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型“霍克”导弹的尺寸和质量与原型“霍克”相同,无尾式气动布局,采用了新的弹头和引信,全固态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低副瓣、高增益平面裂缝天线,倒置接收机,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灵敏度。改型“霍克”导弹的动力装置为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弹体长5.0米,直径0.37米,发射质量为640千克;制导系统采用X波段连续波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寻的头;无线电近炸引信,连续杆式战斗部,导弹最大速度为马赫数2.7,机动过载15克。
发射架能同时进行高低和方位瞄准,在发射单元进入“预警”状态时与发射架同步。
中空目标搜索雷达AN/MPQ-50是一部脉冲搜索雷达,工作在C波段,作用距离72千米~104千米。
低空目标搜索雷达AN/MPQ-34是一部连续波搜索雷达,用以探测低空目标。
大功率照射雷达AN/MPQ-46采用连续波体制,用以在方位角、高低角和距离变化率上自动截获、跟踪和照射目标,并为导弹提供基准信号。天线转动范围:方位360°,俯仰-12°~89°。导弹命中目标后,雷达的多普勒信号还可用于进行杀伤效果评估。
测距雷达AN/MPQ-517采用脉冲体制,工作在J波段,用于在大功率照射雷达受到干扰而无法获取目标距离数据时,为系统确定导弹的发射时机和前置角提供距离信息。
连控制中心(代号AN/TSW-8)是入机接口设备,用以对“霍克”导弹连进行战术控制,并对发射架进行控制。
信息协调中心(代号AN/MSQ-95)是“霍克”导弹连的火控数据处理和作战通信中心,用以对目标进行快速响应、自动探测、敌我识别、威胁判定、目标分配,并可控制导弹发射。
改进“霍克”有效射程1.5千米~40千米,有效射高0.06千米~17.7千米,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体制,反应时间26秒~34秒,3联装倾斜发射。
改进“霍克”导弹能拦截射程为70千米~120千米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如俄罗斯的“蛙”-7火箭和SS-21导弹,可弥补现有“爱国者”导弹系统不能有效防御这些导弹的不足,同时也有一定能力拦截射程为300千米的“飞毛腿”导弹。
目标搜索雷达的监测数据送至信息协调中心,信息协调中心进行敌我识别和威胁判定,并将目标分配至适宜的发射架;照射雷达天线锁定目标后,发射架与雷达天线同步,使导弹瞄准目标;发射指令下达后,发射架选定1枚待发导弹,激活导弹电池,快速启动陀螺仪,使导弹天线稳定地锁住目标瞄准线,同时发射架转向大功率照射雷达给出的瞄准点,调整好导弹发射的前置角;导弹发动机点火,导弹飞离发射架;大功率照射雷达对目标进行照射,同时为导弹提供参考信号;导弹与目标遭遇,大功率照射雷达观察射击效果。
前苏联的地空导弹被称为“萨姆家族”,迄今为止已经从SA-1发展到SA-19,三代十几个型号。SA-2是萨姆家族中第一个闻名于世的型号,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实战中击落敌机的地空导弹。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人民空军击落了台湾高空高速侦察机RB-57D,武器就是从前苏联进口的“萨姆-2”地空导弹。
一、前苏联的萨姆系列地空导弹系统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量使用U-2高空侦察机侵犯中国、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领空,这种飞机飞行高度在2万米以上,可当时的战斗机飞行高度只有1.8万米以下。
当美国人洋洋得意之时,“萨姆”导弹狠狠教训了美国人。萨姆导弹最大射程54千米,最大射高3.4万米,正是高空侦察机的天敌。1960年,前苏联使用“萨姆-2”首次击落了U-2高空侦察机。1962年中国也用“萨姆-2”首次击落一架U-2,一共击落5架。
在越南战争中,北越军队用“萨姆-2”导弹击落了几十架美军的B-52轰炸机以及数量众多的战斗机,由此打响了“萨姆”导弹的威名。但是,随着作战飞机性能的提升以及电子干扰技术的出现,“萨姆-2”导弹就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改进并提高导弹的各项性能就势在必行。前苏联在“萨姆-2”基础上研发的“萨姆-6”在中东战场亮出了“萨姆导弹”的又一次风采。
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引以为荣的隐形战机F-117被南联盟一举击落,从而使不老战士“萨姆-6”再次震惊世界。
“萨姆-6”防空导弹(SA-6)是前苏联研制的机动式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苏军称为“立方”,用于师级野战防空作战,主要用于攻击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飞机。
该导弹射程为5~25千米,射高为0.06~10千米。SA-6的3联装发射架装在履带底盘上,机动性好,战场生存能力强。
这种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制导系统技术不是很先进,采用了大量电子管,使其具有一定的不足,例如体积大、耗电量惊人、维修不便和操作自动化低等。
此外,SA-6的发射车上没有制导雷达,只有整个导弹连才有一部雷达车。一旦雷达车被击毁,整个导弹连就丧失了战斗力。
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就是针对这个弱点,一举摧毁了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
即使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萨姆-6”也是宝刀不老。在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它都有出色的表现。在波黑战争中,一架F-16的飞行员刚看到雷达警告,飞机就中弹解体了。
二、前苏联松鸡SA-18/针9K38迈程导弹
松鸡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三代便携式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和直升机。该系统的前苏联名称为针,武器系统代号为9K38,导弹代号为9M39,由中央机械制造设计局(现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于1971年开始研制,1983年装备苏军。
针导弹武器系统是在前两代产品SA-14和SA-16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吸收了两者性能和技术上的优势,性能更为优越。其改进的重点是红外导引头,使其能够有效地排除自然环境干扰和人为干扰(红外诱骗)。该系统是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曾在科索沃战争中被塞尔维亚部队使用。
针导弹武器系统之所以晚于针-1装备部队,其主要原因是其几个主要部件研制受阻。
针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发射筒、发射机构、地面能源供应装置(热电池/冷气瓶)、技术维护设备和训练设备组成,并可根据需要配备目标指示和接收装置。热电池用于提供系统电源,冷气瓶用于冷却导引头。目标指示和接收装置包括R-255PP无线电电子显示器,能显示半径为12.5千米范围内空中目标的位置、方向和身份,每次最多可显示4个目标,该装置还可安装一个敌我识别器(IFF)询问器,自动防止攻击友军目标。
武器系统可从预先设置的地面阵地发射导弹,也可从各种车辆上发射导弹,系统展开时间10秒。
(1)布局与结构
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全弹由弹头舱(红外导引头)、控制舱、战斗部舱、主发动机舱和助推器舱5个舱段组成。在LOM0JSC9E410双色导引头的半球形钝头前端有一个针状细杆,以增大导弹的速度和作战距离。在鼻锥附近有4个小的矩形操纵舵,弹体尾部有4个矩形折叠式尾翼,导弹发射出筒后自动张开,以提供导弹法向力和使导弹绕纵轴旋转的力矩。控制舱内装有控制舵面和引导导弹飞向目标的其他设备。
针导弹采用固体助推器和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为导弹提供初速和转速,使导弹飞离发射筒并绕其纵轴旋转。导弹从发射筒发射至距射手的安全距离时,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首先将导弹加速至最大速度,而后使导弹保持该速度飞行。
由于采用了双色导引头和调频(FM)跟踪逻辑目标识别器,因此针导弹能在强大的红外干扰环境下有效地命中和摧毁目标。导引头工作在3.0~5.0微米红外波段,带有冷却式寻的装置和电子设备装置。电子设备将制导指令发送到导弹控制舱。在战斗部引爆前的瞬间,导引头的调频跟踪逻辑系统将瞄准点从目标的发动机尾焰区转向目标中部机体与机翼连接处,以达到最大杀伤目标的目的。
针导弹采用高爆破片杀伤式战斗部,质量为1.17千克(包括装药0.405千克以及0.6~1.3千克的残留固体推进剂),采用触发/近炸引信。当导弹击中目标时,未耗尽的火箭推进剂可以随战斗部一起在敌目标内部引爆,从而大大增加导弹的杀伤威力。
9P39发射筒由玻璃纤维制成,用于运输、瞄准和发射导弹。发射筒上装有瞄准器和轻型指示器,用于启动导引头寻的电子装置、9P516发射机构和9B238地面能源供应装置。该发射简可重复使用5次。
(2)探测、发射与指控
探测与跟踪利用目标指示和接收装置中的无线电电子显示器探测目标,根据显示的目标结果,选择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跟踪。
针导弹武器系统采用肩射或架射发射方式。导弹的发射控制由可多次使用的发射机构完成。发射机构平时单独存放或携带,战时对接在发射筒上。发射机构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状态。作战时,射手通过电子显示器显示的彩色目标轨迹或直接目测获得空情数据,探测到目标后通过瞄准装置瞄准目标,激活地面能源供应装置,启动发射机构;之后导弹系统的发射程序、敌我识别询问、弹上系统激活和导弹发射便自动进行,射手仅需利用瞄准装置跟踪目标直至导弹击中目标。从启动发射机构到导弹发射仅需1.7秒。
与原型相比,针-D的性能有所改进,主要用于装备俄罗斯空降部队。为了便于空运,发射筒长度减至约1.1米。
针-N的战斗部质量增至3.5千克,杀伤力增强,但其速度和作战距离却受到了影响。
针-S是针-N的改进型,恢复了基本型针和针-D的某些功能。该导弹可用于多联装发射架系统(如Dzhigit和strelets),对付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等目标。
针-S系统包括作战装备和可移动夜视仪。作战装备包括筒装导弹(导弹代号为9M342;发射筒上装有地面能源供应装置和用于寻的导引头光电探测器的瓶装制冷剂)、可用于导弹发射准备与发射的发射机构(代号9P522)、用于例行检查系统作战资源的维护设施、一个移动式测试站、供基地和军械库使用的测试装备、系统训练设备(包括训练说明卡、专用部件和全尺寸模型)。
针-S与针-1、针防空导弹系统的操作模式相类似,三者的尺寸、包装、支座、发射准备、发射、维护过程和训练设施均保持不变,而且发射筒、发射机构、地面能源供应装置均可互换。因此,射手不需进行重新培训即可操作新系统。
针-S的主要改进包括:
(1)最大作战距离增至6.0千米。
(2)采用激光近炸引信,其引爆算法可保证导弹战斗部在接近目标的最佳时刻爆炸。
(3)改进的舵机。
(4)改进的战斗部。虽然其质量没有变化,但其装药和爆炸后产生的碎片大量增加,并用聚焦破片杀伤式战斗部替代非定向战斗部。
(5)增加了可移动夜视仪,便于射手探测与识别目标、瞄准与跟踪目标和发射导弹,拓展了针-S系统的作战能力。
此外,用于俄罗斯海军舰船和潜艇的针系统名称为针-M,用于战斗机、直升机的针系统名称为针-V,可装备米格-24、米格-25、米格-35和米格-28战斗机以及卡-50和卡-52等直升机。针-V使用双联装发射装置,装有8个冷气瓶,以增加导引头的工作时间。
三、俄罗斯“凯旋”S-400防空导弹系统
S-4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属俄第四代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微电路技术和电脑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现役和在研防空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可以对付一切空中威胁。同时,它既可以承担空中防御的任务,又能完成非战略性的导弹防御任务,包括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以及其它精确制导武器。
S-400拦截飞机的最大距离为400公里,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公里。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发射多种导弹,包括从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远程的各类导弹,这些导弹互相弥补,可构成多层次的防空屏障。它可采用的导弹包括射程400公里的新型远程导弹等,达8种之多。
“凯旋”S-400防空导弹系统(北约其为SA-21“咆哮者”)是在S-300P防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设计思路研制的。研制S-400系统的俄罗斯“金刚石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总经理阿舒尔佩利表示,研制和装备该系统是为了消灭隐形飞行器以及飞速度达每秒4.8公里的弹道导弹。1个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能替代3个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与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相比,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在目标命中率和速度方面的性能提高1倍,在抗干扰能力方面提高4倍。
俄罗斯国防部负责装备事务的副部长阿列克谢·莫斯科夫斯基评价说:“从作战性能指标上讲,S-400系统要超过S-300系统两倍!”
S-400首次采用了3种新型导弹和机动目标搜索系统,可以对付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既能承担传统的空中防御任务,又能执行非战略性的导弹防御任务。
S-400系统采用新型的40N6远程导弹时,射程可达400公里,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公里。其性能远远超过俄罗斯现防空主战兵器——“骄子”系统,以及美国正在研制的射程最远的防空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拦截弹。
S-400系统设计独特,其火力单元(最小作战单位)包括一辆相控阵制导雷达车和几辆导弹发射车。每辆发射车上可装载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的导弹,配置极为灵活。指挥控制系统包括一辆搜索指示雷达车和一辆指挥控制车——S-400。系统的照射制导雷达为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探测和跟踪距离远,可同时完成搜索跟踪目标、制导导弹、反电子干扰等任务。S-400系统可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尤其适合在强烈的电子干扰环境下作战。
S-400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可以发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远程的各类导弹。在首发导弹未命中的情况下,可发后续导弹进行补射。用户可以选择装有多种先进导弹的标准发射装置,或装新型导弹,或新旧型导弹混装,每一种发射装置在待发射位置均可放置4枚导弹。
另外,S-400还有自己的“独门招数”——它的发射状态是垂直于地面90度角,在发射升空后导弹才按照导航信号定向飞行,就是说具备空中目标锁定能力。这样极大地缩短了发射前的战备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