友人的大门已经紧紧地关闭着,推是推不开的。再者,作为诗歌,应有优美的意境,以动寓静就是诗的意境之一。如果说“鸟宿池边树”为静,那么“僧推月下门”就是动了,可“推”字远远比不上“敲”字更能反衬出月夜的寂静。至于树上的归鸟,不但不会被笃笃的敲门声惊醒,而且会在“敲”字的佳音中睡得更加香甜,亦使诗作更富有诗情画意。听到韩愈的一番指点,贾岛佩服得五体投地,下了毛驴,拱手感谢韩愈的指教。从此,贾岛进行“推敲”的故事不胫而走,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亦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他的“推敲”精神很快成为人们潜心选词炼句的楷模。

再说贾岛受到韩愈的指点之后,眼界大为开阔,认为长年呆在寺庙为僧,实在是虚度光阴,有碍于他的诗歌创作和才华发展,于是蓄发还俗,专程到了京城长安,刻苦攻读五言诗并与大名鼎鼎的韩愈结为诗友。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所写的诗,不经过反复推敲,是不轻易让韩愈给予指点的。尤其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是贾岛经过三年呕心沥血的推敲才完成的。诗作完成之后,打算让韩愈作个评价。贾岛刚刚出门,却又收住脚步。他想,万一韩愈否定了这两句诗,就一辈子再也不写诗了。想到这里,马上返回书房,展纸握笔,写下一首五绝,表达他的这种心愿: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心愿既出,驯马难追。贾岛捧着诗稿拜见了韩愈。韩愈见到贾岛这两句诗初露锋芒,想到他的推敲精神可佳,认为将来必有建树,便高高兴兴地题诗馈赠贾岛:

孟郊死葬北邝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中断绝,又生贾岛在人间。

贾岛拜读韩愈的赠诗之后,受到巨大的鼓舞与鞭策。从此之后,他便更加潜心推敲自己的大量诗作,终使诗歌的造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初学作文,应该学习和借鉴贾岛的潜心推敲精神。这种潜心推敲精神,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推敲诗歌一种体裁中的字词,而应该对作文其余体裁中的字、词、句、章,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常识)等,都要进行推敲,才能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写作水平。当然,对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的推敲又各有侧重。推敲字词,侧重于字词的准确;推敲语句,侧重于语句的言简意赅;推敲篇章,侧重于篇章的布局能够恰如其分地为主旨服务;推敲语法,侧重于把话说得不错,写得不错;推敲修辞,侧重于把话说得更好,写得更好;推敲逻辑,侧重于把话说得合情合理,写得合情合理;推敲文学常识,侧重于避免出现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等。

然而,在各有侧重的前提下,又要综合进行,防止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比如,单从语法角度推敲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可能没有什么语法错误,可从修辞方面推敲,其生动性、形象性或感情色彩等,却不一定更好。某单位的推销员小张到外地出差,好友小李因忙于开会,难以到车站送行,于是写了一封信托同事交给小张。小张看了小李的信之后,弄得啼笑皆非。原来,小李在信的末尾处这样写道:“祝你渡江不要翻船。”单从语法角度推敲小李的祝语,祝语无可挑剔;然而从修辞角度稍加推敲,便会发现这里的祝语的感情色彩方面不够好,竟然出现了“翻船”二字。“翻船”,实在是渡江者的大忌,所以弄得小张啼笑皆非。如果将“祝你渡江不要翻船”改为“祝你渡江一帆风顺”,那么小张定会喜上眉梢的。尽管“一帆风顺”与“不要翻船”意思相同,可感情色彩却截然相反,小张岂能不转忧为喜呢?

为了帮助学生诊断作文中的语病是发生在语法、修辞上,还是发生在逻辑上,教师可在作文教学中,选准“病例”与没有毛病的例子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进行推敲,从而达到弄清病因的目的。比女口:

①这次日本鬼子的进犯,大部分被我军歼灭,只有少部分逃窜了。

②这次前来进犯的日本鬼子,大部分牺牲了,只有少部分撤退了。

③这次前来进犯的日本鬼子,全部被我军歼灭,只有少部分逃窜了。

④这次前来进犯的日本鬼子,大部分被我军歼灭,只有少部分逃窜了。

推敲例,便会发现该句的主语“进犯”不好被谓语加以“歼灭”,犯了语法方面的毛病。推敲例,你会发现这句话不够好,感情色彩不对头,在修辞方面出了毛病。“牺牲”属于褒义词,一般用在我军将士在战场上献出宝贵生命,怎好把它用在日本鬼子身上呢?“撤退”虽为中性词,也不用在敌人的溃败上。推敲例,你会发现这句不合情理,在逻辑方面出现了毛病。既然前来进犯的日本鬼子“全部”被我军歼灭,如何又有“少部分”逃窜了呢?推敲例,你才会发现:它在语法方面没有毛病,主谓搭配得当;在修辞方面写得很好,“歼灭”、“逃窜”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逻辑方面合情合理,敌人“大部分”被歼灭与“少部分”逃窜之间,严谨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