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2782400000002

第2章 凿刻在心灵碑石上的记忆(2)

伤员的救治已经开始。大席棚旁边,有一顶帐篷。里面灯火通明,人影闪烁。不断有人被抬进去,又被抬出来。抬出来的,有的扎上了绷带,送进席棚,有的被随意丢在雨中。大灾大难,实在顾不得许多了。席棚里,也有几个医生在忙碌。看样子,他们都是临时从下面召集来的乡村医生。太多的伤员在呻吟,在喊叫。几个医生,满头大汗,手脚不歇,还是被拽来喊去的。妹妹的腿虽然断了,但因为还没有发炎肿胀,叫过一个医生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就去救别人了。妹妹的腿肯定是断了。我把她扒出来时,她身子仰面,脚尖却是反的。妹妹的腿最后能保住,应该说,是我的一个功劳。所谓艺不压身,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全国上下搞备战。正上初中的我,没学多少文化知识,挖防空洞、脱战备坯、战地救护、钻防空洞倒是学了不少。所以,学以致用。当我看到妹妹的腿拧了麻花,立刻告诉她别动。然后,轻轻地用两手捧住断处,边揉边拢,就像捧着泥罐,随型就势,一点一点把腿捋顺,用木片夹住,再用撕开的床单缠好,就再也没有动过。包括在汽车上,我都紧紧扶着她那条伤腿。事后有医生告诉我,如果不是我的“战地救护”,妹妹的腿只要被断骨扎破一根大血管,引起血肿,导致肌肉坏死,就要截肢了。13岁的妹妹很乖,不哭也不闹,我便相对地轻松下来。旁边一个女孩,比妹妹要大一些,一个人躺在那里,不断地呻吟。我看她没人照顾,为她领来一个馒头一碗水。她没吃,也没喝。过了很久,席棚里已经安静下来,才有一个中年男医生过来。他摸摸女孩的额头,又按按女孩的肚子,把一个马蹄灯放在地上。他做这一切的时候,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但是,当他动手掀开女孩裙子的时候,我躲开了。“帮个忙!”医生说。我不知是对我,没动。医生捅捅我,“帮我拿着灯!”我转过身,从地上拿起灯。咳,医生正拿着一根塑料管,对着这女孩的下身。脑袋轰的一下,我又躲开了。“照这儿,照哪儿呢!”我把手里的灯举了举,没敢回头。“啥时候了,还犯意识!”医生说。我只好回过头来,照准了女孩的那个地方,直到浑黄的尿液顺着导尿管流下来。事后我知道,在地震伤员中,有很多人的盆骨被砸伤,人工导尿是必须的抢救措施。在那个年代,20出头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女性的秘密。但当时的我没有任何生理反应,只有害羞。说来也巧,过了三四个月,大约是冬季来临的时候,我到粮店去为机关食堂买粮食,与那个女孩不期而遇。应该是她先认出了我,当我认出她时,她的脸已经红了。我也有些不好意思,目光躲闪,再看,已经不见了她的身影。栗羊羹银行蓝布裙

地震发生后,唐山的社会治安一直比较稳定。大规模的砸抢或骚乱滋事都没有发生。但那终究是一次令人的灵魂得以曝晒和洗礼的大灾大难,城市管理功能的暂时瘫痪和社会秩序的暂时失控,总还是给了那些灵魂有污点或道德有缺失的人们一次机会。这之中,私欲的膨胀是主要的。我见到的第一件事,是一个郊区的农民,装了两大筐吃的喝的,在当时,也无非就是水果、糖酒、汽水、点心之类,用自行车驮着,被一群衣衫不整的城里人截住,抢光了他的东西,还把他的自行车踹倒。记得当时城里人喝骂那个农民趁火打劫,那个农民一脸的羞愧,一声不吭,眼看着人们抢光他的东西,扶起被踹倒的自行车,先推着猛跑几步,然后蹿上去,风也似的跑了。从他推车上车的熟练和利索中,我看出,他是那种骑着自行车拾粪的郊区农民。那个时候,在城乡结合部的马路上,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一架大水管自行车,两个大的可以坐下一个人的柳条筐,一把明光锃亮的铁锹,见到有马粪,紧蹬几下自行车,一手扶车把,一手拿铁锹,顺着一溜马粪嚓啦一声,再一回手,马粪就到了筐里。后来回想,在这个人的自行车上,没看到铁锹,那么,他就是来抢,不,应该说是来捡洋落的。不知他后来是否又返了回来。

紧接着,我就看到了扛着成捆的毛料、呢子,成箱的毛线、毛毯跑来跑去的人。我当时就很不解,那些人抢那么多毛料、毛线干什么。后来,我见过用毛呢、毛毯搭简易房的。那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简易棚,外层是用整幅的毛呢叠压覆盖,里层用高级的纯羊毛毯衬里,铺的也是毛毯。要知道,当时的很多家庭是买不起这样一条毛毯的。所以当时在唐山有另一种说法:还是地震好,没吃的吃过了,没用的用过了,没见的见过了。的确,地震使唐山人在某些方面开了眼界,但这种说法,总有些狭隘,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所以只偶尔在开玩笑时才能听到,正式场合是不能说的。

我家是个较大的家族,在城市的东南西北都分布着亲属。只有皮肉伤的我,就成了侦察员。那一天我几乎跑遍了唐山的主要城区,而且大部分是中心繁华地段,因而也得以看到了震后的很多现象。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人民银行。那个时候,银行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很神秘的。当时的中心支行,紧挨着唐山市最老最繁华的商业区。已经见到一些偷抢行为的我,自然对这个地方很关注。但是当我经过那里时,却发现那里出奇的平静,与周围乱糟糟的人来人往,形成鲜明对照。一片废墟之上,只有一个拿着步枪的民兵在站岗。我甚至停住脚步,朝那里看了一会儿。直到相信那里真的什么也没发生,才往前走了。我真得很好奇,直到今天,我也认为那里应该有很多钱。事后听说,唐山市的所有银行,在地震中,竟然没有丢失一分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奇迹。不知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

从钻出废墟就一直手脚未停,跑来跑去的我,到这时还只穿着一件运动短裤,和一双忘记是从哪里拣来的半高腰橡胶雨鞋。身旁,不断有抱着一捆捆新衣服的人擦肩而过,终于,我禁不住诱惑,从一个人的自行车驮着的一捆蓝衣服中抽了一件。我以为是蓝裤子,抖开一看,是一件那时很流行的蓝布裙。随手我就扔给了一个从身边经过的人,甚至没看他是男是女。随后,在经过一个过去经常光顾的糖酒门市部时,我又从砸烂的货架上捡了一块栗羊羹。这块栗羊羹我没舍得吃,回去给了妹妹。多少年后,妹妹还记得这块栗羊羹让她顶了一天的饿。

按后来的推算,我是下午四五点钟护送妹妹离开唐山的,到遵化时天已擦黑了。到把妹妹安顿好,准备转院,已经是第三天了。好不容易搭上一辆车,返回唐山。在接近市区的路边,杨树下绑着一个又一个的人。听说,他们都是来市里抢东西的,被逮着了。

实在记不起从遵化回来时我是否已经有了衣服。因为,记忆中的第一身衣服,是一件灰布中山服和一件学生蓝布裤。都是新的,裤脚还带折边,是我自己从救灾衣服中选的,很喜欢。这身衣服,一直穿到去上大学,上学期间也经常穿。地震,几乎夺去了我的全部“财产”。从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开始,我就一个人在外闯荡,个人“财产”已经从家庭分离出来。我的办公室兼宿舍在机关的二楼,四层的办公楼坍塌时,被深深地埋在了下面。所以,我的东西被扒出来时,已经是一个月以后。我最多的财富是书,绝大部分都被雨水浸了。少有几本还能看的,又被帮我扒东西的解放军借走了。战士们叫他指导员,看样子也很喜欢书。一双花半个多月工资买的皮鞋,还没来得及穿,放在盒子里。有一只压得有点变形,但还好没有浸水,可能有什么东西挡住了。还有一件灰的确良衬衣,真结实,水浸发霉,灰色变成了斑点,还能穿。这基本就是地震留给我的全部“财富”了。去上大学时,我是个真正的灾民。除了姐姐为我赶织的一件毛衣和父亲送我的军大衣,还有那双皮鞋,我全部的行头,都是救灾物资。被褥也是单位的。震前局里有一个小招待所,因为是新建,有的被褥还存在后勤的库房里,库房在后院的平房,几套没被砸坏的被褥和毛毯,就成了我们几个在单位住宿的人的行李。接到入学录取通知书,和单位交接工作、财物手续时,局领导答应我把这套被褥带走。不然,我就没有别的行李可带。一个白色的软塑料肥皂盒,是震后不久随局领导去遵化,县塑料厂送给我们的,我一直用到现在。前不久,我发现盒盖上裂了一道口子,想一想,还是没有舍得扔掉,绝不是因为节约。

生活待我们真的很宽厚。30年前,地震使我们一贫如洗,30年后,我们不仅有了曾经失去的一切,而且有了那时想都不敢想的私房、私家车。想想我穿着一条运动短裤和雨鞋走在断裂开一条条深沟的大街上,看着满街的赤身裸体,到今天只穿棉、毛,追求舒适,该是怎样一种境界!以致到今天我也登不得抗震纪念碑广场的台阶。几年前,我随北京的一位画家朋友,第一次走进了地震纪念馆,看着当年的一幅幅图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那是我好多年来才发现自己会如此汹涌的流泪。我终于明白了,先我们而走的24万同胞,是我们的图腾,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我们,是上天留给24万同胞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