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原来这样说
27759700000014

第14章 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

“原典”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古句新解”

因此,圣明的人总是抱一守道,以虚静无为作为其行政施教的根本法则。

要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心的邪恶降服之后心灵就会沉稳不动,这时所有其他的邪恶自然就起不了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强横事物就不能侵入,你也就能够顺利地控制自我。

《六祖坛经》有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这也是说,心是人的一切行为主宰,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讲,外在的邪恶容易看到、克服,内在的难点则会成为自己修养中无形的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外在的力量毕竟不能完全左右自己,假如自身心猿意马陷入迷惑,那就必然会受到邪念的干扰。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

所以,古人说“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可见人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千万不可忽略隐藏在内心的邪念,必须先制服这种内心的邪念才能少犯错误,走正确的路,办正确的事情。

古代有智慧的贤人讲修养,就是改造内心世界,强调只有内心静如止水,才可以达到“百邪不入,寒暑不侵”的境界。

外在的物欲、花花世界和势利繁华对一个人的心理诱惑的确很大,就像鸦片一样,能让一个正常的人着魔,令人不可思议,也令人无法控制。其实,产生这样的念头,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我们是真实存在的群体,哪一个人都不可能是苦行僧,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尤其是面对外来的各种诱惑和邪念,不可能无动于衷,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着魔,也就是自己的心被邪念控制,就会背离人生的正常轨迹,走上邪路。

怎样才能控制这种欲望和贪婪的念头呢?只有一招,那就是:“伏魔先伏自心”。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抵御外来的种种诱惑,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自己的私心杂念,铲除一切龌龊的行为及阴暗的思想和理念,如果我们能够坚决控制自己内心的私心杂念,那么无论外面的花花世界多么有诱惑力,在我们真实本性所体现的情况下,一切外来的各种诱惑,自然就会消失,从而使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

只有坚决抵制自己内心贪婪的意念,不为那种物欲和贪婪之心所左右,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这才是真正体现做人的道理。

自己该怎样发火,别人冲你发火你该怎么办,这使很多人感到左右为难。因为他们认为发火就算不是禁忌,至少也是不合适的。我们非常害怕这种情况:如果自己生气的话,别人会有看法:“我一旦发火,他们就不喜欢我了!”或者,我们害怕的是自己发火的后果,不管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存在的后果。因此,我们会否认自己在生气。“不对,我没生气,我只不过说话声音大了点。”我们会试着压抑怒火,希望怒火能够自行平息或消失。我们会用受伤的表情来掩盖怒火,因为书上说,眼泪和哀伤比愤怒更有杀伤力。或者我们就干脆放弃生气的权利:“善解人意的成年人不该生气”,“我怎么能生她的气呢?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这些掩饰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生气是人类的正常情绪,每个人都有。所以,我们要接受愤怒情绪的正常存在。如果我们想跟其他人保持一种明朗的交往关系,以自信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怒火也不是不可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保持活泼的、善解人意的表象,还有甜甜的笑容。要想维持原有的关系,重要的是沟通和解决让自己生气的问题,而不是听任怒火积聚,一发不可收。我们可以让对方清楚地了解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要求,而不是去压倒、污蔑或是侮辱对方,不把细小的分歧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也有些时候,我们怒火冲天,情绪激动,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爆发,减轻自己的紧张,跟那个惹自己生气的人中断来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不计后果地责备对方。如果我们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怒火;如果我们不关心自己的怒火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我们想让对方为他做过的事付出代价,那么我们的企图跟本意是不一样的。

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而不是贪图虚名,贪图物质享受,见利忘义。只有先控制住自己,正气才能压住邪气,抵制自己内心的恶魔。否则,就无法抵御外在的诱惑,因此会使自己的贪婪之心越来越膨胀,甚至到了无止境的地步。由于一个人的私心本来就是没有底线的,如果得到的越多,反而要求的更多,永远不会满足,这样贪婪之心就无法遏止了,从而使自己偏离了正确的道路,更不用说是去控制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