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些难题让我们大伤脑筋。其实,很多难题并不难,解决它们只需要一点智慧。在智慧面前,这个世界上没有难题。
以自己的聪明去耍弄别人,实际上是在耍弄自己
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多聪明,更不要以自己的聪明去耍弄别人,耍弄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在耍弄自己。在很多时候,聪明过了头,就变成了愚蠢。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子,对小孩儿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道。”小孩儿看着上蹿下跳的猴子回答。
“记住,孩子,”大人说,“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
“何以见得呢?”小孩儿问。
“不信你瞧——”大人说着,从提包中摸出一颗花生,朝笼子里的大猴子背后扔去,只见大猴子急转身,略一迟疑,却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
小孩儿笑起来,说:“真有意思!”
大人也被大猴子的举动逗得很开心,便来了兴致,又将另一颗花生扔进去,还是扔向大猴子身后的地方,大猴子故技重演,转身,跳起来用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剥开,放进嘴里。
大人受了鼓舞,便不断地扔,大猴子便不断地这样接,接住吃掉,或给身边的小猴子。
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部扔完了,大人和小孩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路上,小孩儿问大人:“你为什么将花生扔到大猴子的背后呢?”
大人得意地笑了,说:“猴子翻来覆去地来回折腾才有意思啊?”
小孩儿信服地说:“爸爸你真行!”
大人又说:“猴子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它还不知道呢,真可悲!”
动物园里,大猴子指着笼子外的人,对小猴子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道。”小猴子望着指手画脚的人回答。
“记住,孩子,”大猴子说,“这种动物叫人,是专门供咱们猴子开心的。”
“何以见得呢?”小猴子问。
“不信你瞧——”这时,适逢有个大人往笼子里扔花生,扔向大猴子背后,大猴子急转身,略一思忖,用嘴去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终于,那大人的一大包花生全部扔给了猴子。
他们走后,小猴子问大猴子:“你为什么用嘴去接扔进来的花生?”
大猴子得意地笑了,说:“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们还会继续扔吗?”
小猴子信服地说:“妈妈你真行。”
大猴子又说:“人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耍了,他们还不知道呢,真可悲!”
学用知识不可固守书本,活学活用才叫真学问
一个人学的书本知识越多,并不能代表他越有学问。学知识贵在应用,如果不懂得怎样应用知识,等于没有学到知识。一个人能把知识活学活用,那才叫真学问。
一个年轻人从神学院完成学业后,满身傲气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父亲对他说:“我们如何认识那不为我们所见的神?我们怎么知道神这位全能者无所不在呢?”
年轻人开始背诵经文,但是父亲却从中打断了他:“你背的东西太复杂,难道没有更简单的方式可以习得神存在的道理吗?”
“父亲,根据我所知,是没有的。现在我是个有文化的人,我需要从经文中找出解释神圣智慧的奥秘。”
父亲抱怨道:“你学了这几年,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父亲将他带往厨房,在一个陶罐内注满水,并撒下一点盐。
父亲要求他:“请从水罐中取出我刚才撒下的盐。”
他找不到盐,因为盐都溶解于水中了。
父亲说:“那么,你尝尝水罐里的水,看看味道如何?”
“是咸的。”
“你再尝尝水罐深处的水?”
“同样是咸的。”
父亲说道:“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却不懂神虽不可见却无所不在的道理。其实,简单地用水中的‘盐’代称神,就能说明这个道理。请你还是抛弃你的傲气,而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吧。”
若想得到大本事,先要守好自己的本分
一个人只有守好了自己的本分,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只想得到大本事,却没有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自量力地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非常愚蠢的。
有一位年轻人靠卖鱼为生,天天早出晚归,在市场上辛苦卖鱼。有一天,他一面吆喝,一面环视四周,注意是否有人来买鱼。
突然,一只老鹰从空中俯冲而下,敏捷地在他的鱼摊上叼了一条鱼后立刻转身飞向空中。卖鱼郎很生气地大喊大叫,可是,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只能无奈地看着那只老鹰愈飞愈高、愈飞愈远……
他气愤地自言自语:
“可惜我没有翅膀,不能飞上天空,否则一定不放过你!”
那天他回家时,经过一座地藏庙,他就跪在地藏庙前,祈求地藏菩萨保佑他变成老鹰,能展翅飞翔于天空,以报夺鱼之仇。
从此以后,他每天经过地藏庙,都会如此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轻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萨祈求,就很好奇地相互议论,其中一人说:“这位卖鱼的人,每天都希望能变成一只老鹰,可以飞上天空。”另一人就说:“哎哟!这个傻瓜,满脑子不知在想什么,让我们给他点教训尝尝!”
大家交头接耳,想了一个方法要欺负他。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轻人先躲在地藏菩萨像的后面。
卖鱼郎来了,照样虔诚地祈求、礼拜。
这时,躲在菩萨像后面的那位年轻人就说:“你求得这么虔诚,我要满足你的愿望,你可以到村内找一棵最高的树,然后爬到树顶试试看。”
卖鱼郎以为真的听到地藏菩萨的指示,非常欢喜,赶快跑进村里找到一棵最高的树,然后爬到树上。
那棵树实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愈觉得担心。他爬上树顶,向下看。“哇!这么高!我真的能飞吗?”
那群年轻人也跟着来了,他们在树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你们看,树上好像有一只大老鹰,不知道它会不会飞?”
“既然是老鹰,一定会飞嘛!”
卖鱼郎听了,心里很高兴,他想:我果然已变成一只老鹰了!
既然是老鹰,哪有不会飞的呢?
于是展开双手,摆出展翅欲飞的架势,优美地从树顶跳下去。
可是,奇怪的是他的身体向下坠落,而不是向上的。
幸好,他落在泥浆地上,陷入烂泥巴和水草之中,只受了点轻伤。
那些年轻人跑过来,幸灾乐祸地取笑他。
他说:“你们笑什么?我是两只翅膀跌断了,不是飞不起来啊!”
把空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空想才有价值
每个人都曾有过空想,适度的空想对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不行动,只是一味地陷入空想状态中就有些危险了。只有把空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空想才显得有价值,否则,空想只能是空想。
有位乡下青年,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他从7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有一年夏天,他因仰慕一位文学大师的大名,故千里迢迢地前来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这位文学大师,寻求文学上的指导。
这位青年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老少两位谈得非常融洽,文学大师对他非常欣赏。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文学大师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前途无量,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文学大师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老少两位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写就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确是个天才诗人。文学大师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他寄诗稿来,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
文学大师开始感到了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通信一直在继续。文学大师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一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文学大师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他如期而至。
在这位文学大师的书房里,两人有一番对话:
“后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之于世。”
文学聚会上,这位被文学大师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几首由文学大师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文学大师能如此欣赏他吗?
转眼间,冬天到了。
青年诗人继续给文学大师写信,但从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很诚恳地写道:
“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
“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和尊贵的您。”
“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个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
“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
从那以后,文学大师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