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2781600000040

第40章 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的延续(4)

1989年,江泽民在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说明:“他的伟大的人格,永远是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在李大钊身上,我们看到了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的指引下,一个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前行的高大形象。同时,他又与常人没有那么遥远,他所作的那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艰难困苦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道路上那一行行坚实的足迹,正是一个个如李大钊般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前行者。正是在李大钊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攀越了无数艰难险阻,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

李大钊精神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乐观进取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精神,以及光明磊落的道德情操为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历程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10.弘扬李大钊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以理论自觉和理论创新的勇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孕育形成于中华大地,“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现在是过去历史的延续。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也就没有未来”。李大钊精神不仅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内涵和有益经验,而且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不竭动力。

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构筑了时代的共同理想,用共同理想凝聚一切革命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李大钊走在时代前列,身体力行,著文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时代思潮,凝聚民心。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李大钊最早认识到人民革命潮流的不可抵抗,并向世界庄严宣告:“试看将来的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当他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社会主义’之想打破资本主义的制度,亦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社会主义的发生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主义的社会,无论人愿要他不愿要他,他是运命的必然出现,是历史的命令”,“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对各种学说、各种救国方案的反复比较和缜密思考之后,终于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正是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且经历艰难曲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也不是一帆风顺,出现一些曲折是难免的,没有什么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从曲折中吸取教训。我们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要被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我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社会观念”。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李大钊以强烈的爱国之心彰显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李大钊的爱国思想不仅体现在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更重要的是爱国思想已经成为他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动力,并化为具体的行动。五四运动之前,李大钊就对北京、唐山等地的工人有着深切的了解和同情,1920年代北京大约有二十万的人力车夫,五四运动后,李大钊进一步了解和目睹了北京贫民生活的困苦,充满了同情,力求为广大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这种欲救民众于水火的伟大抱负,恰恰是其深沉爱国思想的体现。从此,他深入工农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革命斗争实践。所以,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是具体的,是对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李大钊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与时俱进的楷模。在他一生的思想发展轨迹中,贯穿着一条思想解放、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主线。从参加立宪请愿运动到拥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到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认识过程,恰恰是他一生与时俱进的明证。他曾呼吁:“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催清,别开一种新局面。”

李大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出发点,是为了寻求中国自强之路。正是为了追寻“良策”,当立宪成为社会共识时,他投身于速开国会的和平请愿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他坚定地树立起了民主共和思想;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摧残脆弱的民主共和时,他逐步走上了反袁道路;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钊又顺应世界之潮流,率先否定在中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倡导苏俄之社会主义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以比较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为基石的,为今天的改革开放中批判性地学习西方现代先进文明提供了参照。他认为,“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东洋文明“颓废于静止之中”,西洋文明“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并从法国大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中,毅然否定了“法兰西文明”而转向“俄罗斯文明”,以适应世界的新潮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核心价值导向,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尺度,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李大钊精神内含了他所倡导的荣辱观,即以爱国救国、与时俱进、乐观进取、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光明磊落为荣,反对剥削民众、因循守旧、悲观消极、奢侈浪费、空想虚谈、损人利己。因此,“李大钊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源头”。李大钊倡导新道德,主张对传统社会道德改造的必要性:“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追求社会发展的大“义”,倡导简易之生活,并赋予其极高的道德内涵:

“道义可守,节操可保,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处固能安其朴素,出亦不易其清廉”。李大钊一生淡泊名利,正如其所说的“吾人之躯干,块然五尺耳,一榻之域足以安息之而有余,安用此华楼广厦也?吾人之口腹,所求者瞬间一饱耳,箪食瓢饮足以飨应之而有余,安用此甘旨珍错也?吾人之家族,纯实之爱即足以慰安之,安用此无谓之虚荣也?吾人之戚友,淡泊之情即足以结纳之,安用此不当之酬赠也?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在他看来,新道德是以过简易生活来变革社会风气。但对有困难的人,他会慷慨解囊;对受难的同胞,他会热心募捐;对资助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他毫不犹豫贡献出力所能及的一切。

而他早已习惯了“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实实在在的简易生活。李大钊以身作则,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传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弘扬李大钊精神,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教育作用,将其内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1.弘扬李大钊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李大钊经历了从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过程:曾经因为爱国而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真理;曾经为救国而对“代议政治”抱有希望;曾在中国经历一次次的革命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中,终于找到了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