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驭海史话
27895900000029

第29章 黑龙江美景

粗糙的石斧

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肃慎人的海上活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海上捕捞业,二是对海上航行的尝试和探索。

黑龙江沿岸的大型石器中,往往有一种用火成岩制成的穿孔棒槌,它的用途是打死网住和钓到的大鳇鱼和鲟鱼。在富产河鱼和海鱼的河口和大海湾附近,都有出土非常丰富的大遗址。

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沿海的肃慎人创造了一种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贝丘文化,将肃慎人的海上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贝丘文化的分布,几乎遍于现今俄罗斯滨海边区,从格拉德卡河到黑龙江入海口。

贝丘文化实际上是肃慎人海上活动的集中反映。他们的经济生活和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贝丘遗址中最多的是海洋中可食软体动物的甲壳。人们经常大量地食用软体动物,主要是牡蛎和贻贝。贝丘遗址的居民们已经有了专门的海上捕捞业。在发现的贝壳中,有一些是属于在大海深水里生活的软体动物。这些海螺生活在30~70米的深水中。在大彼得湾常见的蛤蜊,只见于水深4米以下的泥沙中。

贝丘遗址的鱼骨,不下8种鱼:

鳕鱼、比目鱼、鰕虎、海粘鲈、日本海鲈鱼、鲭鱼、鲱鱼、金枪鱼都是海鱼。金枪鱼一般都聚成大群,每群有500~1500条。这些鱼骨表明,当时捕获的主要是适合于大眼网(鳕、比目鱼、鰕虎)和钩子(鳕鱼、金枪鱼)打捞的鱼类。

贝丘发现最多的石器是石坠,数量往往达几十或几百件。它表明渔业的重要作用,捕捞规模相当可观,渔网的尺寸也很大。

贝丘还出有大量的纺轮,证明当地居民用植物纤维进行加工,而纺出的线则很多是用到编织渔网上了。

骨器中有鱼钩,是复合的,也有用整块骨料刻成的。这些渔钩应是海洋深水钩杆上使用的。

鱼镖一直在海洋捕捞业中占重要地位。贝丘出土了骨制的鱼镖头和板岩制的鱼镖头。这标志贝丘文化的主人已经进行了外海捕捞,将自己的捕捞作业开展到远离海岸的金枪鱼外海,这预示着必须有能够经得住颠簸和风暴的船。

1953年,钖迭米河河口,发现了一件骨制坠饰,是沿海居民船只图案化的塑像。船头和船尾高高翘起,这正是海船应有的形状。

肃慎的先民运用自己掌握的航海技术对海上航行进行了勇敢地尝试和探索。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有迹象表明这里的人们利用海洋为通道,将本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陶器底部叶脉形状的刻画传播到日本。

这种刻画出现在日本绳文文化(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期,而随后又得以广泛流行。这表明这里的人们与日本的部落存在着联系。材料表明,除日本列岛、朝鲜和远东,任何地区都没有树叶印痕和模拟叶脉的图画。

肃慎人富有创造性的海上活动对后来的挹娄、沃沮和靺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航海技术可能被挹娄人继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