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历史故事与趣味
27880300000068

第68章 苏武手持的“节”

西汉前期,朝廷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对匈奴忍让,企图换取边境的暂时安宁。可是匈奴却愈益骄横,连年入侵边郡,抢掠人口牲畜。汉武帝时,多次取得了抗击匈奴的胜利之后,便想通过互派使臣来修好结盟。公元前100年,派遣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到匈奴后,该国变卦,将苏武囚禁并软硬兼施劝降,苏武不怕杀头威胁,不受高官厚禄的利诱,为了维护汉朝的尊严,死不叛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操守。苏武在被扣留的19年中,受尽了非人的磨难,在被遣送到北海旷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的日子里,苏武忍饥挨饿,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

那么,苏武手中的“节”是何物呢?“节”,汉时用竹制成,柄长8尺,“节”上缀牦牛尾,故称“旌节”。当年苏武所持的“节”,是皇帝亲授,表示持有者是皇帝的正宗代表。对使臣来说,他所持的“节”,就是皇帝的国家的象征,人在“节”在,这是苏武在异国被扣19年,“汉节”不离手的精神支柱。由于苏武拄着旌节放牧羊群,无论睡眠或起身都拿着汉节,节上的穗子都脱落光了,当他19年后回到长安的时候,人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大丈夫。

正因为古时的使臣持“节”作为国家代表的信物,因此,近代持“国书”赴任的全权大使、公使,也被世人称为外交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