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26日)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根本目的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们从一种封闭的状态转向空前的对内对外开放,从长期的自给半自给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说用新的体制来取代旧的体制。这样一场广泛的、深刻的大变革,必然会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震动。同时,也会在人们的观念、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场变革,既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课题。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而经济生活的这些变化,使我们过去那些长期形成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等等传统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一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比如时间和效率的观念,人才和信息的观念,投入产出的观念,社会主义竞争的观念,还有重视知识和智力开发的观念等等,逐步在人们的思想上树立和加强起来。这些新观念的形成和确立,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激励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促进生产和改革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商品经济,也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支配它的运动规律仍然是包括价值规律在内的商品经济规律。因此,商品经济固有的盲目性、自发性带来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这一点要清醒地认识到。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里所指出的:“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它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特别是目前,由于我国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人经济,还有外商的独资经济和中外合资经济的外资部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在宏观管理和控制,以至政策措施和计划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一时还跟不上来,因此,商品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带来的消极因素会在改革过程中反复出现。与此相联系的是,排斥国家计划的观念,金钱至上的观念,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观念,弄虚作假、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观念,等等,也会滋生。经济战线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的现象,都是与这些观念的滋长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它的利弊要具体地分析,用正确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念,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来克服那些陈腐的错误的观念,并把宏观管理、政策措施和计划管理搞上去,努力做到兴利除弊,把消极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了做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既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要注意克服和纠正金钱至上的思想,防止商品交换的原则侵入到我们党内,侵入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来。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如果我们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就会滋长“金钱至上”、“个人至上”的思想,把党的原则、干群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用金钱可以买卖的关系,变成可以用各种等价物来进行交换的关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防止金钱关系和商品交换原则侵入政治生活和党的生活,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第二,既要在分配制度上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又要防止和克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狭隘思想和按酬付劳、看钱干活的雇佣观念。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基本特征之一。在企业中建立和落实经济责任制,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形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好的效果。《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里指出:“平均主义思想是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所以,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打破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整顿和落实经济责任制,继续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要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好,他说:“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要是那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邓小平同志这句话,讲得非常深刻。我想着重讲一下怎样正确理解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讲了这个问题,他是就全国来说的。就企业来说,工人阶级是有组织的集体劳动的队伍,职工是工资收入者,这两点同农民是不一样的。因此,职工个人生活的富裕要依靠国家的富强和企业的兴旺,只有国家和企业富了,个人生活才能逐步富裕起来。脱离企业走个人致富的道路,对绝大多数职工来说是办不到的。假设我们的积累、我们的收入不用在扩大积累上,而全部都用在消费上,最后我们的经济将未老先衰,没有后劲。我们鼓励人才流动,但并不反对“铁饭碗”。一个人应该有一个饭碗,你工作搞得好,饭碗里边是鱼是肉,是大米白面;搞得不好,可能是稀饭青菜,甚至是大锅清水汤。我们要教育企业职工把自己的生活富裕幸福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立足本职工作,勤奋劳动,努力多为企业增加效益,多为国家作出贡献,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第三,既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又要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防止和克服片面强调本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冲击国家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也有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当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有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以后,企业的领导人如果不端正企业的生产经营指导思想,缺乏全局观念和国家观念,不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见小利而忘大义,干出有损于国家利益、有损于消费者利益、有损于企业长远利益的事。所以要教育企业的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指导思想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正确地运用国家赋予企业的自主权,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既要积极地把企业搞活,又要自觉地服从宏观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第四,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长期的基本国策。到目前为止,我国通过各种形式使用外资二三百亿美元,已经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几千家。同时,还引进了数以万计的比较先进的技术和关键的设备。通过技术交流,使广大干部、工人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学到了知识;使许多企业和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国外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观点、生活方式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对职工队伍的思想影响和侵蚀也不可避免地增加起来,在一些人中间滋长了崇洋媚外的思想,甚至丧失人格国格,还有人索礼受贿、走私贩私、炒卖外汇、腐化变质、泄露国家机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一方面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对我们的侵蚀,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采取两手:一手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为这是个国策;另外一手,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防止这些东西影响和毒害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要真正做到排污不排外,对外开放要坚持,污染要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