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思佚名
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个朋友送了他最爱吃的鳝鱼,刚巧这一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便想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
周豫将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里游着。锅底下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毫未觉出水温的变化,慢慢地就会被煮熟,这就是周豫过人的厨艺所在。据说,用这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没有挣扎,所以它的肉质也就不会紧绷,相对地口感会好上许多。
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豫将锅盖掀起来看,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里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这条身体弓起的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在沸汤之外,一直到死,身体仍保持弯曲的形状而不倒下。
周豫看到这种情形,心中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取了一把刀,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想要明白它为何要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豫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
周豫看到这一幕,呆呆地不知在原地站了多久,泪水禁不住潸潸地流个不停,寻思鳝鱼犹舍命护子,自己对母亲真是内心有愧。周豫感慨之余,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并对母亲加倍地尊敬与孝顺。
人生哲理
一条小小的鱼,也有着巨大的母爱;一个简单的生命,也会做出最高级的挣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爱的表现都是一样的。在这种爱面前,我们感慨之余,只能发出由衷的敬意。爱的力量穿透着一切良知,令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温暖佚名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战后的布达佩斯。
那时,我是个大学生,穷困潦倒,经常挨饿,身上的衣服已经成了破布片。正是天寒地冻的冬季。有一天,我站在车站等候电车。北风无情地肆虐,像是要吹走我身上的全部热量。我缩在破外套里不住地发抖,不知等了多久,好像很长很长时间,电车终于来了。车厢里已经塞满了人,而我总算还是挤了进去。上了车冷得就不那么可怕了,可后背还是冰凉冰凉的。
电车开动了。我发现身旁站着的是一位少女,看上去她的处境和我一样。车厢不断地摇摆,车上的人们不停地蠕动,我和她被挤得紧紧地挨在一起。过了一会儿,慢慢地,几乎是下意识地,我们都转过身去,她的后背轻轻地贴上了我的后背。也许她的背部也是冰凉的吧?
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奇异的、难以忘却的感觉,一股热流浸透了我那几乎冻僵了的脊背,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好长时间里,我只感觉到这天意般的温暖,是它正把我从可怕的寒冷中解救出来。
时间静静地流逝。电车仍在不停地摇晃着,驶过了一站又一站。我们紧紧相依,忘掉了一切。当我第一次环顾四周时,才发现车厢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只有我和她依然伫立在中间,背靠着背……
世间再好的梦也要醒的。果然,我感到她正冉冉离去。我默默地望着她的身影,她也回过头来看看我,用一双漂亮、热情、褐色的大眼睛对我说着再见。随后,她下车了,消失在寒冷的夜色里……
今天,当我乘上电车旧地重游时,这段往日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里。哦!那位遥远、陌生、温柔的姑娘啊,如今你也该是满头白发了,你是否已经找到了一位你愿意温暖他一生,而他也能给你以无限回报的伴侣呢?
人生哲理
战争破坏了最美好的一切,在困境中人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互相来温暖。爱与美的力量会穿越时空,到达更遥远的所在。一切邪恶不值得过多关注,让我们去关注一切美好与温暖的事物,让我们去从微小的事情做起,去创造这种美好。
谁是你的佛佚名
有个年轻人告别了母亲,来到深山,想要拜菩萨以修得正果。在路上他向一个老和尚问路:“请问大师,哪里有得道的菩萨?”
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轻人,缓缓地说:“与其去找菩萨,还不如去找佛。”
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请问哪里有佛?”
老和尚说:“你现在就回家去,在路上有个人会披着衣服,反穿着鞋子来接你,那个人就是佛。”
年轻人拜谢了老和尚,开始启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着老和尚说的那个人,可是他已经快到家了,那个人也没出现。年轻人又气又悔,认为老和尚欺骗了他。等他回到家时,夜已经很深了,他灰心丧气地抬手敲门。他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连灯也来不及点着就去开门,慌乱中连鞋子都穿反了。年轻人看到母亲狼狈的样子,不禁热泪盈眶,也立刻觉悟了。
人生哲理
大爱就在身边,就在被我们忽视了的生活里。不要忽视了亲人的关爱,不要因为习惯而表示漠然,要时时怀有感恩之心,才会尝到幸福的滋味。以同样的爱去关心别人,生活得有滋有味,方是人生的智慧。
清风流水佚名
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僻处的一间小茶室自住,好在茶室外围有个菜园子。
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带着家人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名叫乔治的17岁少年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青年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青年谈谈。
“孩子”,她说时,乔治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然不理。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些除了你以外没人能办到的事吗?”
她反复说了好几遍,少年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黑人?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肤色是黑的,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少年冷笑道:“哼,当然啦!你想我会相信这一套?”
“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对少年却爱护备至。生活在小茶室中,身处在草木苍郁的环境,乔治慢慢地也心平气和了。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乔治得意地吹着口哨。他又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少年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在求学那四年,他继续在茶室园内种菜,也帮老太太做点零活。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他对那些失明的学生关怀备至。
“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乔治对老太太说。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黑皮肤,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童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尽心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17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没有人爱惜,所以那时想死,是吧?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爱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老太太意犹未尽,继续侃侃而言:“尽量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行将就木的人,也会感到活下去的意义。”
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他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进了乐曲。
那些盲童眼不能见,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人生哲理
对于从来没有尝到过爱的人来说,他所理解到的世界只有仇恨。而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伸出手,张开双臂来接纳他。当他知道了这个世界还有清风明月,还有一切美的感受,并且通过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快乐,他也会由衷地拥抱和热爱这个世界。
生命留言佚名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五十六层。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拨出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板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拨出第二个电话。可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出了第三个电话……
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后,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呼叫,一个是他的助手,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于是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三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判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有关。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五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人生哲理
一切平时看重的,都不再重要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在最后的筛选里,我们选择了亲情,这是所有人的选择,让人感动之余,也有深深的叹息。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有多少的钱财都不重要,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牵挂和孩子对自己的爱,尽管孩子们陪伴自己的机会很少很少。
心灵的港湾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