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一早就在侯院长的陪同下去501医院找沈奶奶,说明来意之后,老人家沉吟了一阵,终于点点头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
沈奶奶的回忆还是从那张老照片开始的。当我指着她和雅尼克在照片中那身独特的服饰以及背后的教堂背景,问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时,沈奶奶叹了口气,满怀感慨地说:“雅尼克,好人呐……”
第一天的采访出乎意料的顺利,陆陆续续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直到前来病房巡视的姜大夫见沈奶奶面带倦意,严肃地要求我要适可而止,采访这才告一段落。
鉴于沈奶奶这大半天下来的叙述杂乱而无序,在当天傍晚交给刘部长审阅的稿件摘要中,她说过的那些话被我整理成了如下一段简要的文字——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第二次侵占栈海,给当地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时年二十七岁的沈维萍,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追捕,在德国友人雅尼克的帮助下躲进了圣弥奧教堂。在随后长达八年的岁月中,沈维萍假借修女身份做掩护,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重重困难,最终得以幸存下来,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侯院长抢在刘部长之前看完了这段文字,她双眼放光、击节叫好道:“太好了!兰记者,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金陵十三钗’嘛!等你把这个故事好好整理出来,我们让刘部长请老谋子过来重新拍一部电影!”
我笑着摇摇头:“我可没人家严歌苓那么好的文笔。”
刘部长在看过我写的稿件之后似乎也有了些兴趣,不像昨天那么敷衍了事了。他摆摆手纠正我说:“文笔怎么样倒在其次,关键是你写的东西是不是主旋律。说实话,只要市政府肯投入,这部‘金陵十四钗’没准儿倒真能拍成呢!”说到这里,他忽然又觉得有些不妥,“对了,这位沈老太的身世弄清楚了吗?也许人家不是什么烟花女子呢。”
我摇摇头说:“今天沈奶奶说得有点儿累,我就没再多问,明天接着了解吧。”
“嗯,要适当抓紧点儿进度,”刘部长授意道,“还要多挖掘一些沈老太和雅尼克之间的亲密关系,这对‘中德友谊年’的宣传有好处。”
在第三天的回忆中,沈奶奶终于谈到了她和雅尼克初识的经历。应她老人家的要求,我们的采访现场转移到了前海花园。
侯院长表态说,只要有利于沈奶奶记忆的恢复,不用说去“前海”了,去“前门‘都行!于是她派专车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等我们到了前海花园大门前,侯院长先帮我把沈奶奶搀下车、又扶她到轮椅上坐好,然后指着旁边的停车场对我说,你跟沈奶奶好好谈吧,我们就在那边等着。
我把侯院长拉到一边,悄悄问了一个令我困惑的问题:“侯院长,我一直不太明白,既然你跟沈奶奶的关系这么好,关于雅尼克的事,她以前为什么一点儿都不跟你透露呢?”
侯院长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神色,但她很快将自己的情绪调整了过来,笑着说:“嗐,沈奶奶就是这个样子,自己以前的事,多一句话也不愿意跟别人讲,可能是因为她受过‘四人帮’的迫害,怕说了这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牵累吧。这次要不是你带了那张照片来、变成了那个德国人的信使,恐怕她也不会跟你说这么多的。”
我想想侯院长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一位老人为了保护她身边的亲人,宁愿将难与人言的秘密永久地驻留在自己的心底,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无私的爱的体现吗?
侯院长又说:“不过看起来沈奶奶跟你倒真的挺投缘的,昨天你们俩才刚见了面,今天她就‘晓萌’长、‘晓萌’短地称呼起你来了,瞧那个亲热劲儿。”正说着,沈奶奶向我招开手了,嘴里还在喊着“晓萌、晓萌”。 侯院长听了,不乏醋意地说:“快去吧,看老太太都等急了呢!”
“成,那我今天一定要多采访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来,也不枉沈奶奶对我的一番错爱呀!”我笑着跟侯院长道过别,推着轮椅上的沈奶奶漫步走进了花园。
昨天半夜刚下过一场小雨,清晨的海边已经变得有些凉意。今天又是个雾天,健身的老人们像约好了一般,一个也没来,整个花园中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从轮椅后面的夹层里拿出一件毛巾被盖在了老人的膝盖上,低声劝道:“沈奶奶,小心着凉了。”沈奶奶轻轻点了点头,却没有回话,我发现她在正聚精会神地望着远处。
此时的海边,乳白色的浓雾渐渐弥漫开来,几十米内看不清人影,地标性的海上建筑栈桥像一条灰黑色的长蟒在波涛中若隐若现,远处海面上高高低低的几处岛屿,也魔术般的不见了往日的踪影,耳边,只听见海浪拍击着沙滩和礁石发出的阵阵轰响。这时,从海面深处,忽然传来了阵阵“呜呜”的鸣叫声。
沈奶奶慢慢抬起手臂,指着前方对我说:“晓萌你听,那个‘海牛’又在叫唤了!”
我急忙点头应道:“沈奶奶,我听到了,它是在叫呢!”
其实,这个发出叫声的地方,原是德国人在距此十几海里之外的玉龟岛上修建的一个灯塔,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每遇雾天,灯塔看护人便鸣响了灯塔上铜制的汽笛,提醒海上往来的船只注意安全。栈海许多老市民并不知道这段详情,听孩子追问起来,便讲是“海牛”——也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原型,正在海中召唤自己的爱人呢。
沈奶奶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那一年,也是这样的一个大雾天,‘海牛’也在不停地叫唤着,雅尼克坐在一艘轮船上,从遥远的汉堡来到了栈海……”
伴着海边不知疲倦的潮起潮落,听着沈奶奶缓慢、深情却又略乏条理的叙说,一幅模糊而浪漫的旧日图景,慢慢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来——
那一年,血气方刚的德国青年雅尼克,不远万里从德国汉堡来到栈海,并去了他父亲的中国故知沈德厚家中探望;
那一年,年轻的雅尼克邂逅了同样年轻的沈德厚之女沈维萍,他完全被眼前这位东方女性的魅力所折服,深情地用钢琴为她弹奏了一曲《水边的阿狄丽娜》;
那一年,雅尼克带着沈维萍来到前海花园,他指着那座石雕纪念碑说,那上面镌刻的是他父亲曾经在栈海犯下的恶行,而他此行,是要来替父亲赎罪的;
那一年,雅尼克和沈维萍一起漫步在栈桥上,他指着波涛汹涌的海面说,维萍你看,多大的障碍都阻止不了我们勇敢的前行……
不知过了过久,海边的浓雾已经渐渐开始消散,海中几处岛屿的身影,也幽浮般若隐若现;一只海鸥飞过来,在迷雾中孤独地鸣叫着。沈奶奶依旧用心地眺望着大海的方向,也许是被海风吹了眼,两串浑浊的泪珠从她眼中悄然流淌下来。
“沈奶奶,是不是我惹您伤心了?”我蹲到老人家身前,仰起头有些愧疚地问。
“哦,没关系,”沈奶奶伸出一只青筋密布的干瘦的手,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发,“晓萌,你看那雾,聚得再浓终归也要消散不是?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包括以前雅尼克离开我、也包括现在我又遇到你。”
听了沈奶奶这句似乎透着些禅机的话语,我不由一愣,忽然想起一周前,布鲁姆先生在圣弥奥教堂门前也曾说过类似的一句话。于是心中感慨不已,并陡然涌起了一股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天傍晚,我满怀创作的激情打开了电脑,想要仔细整理一下这两天我为沈奶奶的回忆所作的零散笔记。在投入工作之前,我习惯性地登陆了MSN邮箱查看了一下,结果赫然发现了布鲁姆先生寄来的一份邮件,真是双喜临门呀!
布鲁姆先生在邮件中提及他已经平安返回了汉堡,并希望我的调查能够取得新的进展。我看过邮件之后赶紧给刘部长打了个电话,刘部长听后也很高兴,他指示我赶紧给布鲁姆先生回信,要在信中告诉他:栈海市政府非常重视雅尼克遗嘱这件事,准备尽全力帮助德国友人达成这个心愿!
接到刘部长的指示后,我犹豫了片刻,还是连夜给布鲁姆先生写了封回信。信中除了告诉他已经找到沈维萍老人的这个好消息之外,还按刘部长的说法,隐约提了一下市政府想要涉足帮忙的意思——但愿一直不希望官方插手的布鲁姆先生不会因此而介意吧。
到了第四天,对沈奶奶采访本来约好还是要在海边进行的,可当我一大早来到病房、和侯院长一起把沈奶奶从病床扶到轮椅上坐好之后,沈奶奶忽然指着我说:“哎,闺女,你叫那个什么……小冯对不对?”
我听了这话赶紧纠正她说:“沈奶奶,您忘了,我是晓萌呀!”
“哦,晓萌,是晓萌大夫呀,瞧我这记性!”沈奶奶恍然大悟地拍了拍脑门,“我们今天是不是又要去做体检呀?”
“体检?什么体检?”我被沈奶奶的话问得一头雾水。
沈奶奶没有理会我的疑问,继续说道:“晓萌大夫,跟你说实话,我可不想再挂那个什么‘耗他’了,粘了一身的电线,难受!”
“沈奶奶,您这是……把我认成了另一个人吧?”听了沈奶奶这几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心中不由犯起了疑惑,正想伸手去摸摸沈奶奶的头有没有发热,就被侯院长拽着胳膊拉到一边去了,她叹了口气说:“完了,瞧这情形,这是沈奶奶的失忆症又犯了!”
“啊?怎么会这样?”我吃惊地望着侯院长,悄声问道,“昨天她不还都好好的吗,怎么今天说犯病就犯病了?”
侯院长苦笑道:“她这个病向来是这样,没准儿什么时候就忽然犯了。”
我闻言只觉心中一沉,不甘心地追问道:“是不是昨天说得太多把沈奶奶给累着了?她有没有可能休息一阵儿就恢复正常了?”
“谁知道呢,以前发病的时候,一时半会儿也是她,三天五日也是她!”侯院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我记得有一年,她病犯得厉害了,连着一个多月都不认人呢!”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焦急地问。
“能怎么办,耐着性子等呗!”侯院长说到这里,想起一件事,“对了,关于雅尼克的遗产问题,你昨天有没有顺便问问她?”
我说:“我尝试着提过,可沈奶奶没接茬儿,脸上还一度露出很不情愿的表情。我想,她对这件事要不是不知情的话,那就肯定是因为某种原因不想提及。”
“哼,还是那个老样子!”侯院长有些生气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看来要想弄清楚这件事,我们必须得另打主意了,没准儿还得从德国人那边着手……”
正在这时,我的手机忽然铃声大作,我拿出来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原来是乔源打来了。我烦他这个时候来电话添乱,就按了拒听键,没想到乔源却坚持不懈地又拨了过来。
连响七八声之后,我见他实在没有放弃的意思,只好跟侯院长说了声抱歉,无奈地走到病房门外去接。结果我刚不耐烦地开口说了一声“喂?”就听电话那边传来了乔源含糊而低沉的声音。我没听清,便要求他说话的声音再大一点儿!
乔源听后先是停顿了一下,然后调高了嗓门,一字一句地说:“晓萌,我遇到了一个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