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准杀手——巡航导弹
27765100000013

第13章 巡航导弹的克星与反巡航对策(1)

巡航导弹的克星

巡航导弹是一种智能性的精确打击兵器,可依托陆海空作战平台进行远距离打击,在现代空袭作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实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BCM-109C“战斧”巡航导弹和ACM-86C美军巡航导弹,其射程均在1000千米以上,能有效地对远距离的点状坚固目标和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强敌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主要武器。

一、概述

在海湾战争初期尚未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作战飞机损失,美军首先利用“战斧”式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对伊拉克发起攻击。与此同时,美军从“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军舰上也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向伊拉克指挥通信系统、雷达站、机场等重要目标进行“突破性”打击,在伊军防御体系中“撕开口子”。在基本压制了伊军的防空系统之后,各型飞机才开始大规模地对伊军全纵深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中打击。整个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发射了海射和空射巡航导弹32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而名声大噪。事隔8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巡航导弹不仅充当了急先锋,而且成为高技术空袭的主力军。在78天的空袭作战中,北约竟对弹丸之地的南联盟发射了1500多枚巡航导弹,给南联盟的防空系统、指挥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失。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巡航导弹以强大的低空突防能力、精确制导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在安全距离之外发射的远程武器,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使北约国家的飞行员执行任务时无性命之忧。北约空袭作战程序:首先是强大的电子战,干扰对方通信联络,接着从海上和空中发射巡航导弹击毁防空设施;然后轰炸机对地面目标发动袭击;最后拍摄照片和录像,估计造成的损失。突击时机是空袭作战程序的中心环节,巡航导弹的突击行动又是其中的关键一招。由此可见,巡航导弹不仅对战场重要目标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成为空袭作战的主角。

有“突”就有“防”,有“矛”就有“盾”。与其他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之间的矛盾一样,巡航导弹和反巡航导弹武器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其实,能够对巡航导弹构成威胁的武器装备很多,即使新世纪巡航导弹向着隐形化、高速化、通用化、精确化等方向发展,但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巡航导弹利器。

二、侦察监视系统

侦察监视系统是获取巡航导弹位置情报的手段,其目的在于从一定的背景中发现与识别巡航导弹。虽然巡航导弹具有体积小、高度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小、红外辐射弱、航线预设、隐蔽飞行等特点,给侦察监视巡航导弹带来了较大难度。但巡航导弹与背景之间在外貌、物理特征方面各不相同,总存在某种差别。这种差别使得巡航导弹容易被侦察监视装备、器材或系统所发现与识别。

因此,截击巡航导弹部(分)队只有全面了解所有空中情报,注重在远距离上发现巡航导弹,才能可靠地实施跟踪并将其拦截。要做到对巡航导弹的远程预警,必须以各种技术措施和手段实施全时、全方位准确地对巡航导弹进行侦察监视。通常情况下,按侦察装备部署方式和侦察系统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航天预警系统、航空预警系统、远程地面雷达预警系统和近程雷达预警系统等四个方面。航天预警系统航天预警系统能够对巡航导弹实施较大范围的侦察,获得及时、直观的巡航导弹有关情报,是国家战略预警的基本支柱和主体。航天预警系统一般由各种航天侦察兵器组成,包括侦察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航天侦察兵器的发射与部署,是由国家根据战争需要确定发射时机和部署位置的。这些战略侦察兵器通过配载的雷达、红外照相、光学等各种技术设备,发现敌空袭兵器的起飞、发射和飞行方向,掌握敌空袭兵力的部署和活动情况,为准确判断敌空袭行动,采用何种对抗措施提供情报信息。

例如,海湾战争中,美国为了掌握“飞毛腿”导弹的行踪,动用了18颗侦察卫星,还经常在中东地区上空保持有15颗侦察卫星,为“爱国者”地空导弹成功拦截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为了满足北约空袭南联盟目标的需要,仅侦察卫星就动用了40多颗,其中电子侦察卫星8颗,成像侦察卫星10~12颗,海洋监视卫星16颗,预警卫星6颗,遥感卫星5颗以上。

侦察卫星在反巡航导弹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可以有效地监视敌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的位置以及行动方向,而且能监视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各种战略、战役导弹的发射和作战飞机的起飞,同时还能有效地进行跟踪。航天预警系统是通过装备在防空部队的地面卫星接受站直接传送给反巡航导弹部队指挥机关和火控系统的。因此,反巡航导弹分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来自航天预警传送的信息,及时掌握整个战场情况,获取反击巡航导弹的主动权。航空预警系统航空预警系统能够对巡航导弹实施较大范围的侦察,及时地获取巡航导弹有关情报,也是国家战略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航空预警系统一般由各种航空侦察兵器具体实施,包括空中预警机和战略、战术侦察飞机、侦察飞艇等。108

战略、战术航空侦察通常由战略或战区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具体组织,其配置位置要根据战略或战役的需要、使用的时机、具体侦察的区域确定。航空战略、战术的侦察兵器通过配载的雷达、红外照相、光学和常规侦察技术设备等,发现敌空袭兵力兵器的发射和飞行方向,为准确判断敌空袭行动、引导作战飞机和地面防空兵器的有效抗击提供情报信息。预警机和航空侦察飞机应部署在敌空袭兵力兵器主要来袭方向上,以便及时发现敌各种空袭作战飞机、巡航导弹的飞行方向和有关数据,为防空部(分)队提供准确的空中情报。航空预警系统中的预警飞机情报信息通过防空兵部队装备的地面接收设备并传送给反巡航导弹部队。航空预警系统中各种侦察飞机的情报信息通过海空军的预警体系传送到防空兵部队。反巡航导弹部(分)队可在自动化指挥预警体系中直接获得航空预警信息,以使及时掌握敌巡航导弹的发射、飞行和预计到达时间,争取较长的作战准备时间。远程地面雷达预警系统雷达是通过观测物体对雷达电磁信号的反射回波来发现目标的。远程地面雷达预警系统是指雷达发射功率和天线口径比较大、接收机灵敏度比较高的一种雷达。它能有效地监视远距离敌巡航导弹载机,并从中发现敌使用空对地巡航导弹的基本规律。远程预警雷达包括大型相控阵雷达和超视距雷达。

大型相控阵雷达既可以集中能量定向发射,探测数千米直至上万千米的目标,又可以多方向发射,同时跟踪有效距离上的数百个目标。大型相控阵雷达既能在一定空域内逐行地扫描,实现搜索巡航导弹等目标的功能,又能分出部分时间专门照射巡航导弹等重要目标,实现对巡航导弹等目标的连续跟踪,从而将搜索与跟踪巡航导弹的功能集于一身,实现了多功能化。超视距雷达能利用短波的某些特性,来探测地平线以下海上或空中运动的目标。超视距雷达对携带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的探测距离达数千千米。超视距雷达按电波传播途径可分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和地波超视距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利用电离层对短波(3~30兆赫)的反射作用来发现巡航导弹等目标,其探测距离覆盖约1000~4000千米。地波超视距雷达则利用中波和长波能够沿地球表面绕射的特点,来探测地平线以下的巡航导弹等目标,其探测距离可达到200~400千米。

远程警戒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和超视距雷达,由于雷达天线结构庞大,难以实施圆周扫描,仅能固定配置,对准某一方向(范围120°)发射电波,且近距离盲区较大。所以,通常配置在境内腹地面向敌国的主要方向上。近程地面雷达预警系统是指雷达发射功率和天线口径比较小、接收机灵敏度比较低的一种雷达,它能有效地监视近距离敌巡航导弹的活动情况。近程地面雷达预警系统主要包括脉冲多卜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超宽带雷达、双多基地雷达等。脉冲多卜勒雷达既能测出巡航导弹的速度又能测出巡航导弹的距离;合成孔径雷达可搜索跟踪巡航导弹;超宽带雷达可探测有一定隐身能力的巡航导弹;双多基地雷达可探测有一定隐身能力的巡航导弹,由于接收站和发射站分置,也有利于抗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配置近程雷达预警系统时,一定要用目力观察哨进行补充,构成严密的低空警戒网。敌巡航导弹采取低空或超低空飞行,造成雷达探测盲点较多。为此,对小盆地、山间遮蔽角较大地段,应通过勘察、找准盲点、配置低空性能较好的雷达,以便使低空与中空之间有一定的电磁波相衔接。各雷达站应根据本站的雷达低空探测实际情况,在方圆60千米范围内,选择修建2~3个目力观察哨,配备必要的性能较好的观察器材和通信器材,以便与本站沟通联络。采取这些措施,基本能够弥补雷达盲区。

要发挥近程地面雷达预警系统的作用,及早地发现敌巡航导弹,还必须建立雷达接力侦察,可采取多种措施,如,将不同性能的雷达混合配置,以减少盲区增大发现概率;以炮瞒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搜索发现跟踪巡航导弹,向防空分队通报指示目标等。

三、歼击机

歼击机主要用于歼灭空中敌机和飞航式空袭兵器的飞机,又称战斗机,旧称驱逐机。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火力强,适合于进行空战。歼击机还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首先在飞机上安装机枪用于空战,随后出现了专用的歼击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歼击机发展成为单翼全金属结构,飞行中,起落架可以收起以减小阻力,机上装机枪最多的可达8挺或航炮4门,机内装有无线电通信设备,供空空或空地之间进行通信联络和作战指挥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活塞式歼击机的飞行速度达750千米/时,升限达1.2万米,接近活塞式飞机的性能极限。当时较著名的歼击机有美国的P-51“野马”,英国的“喷火”,前苏联的拉-7,德国的Fw.190和日本的“零”式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歼击机开始投入使用,如德国的Me-262,速度大大超过活塞式歼击机,达到900千米/时左右。20世纪50年代初,喷气式歼击机已基本上取代了活塞式歼击机,在朝鲜战场被大量使用。到60年代,喷气式歼击机的最大速度为Ma2.0左右,实用升限接近2万米,并开始装备空空导弹,机载设备日趋完善。较著名的歼击机有美国的F-104、F-4、前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Ⅲ等,这些飞机至80年代初,在许多国家仍作为第一线主力作战飞机使用。70年代以来,根据多次局部战争的经验研制出一批机动性好、格斗能力强的歼击机,如美国的F-15、F-16,法国的“幻影”2000和前苏联的米格-29、苏-27等,这些飞机均已大量装备部队。80年代初,又开始研制新型歼击机。其中已试飞的有英、德、意等国合作研制的EY2000、法国的“阵风”、瑞典的JAS.39、以色列的“狮”式和美国的F-22A。这类新歼击机的共同特点是样式新颖、发动机推力超过飞机重量、火力和机动能力比现役的歼击机都强,起降所需要的跑道长不超过500米,美国的F-22A歼击机还能不开加力进行超音速巡航。113

自50年代以来,超音速歼击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是50年代初开始服役的1.3倍音速到1.5倍音速的超音速歼击机。目前,第一代超音速歼击机大多已经退役。第二代超音速歼击机是60年代初开始服役的两倍音速歼击机。第二代歼击机仍在发展中国家服役,而美国、俄罗斯及西欧国家的第二代歼击机已基本上退役。第三代超音速歼击机是7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的。典型的第三代歼击机是F-15、F-16、米格-29、苏-27、“幻影”2000等。这一代歼击机与第二代歼击机相比,在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上差别不大,但机动性大大提高,电子火控系统也有了飞跃。目前,第三代歼击机是美、俄、英、法、日等发达国家军队的主要机种。第四代歼击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于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陆续进入军队服役的歼击机。这一代战斗机的最大特点是隐身性能好,机动性更强,能超音速巡航,可以短距起降,主要代表机型有F-22等。

由于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低、体积小,加之受地面杂波的干扰,歼击机机载雷达几乎无法发现它。就发现巡航导弹概率而言,有机载雷达的歼击机与无机载雷达的歼击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以,用歼击机打巡航导弹,必须解决如何发现巡航导弹。实践证明,歼击机以空中“巡逻待战”的方式,对巡航导弹进行拦截攻击是可行的。歼击机打巡航导弹,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利用速度优势,对其进行追击;二是利用多种攻击方法,进行连续打击;三是在干扰情况下,在较远距离可目视发现目标。具体可采用如下的方法:歼击机搜索巡航导弹如何发现目标是歼击机打巡航导弹的最大难题。敌巡航导弹在超低空或低空来袭时,地面雷达所获得的目标信息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歼击机飞行员要加强同地面指挥所及双机间的协同。长、僚机应保持间距200~400米、观察角35°~40°、高度差30~50米的搜索队形,此队形既便于观察,又利于保持编队和相互掩护。在搜索方法上,通常采用双180°转弯、建立航线、外“8”字搜索等,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以双180°转弯沿直线飞行在迎向的航向上搜索。长机在目标可能出现的方向上重点搜索,僚机以10%~20%的精力编队,以30%~40%的精力向重点方向搜索,以40%~50%的精力向其他方向搜索,并适时检查飞机、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油料消耗情况和飞机位置。搜索发现目标时,要选择好基准线,定好水平、垂直观察角,在主要来袭方向上,由前向后、由上至下循环往复地采用“波浪式”、“分层式”、“横8字式”等方法搜索。巡航导弹相对于飞机来讲可视面小,目视发现最远距离一般在20千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