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器科技解密
27904900000028

第28章 各国战列舰战列舰

战列舰装有大口径舰炮,带有装甲防护和较强突击火力,能在远洋作战,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它主要担负海上作战、支援登陆和攻击岸上目标等任务。20世纪30年代,战列舰的发展达到顶峰。二战后,战列舰的地位逐渐被航空母舰取代。各国均不再建造战列舰,舰队中的战列舰也纷纷退出现役;一时间,战列舰几乎销声匿迹。现代的战列舰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装。

“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舰长241.55米,宽36术,吃水10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最大航速30.1节,续航力为1.5万海里。全舰火力较强,装有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重型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中型高炮、40门机关炮,以及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此外,舰上还搭载有4架“阿拉多-19”式水上飞机,以及18艘小艇。该舰的装甲厚实坚固,舷侧有鱼雷防护系统。

“依阿华”级战到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舰长270.4米,宽33米,标准排水量4.5万吨;舰体最厚装甲达430毫米。改装后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安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3座三联装406毫米火炮、6座双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阵”近程武器防御系统。舰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的战列舰,是除了航空母舰外,威力和吨位最大的水面战舰。由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于1943~1944年间建成服役,共建造4艘,即“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

依阿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5.8万吨,动力装置由8座锅炉和4台汽轮机组成,采用四轴推进方式,总功率为212万马力。其航速可达33节,当航速12节时续航力为1.5万海里。人员编制为1651人。本级战列舰有的是5座四联装40毫米炮,全舰通体有装甲防护,水线处307毫米,重要部分达430毫米厚,是世界L装甲最厚的水面舰艇,远远超过小型舰艇和中型舰艇。它的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飞鱼”导弹击在战列舰的装甲钢板上会弹回去,爆炸冲击波只能划伤装甲。

该级舰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装了反舰、防空、反潜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拆除了4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改装了4座八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3架“拉姆普斯”轻型多用途直升机,保留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后来还计划在后甲板上加设一层飞行甲板和增设机库,可载12架AV—SB“鹞”式垂直起降飞机或拉姆普斯**********。

“威斯康星”号战列舰

“威斯康星”号战列舰是美国海军主要战舰,也是世界上仅有的4艘现役战列舰之一。1941年开始建造,1943年下水,1944年在美国海军服役,曾于1958年3月8日退役,80年代初经现代化改装又重新服役。

本战舰满载排水量5.73万吨,舰长2704米,宽33米,吃水深116米;最大航速33节,续航力为1.5万海里;舰上人员1518人,其中军官为65人。

舰上有重装甲防护,舷装甲厚度307毫米,甲板装甲厚35~121毫米,炮塔装甲厚432毫米,指挥塔侧部装甲厚440毫米,顶部装甲厚183毫米。

“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原装备有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20座四联装40毫米多管自动高炮,49门20毫米自动高炮。改装后的主要武器有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架,4座四联装“捕鲸叉”导弹发射架,3座三联装406毫米火炮,6座双联装127毫米火炮,4座156管20毫米火炮。406毫米舰炮是当今世界上口径最大、威力最强的舰炮,射程可达38千米以上,每发炮弹重达1225千克,全舰共载有1220发炮弹。“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曾发射了大量的“战斧”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其攻击性强、命中率高、突然性大。

此外,本战舰还有先进的雷达、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和电子战系统。

“君主”号战列舰

世界上第一艘钢质战列舰是英国朴次茅斯工厂于1892年开始建造的“君主”号战列舰。其标准排水量1.4万吨,全长125米,航速165节。

装备有双联装343毫米炮两座,152毫米炮10门。该舰水线处的装甲带厚457毫米。该舰建成后,人们就发现其航行性能极佳,武器配备合理。

很快,英国人在两年内建成了7艘同级舰。后来,“君主”号的主副炮布置、防御方式、动力配置、高干舷设计等均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标本。因此,船史学家们甚至将“君主”号称为“近代战列舰的鼻祖”。巡洋舰通常来说,巡洋舰应是一种比驱逐舰排水量大、武器多、威力强,在海战中起骨干作用的用于远洋作战的较大型水面舰艇。在没有航空母舰的舰艇编队中,巡洋舰是编队的核心;在航母编队中,巡洋舰负责航母的侧翼掩护,并可担任旗舰。必要时可单舰进行战斗活动。巡洋舰常作为突击兵力用于海上攻防作战、登陆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支援登陆或抗登陆作战等。

在17~18世纪的帆船时代,巡洋舰是指那些装备火炮较少、口径较小、一般不直接参与战斗,而主要执行巡逻及护航任务的快速炮船。

19世纪中期,最好的巡洋舰是英国造的多桅帆船“阿拉巴马”号,该舰装有蒸汽机,用螺旋桨进行辅助推进,排水量1040吨。

19世纪末,巡洋舰主要是装甲巡洋舰和水平装甲巡洋舰。

现代巡洋舰无论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一般都装备对空、对舰和反潜导弹。同时装有中小口径火炮,并载有直升机,电子设备较多,弹药数量大,作战半径较大。因此,巡洋舰有较大的威力。一般公认巡洋舰的排水量在7000吨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的巡洋舰

1922年,英、美、日、法、意5国签定为期10年的华盛顿条约,对战列舰的威力、吨位和数量等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各海军大国立即转向发展排水量1万吨以下、火炮口径203毫米以下的巡洋舰。1930年,上述5国又在伦敦签署了将华盛顿条约延期5年的新条约。为了扩充实力,英国建造的巡洋舰完全按190毫米炮设计,先装152毫米炮使之成为轻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很快就换装了203毫米炮。

大战中,巡洋舰向大吨位、大威力和高航速方向发展。美国建造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排水量1.4万吨,装有3座三联装203毫米主炮;阿拉斯加级重巡洋舰排水量则达3万吨,装有3座三联装304毫米大口径舰炮,俨然与战列舰一样成为海上巨型堡垒。

各国为了弥补战船之不足,由快速商船和辅助舰船改装成许多辅助巡洋舰,并有一定数量的自动炮。

现代巡洋舰发展为两大流派

战后,随着核动力、导弹和电子装备的发展,以大口径舰炮为主的高速巡洋舰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美国重点发展为航母护航的防空型巡洋舰。在其战后建造的8级巡洋舰中,有5级采用了核动力。常规动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其前后122枚MK41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成力强大,而“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更是开一代水面舰艇之先河。

前苏联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世界L最大的巡洋舰,排水量达2.8万吨,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舰艇。该舰最多可装载500枚左右防空、反舰和反潜导弹,还可携3架直升机,因而成为世界上火力最猛的一种巡洋舰,被人们称为真正的“武库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满载排水量3000~4000吨级的巡洋舰,动力装置以燃油蒸汽轮机为主,航速由25节增至30节,舰炮多为127~152毫米口径,最大达190毫米。

战争期间,用快速商船改装了一批辅助巡洋舰,装备一定数量的舰炮、鱼雷和水雷等,以弥补巡洋舰数量的不足。

战后各国建造的大型商船还预留炮座,以备紧急改装成巡洋舰。这时期,各国的巡洋舰有几种,其中一种是重巡洋舰,其垂直装甲厚约76~203毫米,水平装甲厚约51~127毫米,排水量1~2万吨,航速32~34节能与战列舰、航空母舰在远洋协同作战。它装有8~9门主炮,口径在203毫米以上分装在3~4座炮塔中,射程37千米左右,主要用以消灭敌巡洋舰和攻击岸上目标。此外还装有10~16门副炮,口径在130毫米以下,多为高平两用数十门自动炮,用于抗击小型舰艇和飞机的来袭。有的还装有3~4架水上飞机,用以校正舰炮射击和进行侦察。

另一种是轻巡洋舰,排水量5000~10000吨左右,航速35节,续航力1万海里,装甲厚约51~127毫米。轻巡洋舰主炮口径在152毫米以下,装有6~12门主炮,其作用是攻击轻型舰艇和陆地目标。有的装127~133毫米舰炮,用于对空防御和攻击小艇。有的主炮口径88~127毫米,副炮8~12门,另配几十门小口径炮。此外,还配有鱼雷、水雷和深水炸弹等,一般装2座3~5联装鱼雷发射管,携水雷80~100枚,还可携2~4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