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发行后,小天鹅公司运用募集资金通过参股、合资等方式顺利投入了冰箱、冰箱压缩机、厨房器具等项目。这三个项目与滚筒洗衣机项目一起,为小天鹅公司谨慎地进入其他家电领域,实施“同心多元化”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第四部):抓住机遇,发行
A股1997年2月,小天鹅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6000万A股,共募集资金7.2亿元,用于投资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FC立体新水流全自动洗衣机、国内销售网点建设、模具中心及电机技改等项目。
资本经营“四部曲”,使小天鹅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近13亿元资金,迅速壮大了公司实力,为公司发展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公司有实力投资新的项目,实施多品种经营。同时,通过资本经营,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的管理,促使公司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当一个企业达到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品牌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如何进一步扩张,如何在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前提下保持“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势头将成为新的议题。在这一方面,小天鹅公司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创新之路。
公司依靠在迅速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及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本市场运用定牌生产、收购、兼并等重组手段,先后与武汉荷花洗衣机厂、荆州洗衣机厂、荆州雪尔冷柜厂、江苏三江电器公司、宁波洗衣机厂等国有企业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盘活了这些困难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又完善了公司产品体系,促进了公司的迅速发展。
通过资本经营,小天鹅公司告别了单纯的公有制,转制成为兼容6种社会资本的股份制公司,在短短5年间,吸纳社会资本近13亿元。凭借着多元化资本的相互融合、多元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小天鹅迅速壮大,并建立了高效、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勇气+机遇谱写资本传奇
金花企业集团总裁吴一坚常说:“一个人要善于了解周围的一切,这样才能利用周围的一切有利因素。”现在,金花集团已经发展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金花的成长颇具传奇色彩。
1.600元谱写资本传奇
1984年,年仅24岁的吴一坚毅然辞去了在西安一家工厂的工作,怀揣600元复员费只身一人到广州打工。1985年,他又去海南发展,他说要去那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要选择一种富于挑战的生活。
最初,吴一坚在海南的一家外贸电子公司跑业务。很快,他结识了一批商界的朋友,也熟悉了商场上的规律。此时的他瞄上了电视机市场。那时中国内陆市场上电视机非常走俏,而海南的电视机市场才刚刚起步,有着可观的前景。吴一坚经过一番调查分析后,决定筹建海南第一家年产20万台电视机、10万台电冰箱、10万台录像机的大型电子工厂。当时绝大部分人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那些国家骨干企业年产也不过20万台。
海南的第一批电视机就这样生产出来了,所用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10个月。公司资产由吴一坚怀揣的600元变成了3亿元,他在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史和海南发展史上写下了闪光的一笔,被经济学家称为“海南现象”。
2.资本运作不仅要赚钱,更要赚社会效益
1991年,吴一坚怀着对故土的特殊情感,回到了西安。吴一坚回西安创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西安是自己的家乡;另一方面,西安更有利于他的发展,他对西安的市场资源分布比较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应该更符合西安的实际情况。由于吴一坚对西安投资环境的认识比对沿海地区市场的认识更清楚,从而也增加了他对开拓西安乃至西部城市的信心。
另外,西安作为一个大型都市,信息传播非常快,市场结构和人员结构也不落后,在那里办企业对于经营成本的控制也有很大的好处。
初到西安,吴一坚打算在繁华地段建造一座集商贸和娱乐于一体的豪华大楼。可是,去了一趟西安城楼后,他改变了主意。站在城楼上放眼远眺,钟楼金碧辉煌,大、小雁塔巍峨屹立,非常刺眼的是大片大片低矮破旧的居民住宅夹杂在楼群之中。于是他决定为西安民众建造万间广厦,让古城父老“安居乐业”。自此,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金花房地产公司随之诞生。
在第一个房产项目——徐家湾金花苑小区新居建造期间,吴一坚为了降低成本,他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勤俭节约,亲自监督,还制定了有关用车、打电话、领用材料等一系列公司规章制度,大大降低了建房成本。他的员工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亿万富翁怎么这么“抠门”
金花苑小区建设落成后,吴一坚将其以特别优惠的奖励性价格销售给长期战斗在公安战线的优秀民警、功臣,人民教师,省、市、国家级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妇女代表及贫困的居民。至此,人们才体会到吴一坚的一番良苦用心。对于老百姓来说,低价售房,才是最最实在的为社会做贡献啊。
短短2年时间,金花公司在西安社会各界名声大振,吴一坚成了新闻人物,“金花”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这为“金花”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直线上升。
企业资本运作不仅要取得经济效益,更要取得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则会使企业的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迅速增值。吴一坚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有了“金花”的今天。当时,金花公司的销售部客户不断,金花公司因此成为古城300多家房地产企业中的一支精兵。然而,吴一坚没有陶醉其中,凭着远见卓识,又投入到了筹划企业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
3.一切皆有可能
“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是一本百科全书。”吴一坚坚持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投资一切可能的行业,化险为夷,创造辉煌。”吴一坚开始了金花公司的多元化资本运营,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1993年,吴一坚进入生物制药领域。如今,生物制药被全球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拥有超前眼光的吴一坚果断决定花巨资开发高科技生物药品——转移因子口服液和转移因子胶囊,其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金花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药业生产基地具有全球最大的转移因子生产能力。
然而,当年有些人认为生物制药是一个骗子盛行的行业,其中的泡沫成分甚至高于IT业。
对此,吴一坚是这么评价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有某种真实的市场价值和规律,对于生物制药来说也是如此。生物制药本身就有一定的前瞻性或者说是朝阳性,包含了大量的新的研发应用。但是,这只是单方面的,它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市场需求的份额,这是一个过程,可能很漫长,需要10年或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过程的长短没有被确定而确定地认为这个行业具有很大的不真实性。”
1996年,吴一坚以陕西金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联合其他35家企业成立了以高科技生物制药为主业的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4月,金花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向社会增加发行3000万股公众股,至此,金花的总股本达到了8000万股。
1997年较1996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6.10%,利润增长205%。
1998年9月,金花股份在赢利水平、发展速度和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中名列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第23名,在涉及生物制药的37家上市企业中名列第四名。“金花”上市以来,连年被评为纳税先进企业。
1998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各大商场纷纷关门,被称为是“大商场倒闭年”。在这种背景下,吴一坚的金花公司却进军百货零售业,投资4亿元修建了高档次、高品位的商场——世纪金花购物中心。此举招来种种非议,于是有人悲观地认为“世纪金花开不过世纪”。
但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吴一坚的远见卓识,“世纪金花”不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和大雁塔一起成为了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1999年,金花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亿元,净利润达到8679万元。1999年6月,金花股份母公司全资并购了有着34年制药历史,拥有108种药品批号、3种国家级新药的西安大庆制药厂。此次并购进一步增强了金花集团在医药板块上的优势,确保了金花药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4.技术优势打造资本优势
加入WTO以后,国内药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此,金花股份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
金花股份作为一家较早进入生物制药领域的上市公司,为应对加入WTO,国外药品企业进入中国所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已经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目前,金花股份不断地加大投资,打造在产品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公司与卫生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科技部生命科学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澳大利亚百奥生物公司等国内外着名的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联系。金花股份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新技术开发。目前,公司已经拥有6项具有专有技术及生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产品,其中有一项已经投入生产。公司掌握的生物制品活性稳定技术,属于世界生物工程领域的尖端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行业,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对生物药品剂型进行重大改革,将针剂和口服液制成更容易被吸收和保存的口含片。
金花公司的技术优势使得公司资本产生倍增效应,从而具备了强大的资本优势。“金花”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了金花药业基地。该基地第一期投资4亿多元,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制药基地及科研开发中心。该基地已经全面投产,年产值预计可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在加入WTO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现有的6000家医药企业大约只有1/3能够通过国家GMP认证而生存下来,由此必将引发一场医药企业的大并购浪潮。而金花公司凭借现在的技术优势所打造的资本优势将会日益凸显,并将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上市、不贷款
1989年,张跃的兄长张剑的一项无压锅炉专利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兄弟俩将这项专利卖给了国内的几个厂家。
1992年,张跃依靠卖专利赚取的收入,联合兄长张剑在湖南长沙创办了远大集团。如果张跃、张剑当初没有卖掉这项专利,而是创办一个无压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那么,今天就不会有闻名企业界的远大空调集团了。为此,学者于光远先生在几年前曾经说过,这是中国企业史上的一大幸事。
不久,张跃对空调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狂热地投入其中,不停地研究、思考、修改、完善和创造。
1.社会需求决定资本流动方向
1996年,张跃受国外企业的启发,一直有意将环保理念纳入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
1998年,张跃确定“对远大的生活环境和全世界的环境进行全力关注”的企业战略,在企业内部实行环境保护方针,对产品和企业进行改造。社会需求决定了资本流动方向,只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远大就把减少环境污染、美化生活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
以关注环境为目标,公司的定位进行了相应改变。比如燃气空调所用的直燃机,早先他们只生产大的直燃机,因为小的直燃机成本比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差,而且利润水平也不高。当环保目标确立后,远大的技术人员开始研究燃气家用空调。这是空调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直燃空调市场发展得比较完善,因为这些国家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环保意识浓厚,相关的政策法规比较多,天然气的使用也比较普及。欧盟在2000年1月1日就已经开始禁止使用氟利昂的替代酶,而且大力提倡使用直燃空调作为环保空调。美国电力行业一年总的营业额大约是2000亿美元,但是天然气的营业额却大约是4000亿美元。欧美给远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自2000年欧洲开始销售远大的产品,现在包括法国最大的连锁超市家乐福都是远大的客户了。
2.运用好时间这项资本
时间是一种无形的无价资本。为了充分利用时间,1997年12月25日,远大购买了一架只能坐8个人的小型商务飞机,成为中国第一个购买公务飞机的企业。一向不太为外界所知的长沙远大集团,一下子妇孺皆知了。这一年,远大的销售额破天荒地突破20亿元。
1998年8月,远大又从美国赛斯纳公司购买了一架新款公务飞机。远大集团的飞机已经成为公司实力的象征。
使用飞机的费用相当高,只有像远大这样的大企业才有能力支付。远大集团购买的第一架飞机价值400万美元,后买的这架公务飞机高达800多万美元。除了燃料费用,还要支付机场使用费、飞机管理费、飞机维修和保养费等。据张跃说,一架飞机一年的费用将近三四千万元人民币。
面对别人抨击远大“奢侈”,张跃是这样解释的:“我认为时间和情绪是最重要的。有了私人座机,我可以一天之内去好几个城市,非常方便,非常容易控制时间,同时,我在私人座机上可以办公,情绪相当好。这种‘奢侈’带来的高效率绝不是眼前的金钱所能替代的。”同时,这种“奢侈”行为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形象宣传作用。
2000年6月,一架远大集团的直升机坠落湘江,引起了一时的轰动。针对此事,张跃对外宣称:“我希望更多的公司买飞机,只要你自认为你已经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规模足够大,飞机就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3.没有贷一分钱的款
开发欧美市场,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购买公务飞机和相关费用也需要大笔钱……诸多项目都需要投资。但是,远大连续8年没有向银行贷过一分钱,由此可见其实力之强。
很多人都认为,企业发展快就要投入多,企业投入多自然要去寻求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就要去寻求资金市场的资助。这大概是一般企业的习惯。但是张跃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好习惯。远大多年都没有向银行贷过一分钱。张跃认为:投资并不等于一定要贷款。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其中有两件事情是不能出差错的:
第一件事情是技术上不能出差错,不论技术创新还是其他创新活动,都不能出大差错。其实,技术差错是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避免的,大家只要用心就可以了。
第二件就是应付外界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或者各种各样的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