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陪伴小学生成长的美德故事
27880100000151

第151章 明山宾诚实卖牛

明山宾,南朝梁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中书侍郎、北兖州刺史等职。在明山宾担任某州从事务官时,正好赶上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没有粮食吃,饥饿难耐,命将不保。

这时,为民担忧的明山宾决定打开粮仓,放粮给老百姓,以救老百姓的性命。

可是,掾史(州郡县佐吏)周显良却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必须事先报告朝廷。

但灾情太重,刻不容缓,于是,明山宾在犹豫了一下之后,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并说:“朝廷怪罪下来,我一人承担!”

为了维护放粮时的秩序,明山宾下令约法三章:

不排队的关押10天;冒充贫苦人来领粮的关押15天;多次来领粮的关押15天。凡因此被关押之人,在其被关押期间,其家属也不能来领粮。

告示张贴之后,百姓们大都能严格遵守,放粮秩序井然。

一天,一个名叫李虎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跑到放粮处,没有排队便去领粮。他也是情急无奈——3岁的儿子已经饿得快不行了。

由于李虎的行为违反了州里的规定,负责维持放粮秩序的衙役们便不问缘由,将李虎关押了起来。

10天后,李虎回到家时,看到儿子已经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了。见此情景,李虎大骂妻子为什么不去领粮。

李虎的妻子泪流满面地说:“你还不知道呀,章法规定,一人被抓,家属也不可以领粮!”

李虎一听,燃起一腔怒火,并将满腔愤恨记在了明山宾的头上,发誓要让明山宾家破人亡。

就在这时,明山宾开仓放粮的事被朝廷知道了。朝廷震怒,并派命官前来追查。

对此,周显良很是担忧,但明山宾却心静如水,他说:“这件事情你放心,我早就说过了,出了事情我承担!”他吩咐周显良继续放粮,自己则等待朝廷的发落。

令明山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跟随他多年的周显良为了取而代之,竟然在背地里耍阴招。

朝廷命官让周显良找几个老百姓了解情况,他招来的都是在放粮时有所不满的人,其中也包括李虎。

李虎当着朝廷命官和周显良的面,大骂明山宾,并说出了自己惨痛的经历。

朝廷命官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认为明山宾私自开仓并非救民心切,而是别有用心,并当即决定将明山宾革职,且终身不再录用。

明山宾被革职后,带着夫人默默地回会稽老家去了。

但是,李虎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他竟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追寻明山宾报仇。到了会稽,他找遍了所有的豪宅大院,却没有找到明山宾的家。

其实,由于明山宾为政清廉,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财产,回到会稽后,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豪宅大院,而是住在一间茅草屋里,度日艰难,眼下正为吃的问题发愁呢。无奈之下,他决定将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头黄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明山宾来到集市上,往牛脖子上挂了一块价牌,上写着:“此牛出卖,纹银三两”。

过往的人看了都很惊讶:“这么壮实的一头大黄牛,怎么只要三两银子?”

明山宾一经提醒,便想更改价牌,提高卖价。但一个年轻人眼疾手快,抢在明山宾换牌之前,提出要买下这头牛。

明山宾说一不二,就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这头牛卖给了那个年轻人。在场的人见了都说明山宾傻。

明山宾回到家,把卖牛的经过告诉了妻子。妻子哈哈大笑说:“这头牛能卖三两银子就不错了。”原来,这头牛几年前曾得过漏蹄病。

明山宾一听,说:“那买牛的人不是吃亏了吗?”

于是,明山宾又匆匆忙忙赶到集市上,可是已经不见了那买牛的年轻人的踪影。没有办法,明山宾便四处打听,费尽九牛二虎之为,终于找到了那个买牛人,并反复向他说明了情况。

可是,那个买牛的年轻人却以为明山宾是嫌牛卖得太便宜了,想反悔,所以执意不肯退还,两人就在路边拉拉扯扯。

说来也巧,这事正好让到处寻找明山宾的李虎给看到了。李虎一见明山宾,分外眼红,拿出匕首,想趁机行刺。

但是,当李虎看见明山宾穿的是粗布衣服,又得知他生活拮据,竟然到了卖牛求生的地步,不由得迟疑了。

而明山宾并不知李虎与自己有仇,还误认为他是那买牛的年轻人的亲戚,便将卖牛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虎,还说:“买卖总要诚实,如果得过病的牛被当做好牛卖掉,我心里会不安的。”李虎一听,不由得从心里赞叹明山宾是个真君子,也不再报仇,自己离开了。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诚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是人的一种操守,是道德人格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也不论身处何境,都不会失去诚信的美德,明山宾就是一个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