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泰戈尔的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同时,泰戈尔也始终没有忘情于他的抒情诗写作,就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部极为美妙的诗集《吉檀迦利》。
1909年至1910年,泰戈尔写下了一大批有着浓厚神秘与宗教气息的抒情诗,共有157首,于1910年以《吉檀迦利》为题名出版。
诗集的名字“吉檀迦利”是献歌的意思。诗里那些“你”、“主”、“主人”、“父”、“父母”、“上帝”等,都是献歌的对象。泰戈尔曾经说,《吉檀迦利》里有“一系列的宗教诗”。
这部诗集是用颂神的形式,以纷繁奇特的想象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而贯穿整部诗集的思想可用一个“爱”字来概括,所以它是一部爱的献歌。
在孟加拉文原作中,《吉檀迦利》的第一首诗歌就表达了诗人的心声。诗人不愿用自己的业绩赞美自己,而是盼望神主以神自身的心愿来充实他的生活:
当我走的时候,
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
就是说我所有看过的是单纯无比的。
我曾尝过在光明海上开花的莲花的隐秘,
因此我受了祝福——
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
在这形象万千的游戏室里,
我已经游玩过,
在这里我已经瞥见了那无形象的她。
我浑身上下都因着那无从接触的她的抚摸而喜颤;
假如死亡在这里来临,
就让它来好了——
让这个作为我的话别吧!
泰戈尔的这部诗集,并非是一般的超脱尘世的宗教颂神诗,他向神敬献的歌,却是“生命之歌”,他歌唱着生命的荣枯,现实世界的欢乐与悲哀。
《吉檀迦利》实际上是一部抒情哲理诗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关怀,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诗集的主旋律回旋着时代脉搏的跳动。从总体上看,诗集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有的诗肯定、热爱、赞美人生。
当泰戈尔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生命旅程之际,他创作的大量的文学作品也开始使得孟加拉人逐渐地意识到:他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于是,孟加拉文学界为弥补以往对这位诗人的忽视,于1911年的5月28日,在孟加拉文学委员会的赞助下,孟加拉知识界为泰戈尔的50寿辰举行了热烈而又隆重的庆祝会。
这是一次空前的祝寿宴会。在此之前,还从没有一位印度的文学家获得如此的殊荣和如此广泛的赞誉。泰戈尔本人所坚持创办的桑地尼克坦学校和该校高尚、人道的教育制度,也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热情赞许和高度评价。
这时,泰戈尔决定去欧洲,将他在桑地尼克坦办学的理想告诉那里的人们,同时顺便学习丹麦农业中的联合耕耘技术。他还准备接受英国一些朋友们的邀请,因为他们对他的文艺作品很感兴趣。
《吉檀迦利》得到了当时英国第一流的学者、诗人、评论家们的赞誉,美国的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也成了它的热爱者。英国最大的一家报纸《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也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1911年11月,《吉檀迦利》在伦敦出版,先由“印度学会”付印,后来伦敦麦克米伦公司又出版了一个普及本。
诗集的出版在印度和英国引起轰动,西方的读者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位在无限的宇宙前,有着朴实无华的姿态、孩童般的纯真和圣者般高洁的形象的东方诗人。
1912年10月,泰戈尔和儿子儿媳一起来到美国,为了让儿子写好伊利诺伊大学的博士论文,泰戈尔先后在阿本纲小住了数月。此间,泰戈尔第一次尝试用英文来写作论文,并以此为依据在哈佛大学等处演讲。
不久《吉檀迦利》在英国的出版引起了包括学术界在内的人士们广泛的关注,于是各种请帖纷至沓来。
1913年1月,诗人来到了芝加哥,作了题为《印度古代文明之理想》和《恶的问题》的讲演,之后又抵达洛兹斯坦,在宗教自由大会上作了《种族冲突》的演讲。最后,泰戈尔访问了纽约。
泰戈尔在美国所写的讲演稿后来集为《生活的实现》出版。这时,泰戈尔已经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诗人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