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享誉世界。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祖父曾担任过宫廷乐师,父亲则是一名男高音歌唱家。也许是出于耳濡目染的缘故,贝多芬很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分。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岁的时候便获得波恩宫廷的资助去维也纳学习音乐。在维也纳的这段时间里,他初次接触到了莫扎特,并于1792年,在海顿的引导下,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进修。可以想象,非凡的天分再加上名师的指导,贝多芬艺术上的进步自然是突飞猛进,并且创作了许多极富时代气息的作品。他是欧洲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时期音乐的开辟者,甚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仿佛是在印证所谓“上帝是公平的”这个理论,便是这样一位上帝的宠儿,集天赋与后天因素于一体的天之骄子,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代,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前几年的时间,法国革命的爆发还让贝多芬饱尝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一眨眼,几年之后,黑暗女神便降临了。从1976年到1800年,整整4年的时间,贝多芬出现了耳鸣的症状,26岁的时候听力开始减退,45岁时听力完全丧失,仅仅能够凭借着对话册与人交流。就像是我们永远不能理解史铁生在生命本该充满了活力与运动的年纪残废了双腿是何等痛苦一样,我们也永远无法理解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人来说一旦失去了听力将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身残之人都是得到了上帝宠爱的骄子——他们因为优秀而被上帝多咬了一口。”这是多么优美的说法,但是又有谁愿意承受这要携带终生的“宠爱”?还不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鼓起勇气让自己挑战命运的不公,极力地像一个强者那样活着。然而,对于贝多芬之类的人来说,我们远不能像揣测常人一样去揣测他们,因为他们面对身体上的苦难以及命运随之而来的逆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永远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史铁生在残废了双腿之后毅然拿起手中的笔走上了文学之路,贝多芬则没有在孤寂无声的世界里选择沉默和隐退,相反,在一切进步思想都会被扼杀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毅然凭借着少年时期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将全部的生命和热情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呼喊的时候,创作出了不朽佳作——《第九交响曲》,从而享誉世界。
或许再也没有比命运逆转所带来的残疾人生更让人痛苦的事情了,尤其是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本该属于自己的光明、美好生活一下子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情、怜悯、孤寂、黑暗。在这样的时刻,意志薄弱的人就算不是精神崩溃也无异于只留下半条生命了,而那些鼓舞我们的动人故事则往往发生在这样的境况里。类似史铁生、贝多芬,他们在生命最璀璨的年纪因为上帝的过分宠爱而丧失了作为一个正常人最基本的特权——健康,然而值得我们钦佩与学习的,不正是他们在如此情境下表现出的面对苦难的强大勇气吗?没有勇气的支撑,他们或许根本就活不下来,更别说之后伟大的作品与事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