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我是天文知识大王
27908500000016

第16章 S

S/2004S16

S/2004S16是土星的一颗天然卫星。发现时间是在2004年12月12日。发现者是可能是ScottS.Sheppard,David C.Jewitt等人。S/2004S16直径大约4千米,运行轨道距离土星大约22,611Mm,轨道周期1269.362日。轨道与黄道角度为163°(相对土星赤道164°)以离心率0.131绕土星逆行轨道运行。

SN1987A

20年前,天文学家目睹了400年来最亮的一次恒星大爆发。在1987年2月23日发现后几个月内,力量巨大的超新星SN1987A闪耀着释放了100万倍于太阳的能量。

过去的20年来,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其他大型地基空间望远镜对SN1987A的观测显著改变了天文学家关于大质量恒星死亡的看法。天文学家将大质量恒星死亡关键线索的获取归功于哈勃锐利的眼光。

SN1987A中,实际的恒星残骸是伸长的,而运动最快的残片正冲入千年以前就已存在的气体中。1987年,当天文学家首度发现SN1987A时,哈勃甚至还不存在。3年后,当哈勃发射升空后,天文学家当即使用该望远镜研究恒星爆炸。第一个高峰是在1990年,也就是望远镜发射的那年。之后,望远镜为毁灭之星拍摄的数以百计的照片。

3K宇宙背景辐射

3k宇宙背景辐射是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也称为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的最重要特征是具有黑体辐射谱,在0.3~75厘米波段,可以在地面上直接测到;在大于100厘米的射电波段,银河系本身的超高频辐射掩盖了来自河外空间的辐射,因而不能直接测到;在小于0.3厘米波段,由于地球大气辐射的干扰,要依靠气球、火箭或卫星等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测到。从0.054厘米直到数十厘米波段内的测量表明,背景辐射是温度近于2.7K的黑体辐射,习惯称为3K背景辐射。黑体谱现象表明,微波背景辐射是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事件。因为只有通过辐射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黑体谱。由于现今宇宙空间的物质密度极低,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小,所以,我们今天观测到的黑体谱必定起源于很久以前。微波背景辐射应具有比遥远星系和射电源所能提供的更为古老的信息。微波背景辐射的另一特征是具有极高度的各向同性。这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小尺度上的各向同性。在小到几十弧分的范围内,辐射强度的起伏小于0.2~0.3%;其次是大尺度上的各向同性。沿天球各个不同方向,辐射强度的涨落小于0.3%。各向同性说明,在各个不同方向上,在各个相距非常遥远的天区之间,应当存在过相互的联系,温度为3k。

十字架二

十字架二,南十字座α星,是由视星等为1.39等和视星等1.86等的两颗星组成的双星,复合星等0.79等,绝对星等-3.8等。在亮星表上排名第13。两颗B1IV型子星距离为5。6.距离地球410光年。葡萄牙人称十字架二为“麦哲伦星”以纪念第一个环球航行的探险家。

神舟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

神女星

神女星(Angelina)是一颗中型的小行星,也是一颗不常见的E型小行星。坦普尔于1861年3月4日发现神女星,也是他发现的5个小行星中的第1个。

蛇夫座球状星团M107

M107(NGC6171)的赤道坐标为:赤经16时32.5分,赤纬-13°03′;视星等7.8;角直径13′;距离大约为19000光年;1782年Pierre Mechain发现了他。梅西叶未观测过它。来自M107的光线似乎受到星际尘埃的影响。此星团位于蛇夫座2.6等的ζ星指南偏西3°处。从地球看去,它位于尘埃较多的天蝎座银河中心的上方。长时间曝光的照片可显示出星团中许多可能被隐藏着的区域,透过尘埃,星团藏白的光亮在双筒镜中仍可见到,但肉眼看不到。

在低倍下,会发现周围有的尘埃,并给这些尘埃起了个“匹敌的沙漠”的名字。未见向中心聚集的现象,但凝视较长时间后便可发现许多分布在不清晰外晕中的相当亮的星,而星团的其余部分看上去是颗粒状的。

在中等倍数和高倍数下,当远离中心的星突现在未分解开来看上去像一蓬乱发的背景前时,是OˊMeara感到惊奇。星团的核心部分显示出由南北方向的暗道隔开的箱形排列的恒星斑点。这个暗道和镶于其边的星星使OˊMeara联想到花园内晨雾中的鹅卵石小路。

室和壁

室和壁是相连的两宿,古有营室,东壁之称。营室原为四星,成四方形,有东壁,西壁各两星,正如宫室之象。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2003年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工作在波长为3~180微米的红外波段,以取代先前的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虽然不比它口径大很多,但得益于红外探测设备的快速发展,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高。2003年8月25日,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由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后方、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并以每年0.1天文单位的速度逐渐远离地球,这使得一旦出现故障,将无法使用航天飞机对其进行维修。

射电星系

射电星系是指有明显的射电辐射的星系(10~10赫范围****电功率为1037~1041尔格/秒)。射电星系大多是椭圆星系(E)﹑巨型椭圆星系(D)。

探测到射电辐射的星系。一般的星系都有射电辐射。通常系指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比一般的星系强102~106倍)的星系。射电星系的射电连续谱一般为幂律谱,且有偏振,谱指数平均为0.75。射电辐射具有非热性质,起源于相对论性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同步加速辐射。有些射电星系的射电辐射流量和偏振常有变化。射电星系的射电形态多种多样,可分为致密型、核晕型、双瓣型、头尾型和包含多个子源的复杂性。射电星系大多为椭圆星系、巨椭圆星系和超巨椭圆星系。射电星系的光谱很像塞佛特星系,多数类似于Ⅱ型塞佛特星系,少数类似于Ⅰ型塞佛特星系。不过,塞佛特星系却是旋涡星系。射电星系同其他也发出强烈射电辐射的星系,如类星体、N型星系、塞佛特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等的关系,尚有待研究。有些射电星系还发出强烈的红外辐射和X射线。

扫把星

“扫把星”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彗星,因为彗星运动的时候后面好像有个尾巴,形状象扫把,故得名为扫把星。

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归。当时,人们怀有复杂的心情,注视着夜空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古怪天体,认为是上帝给予的一种战争警告和预示。后来,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诺曼统帅的妻子把当时哈雷彗星回归的景象绣在一块挂毯上以示纪念。中国民间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

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是一种科学幻想活动,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在科幻作品中,时间旅行是最令人激动的想法之一。登上时间机器,一个人就可以利用控制系统确定任何一个日期(过去或未来),然后时间机器就可以在瞬间将他带到那个时代,科学家认为即使这成为现实,人们也只能作为一个游客,而不能改变历史。在时间机器中,一个人的年龄会同进入机器时的年龄一样。科学家认为,时间旅行不可能成为现实,毕竟我们还没有见过乘坐时间机器来自未来的访客。

在现有的科学体系下,时间具有严格的单向性。在所有的物理定律中,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带有时间方向箭头,这就给人一种时光流淌消逝不再的感觉。因此回首检阅过去,或者提前观瞻未来,成为人类的一个永恒梦想。

时刻度分盘

“时刻度分盘”为已换算好的时刻度数表,盘面分两重盘:下重盘为固定不动的银盘,镌刻时刻、度数。上重盘可旋转,在时刻、度数的位置上镌刻“日出入地平”、“表影余日”、“黄昏时刻”、“日行宫读”、“日距度”等字,紧邻字下为银镀金盘出镂空长方格,可看底盘的各种数字。

三角座

三角座中有亮于6等的星15颗,其中最亮星为三角座α,为3.00等;β星3.41等,γ星4.00等。与英仙座,仙女座,白羊座,双鱼座,白羊座相邻。

这个不太亮的三角形小星座,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曾经有过不少名称。古代希腊人称为“三角板座”;古罗马人把它叫作“天上的西西里岛”,因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就是三角形的;后来还有人称它为“三位一体座”或“圣彼得之尺座”。

三叶星云

三叶星云比较明亮也比较大,为反射和发射混合型星云,视星等为8.5等,视大小为29′27′。这个星云上有三条非常明显的黑道,它的形状就好像是三片发亮的树叶紧密而和谐地凑在一起,因此被称作三叶星云。由于星云上面那格外醒目的三条黑纹,也有天文学家将它叫做三裂星云。在三叶星云的中心有一个包含有炽热年轻恒星的疏散星团。这些恒星发出强烈的辐射轰击周围星云中的氢原子,使它们失去了电子,当电子与质子再次组合时,它便发射出奇特的光——其中之一就是在星云中所能见到的红色。

三辰公晷仪

“三辰公晷仪”是通过测日月星而求得时刻的仪器。仪器分两重盘:底重盘为固定不动的银盘,上刻十二时辰,分初、正。上重盘为银镀金盘,可旋转。沿盘最外边周圈镌刻二十四节气。内圈刻十二时辰,分初、正。次内圈镌刻三十日。次内圈竖向镌刻恒星名称,如壁宿第一、参宿第七等。再次内盘刻星等符号。盘中心设游标。

三水健力宝星

1994年8月28日,正是健力宝十周年纪念日之际,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09号小行星命名为“三水健力宝星”,这是全球第一颗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星星。中国人以自己的成就将自己企业的名字镶嵌在宇宙之中!

实用天文学

实用天文学是天体测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球面天文学为基础,研究并测定地面点坐标和两点之间的方位角,其中包括测量原理的研究,测量仪器及其使用,观测纲要的制定,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其误差改正等。

水星

水星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比月球大1/3,它同时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水星目视星等范围从0.4到5.5;水星太接近太阳,常常被猛烈的阳光淹没,所以望远镜很少能够仔细观察它。水星没有自然卫星,唯一靠近过水星的卫星是美国探测器水手10号,在1974~1975年探索水星时,只拍摄到大约45%的表面。水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赫耳墨斯)。他是罗马神话中的信使。因为水星约88天绕太阳一圈,是太阳系中公转最快的行星。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Unicode),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前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

水内小行星

水内小行星是被设为轨道在水星以内的小行星,与太阳距离介乎0.08至0.21个天文单位之间,其英文名称来自祝融星(源自罗马神话的锻冶之神“Vulcanus”)。一个假设出来的水内行星,去解译水星近日点的移位现象。该天体已被广义相对论所推翻。

到现时为止,虽然美国太空总署进行多次搜寻,但尚未有任何水内小行星被发现。此类搜寻因为太阳强光的影响,是极难进行的。纵使真的存在,根据预测它们的直径也不会超过60公里,否则在之前的搜寻中早已被发现。

人们搜寻过的空间在重力上是稳定的,因此认为此等小行星有可能存在。在太阳系其他稳定的地带也可以找到天体,还有水星表面满布的环形山可以说明,早期的太阳系有可能存在大量此类小行星。

水瓶座计划

这个计划在1960年承接了怨恨计划的工作。另一种说法是这个计划承接了信号计划的工作。这个计划由中情局(CIA)和MAJI掌控,除了目的与怨恨计划的目的相同之外,并更进一步地收集过去两万五千年来外星人与地球人类互动的历史资料记录。这个计划至今仍在进行中。有一种说法是:柏拉图计划、西格玛计划、红光计划、与雪鸟计划都是由水瓶座计划衍生而来的。

参宿六

参宿六,猎户座k星,西名Saiph,意思是“剑”全天第55亮星,视星等2.06等,绝对星等-7.0等,距离2100光年,是颗B0.5Ia型蓝白色亮超巨星。光度为太阳的50000倍。

狮子座

狮子座也是黄道星座。由于岁差的缘故,在四千多年前的每年六月,太阳的视运动正好经过狮子座。(现在的六月,太阳的视运动已经到了金牛座与双子座之间)那时,波斯湾古国迦勒底的人民认为,太阳是从狮子座中获得了很多热量,所以天气才变得热起来。古埃及人也有同感,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许多狮子都迁移到尼罗河河谷中去避暑。

古埃及对狮子座非常崇拜,据说,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就是由这头狮子的身体配上室女的头塑造出来的。狮子座里的星在我国古代也很受重视,我国古人把它们喻为黄帝之神,称为轩辕。

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周期约为33年。

蛇夫座

蛇夫座(11月30日至12月17日)是赤道带星座之一,从地球看位于武仙座以南,天蝎座和人马座以北,银河的西侧。蛇夫座是星座中惟一一个与另一星座-巨蛇座交接在一起的,同时,蛇夫座也是惟一一个兼跨天球赤道,银道和黄道的星座。蛇夫座既大又宽,形状长方,天球赤道正好斜穿过这个长方形。尽管蛇夫座跨越的银河很短,但银河系中心方向就在离蛇夫座不远的人马座内。银河在这里有一块突出的部分,形成了银河最宽的一个区域。

另外,虽然黄道穿越蛇夫座,但蛇夫座却不属于黄道星座。每年约11月29日,太阳从蛇夫座穿越,直至12月17日进入人马座为止。黄道上没有节气点在天蝎座却有大雪节气点在蛇夫座。

在古代星图中,把蛇夫座画成一个手持巨蛇的人。代表古代神医亚斯克雷比奥斯。蛇夫座中最亮星α,是颗视星等为2.08等的白色巨星(A5Ⅲ),绝对星等为0.96等,距离为54光年。蛇夫座β,是视星等为2.77等的红巨星(K2Ⅲ),距离99光年,绝对星等为-0.1等。在它的东北1°5的地方有一个很大但星数稀少的疏散星团。

火星水手谷

在火星的腹地有一道粗糙的地质“疤痕”,其长度与纽约到洛杉矶的距离相当。火星地壳上这条巨大的断裂带叫做水手谷,它是在1972年由水手九号宇宙飞行器发现的。

由数条平行相接的沟槽组成的水手谷,无论从哪方面相比都使地球上的大峡谷相形见绌。它比大峡谷更宽,更长,更深,年代也更古老,是当之无愧的峡谷之王。

地质学家认为,水手谷大约在35亿年前沿地质断层开始形成。断层是由地质构造变化以及位于西部的塔希斯(Tharsis)巨型火山的不断增长所造成的。当融化的岩石(岩浆)从地壳涌入塔希斯山后,整个地区开始抬升,这时周边的地壳岩石不断被拉伸,直至断裂形成断层和裂纹。

当裂缝展开后,地面就会下沉,就像拱门移动时拱心石就会坠落一样。同时,断层也为地下水的流动打开了通道,它破坏了地表,并且扩大了断裂区域。在水手谷的无数地方,险峻而且较新暴露的崖壁变得很不牢固,由此造成的山崩使峡谷变得越来越宽。

水手谷究竟何时开始停止增长目前还不清楚——因为直到现在有些地方仍有小型的山崩出现。但是它的主要活动大致在20亿年前就告一段落。

双子座

双子座星(卡斯托,中国古代称为北河二):这是一个著名的六合星系统,但其中只有三颗用望远镜能看到。实际上,用望远镜看到的每一颗星本身都是一个双星系统,但其中的伴星与主星相距太近,无法把它分辨出来。双子座alpha星的子星A是+1.94等星,其中的主星和伴星大小和亮度都接近,双子座alpha星的子星B距A3.9弧秒,它的两颗子星也很相似,星等为+2.92等。双子座alpha星的子星C与前两星相距72.5弧秒,这是一对红矮星,星等为+9等。

星云物质围绕在一颗大质量、炽热,显然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年轻星球,泄漏机密的红色辉光,在恒星明亮的中心区两侧告诉我们,那里有大量的氢原子被来自于恒星看不见但强烈的紫外光照耀激发。然而,星云的主要颜色仍是蓝色,这是尘埃颗粒反射星光的特征。影像中也能看到由尘埃与冷却的分子气体组成的黑暗遮蔽云气,并引领我们的视觉感官去看出其它旋绕而具想象空间的形状。红外线观测显示这个星云可能包含了复杂的碳分子。这里所示的彩虹星云大约有6光年大小。

双重星系

双重星系是两个星系组成的集团。粗略分远距双重星系、相互作用星系和碰撞星系3类,可包括各类星系。M51和它的伴星系是著名的相互作用星系。

当两个星系接近时,如果有另一个星系经过,将会带走轨道运动的能量,使两个星系更加接近,有时会无法逃脱对方的引力圈,这样便会诞生双重星系。当然也有一诞生时就是双重星系的情况。如果星系是以类似星球那样的点状存在的话,则两个星系会一直在对方周围绕行。可实际上,星系的恒星或气体所占据的空间会越来越扩展,包围星系圆盘的晕圈上虽有庞大的质量,但也有可见光无法看到的“暗物质”,因此,两个星系最终会合而为一。

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行雨不象狮子座流星雨的极大持续很短,双子座流星雨的极大期将有一天,因此世界上任何位置的观测者都有机会看到极大。极大时每分钟有两颗群内流星。

19世纪中叶才出现,而且一开始时流量较低,每小时有10~20颗。从那以后,每年它的流量都在增加,目前已成为每年主要的流星群了。1998年人们观测的双子流星群达到每小时ZHR=140颗。在极大时,观测条件不错的观测者可以看到比较多的流星。

自从1862年人们注意到双子座流星群后,就一直在寻找它的母彗星。直到1983年,卫星才发现了与它有相同轨道的不是一颗彗星,而是一个石质的小行星。编号3200 Phaethon。这个小行星的周期为1.4年,轨道很扁,最近离太阳0.15天文单位。1997年12月它经过地球附近时距离我们只有0.31天文单位。

人们一直在争论Phaethon到底是一个小行星还是一个彗星。它的光谱看上去象石质小行星,但轨道却很象彗星。它经过太阳旁时没有出现彗尾,但却有碎块产生,形成了流星雨。通过分析双子火流星的照片,科学家们估计出双子流星物质的密度为1-2m/cc,比标准的小行星的3gm/cc的密度要低,但却比彗星0.3gm/cc的密度大几倍。有人认为Phaethon是一个耗尽的或休眠的彗星,外表面积聚了厚的行星际尘埃。因此它会有小行星的外表,却有彗星的内核。

史密松森星表

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的星表是从早先编辑的天体位置表中汇整而成的,但只收录到光度9.0等且自行运动已经精确测量过的恒星。他与HD星表有大量的重叠性,但没有自行资料的就被删除了。原本的恒星位置使用1950.0分点来标示,但最后一版已经改用2000.0分点。SAO星表较大的变动是增加了一些HD星表没有的资料:恒星的自行,因为这是很有用的资料;与HD和Durchmusterung序号的交互参照,在最后的一版中仍然被保留著。在这份星表中的恒星都冠上字母SAO,再跟随著序号,总数为258997颗。恒星以赤纬分区,每10度为一区共分为18区,在每一区中的恒星,依照赤经位置来排序。

摄影星表

摄影星表是国际合作的CarteduCiel计画的一部分,测量亮度在11.0等以上恒星的位置和给予标记。已完成的总数超过4600万颗,其中有些已经按达13等。这个计划开始于19世纪末期,在1891至1950年间,由少数几个机构在没有经费补助下进行观测,将整个天球以赤纬区分为约20个责任区,由每个天文台担负责任区的摄影与位置测量。这些天文台都使用相同的标准设备,所以每一张乾版拍摄的都是相同的尺度:60秒角/厘米,并由美国海军天文台负责维护与编辑目录的工作。最新的版本是2000年版。

石申环形山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为了纪念石申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石申环形山”。石申环形山位于月球背面西北隅,离北极不远,月面坐标为东105°、北76°,面积350平方公里。

目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共有五座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它们是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万户环形山。前4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万户则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身尝试用火箭飞行的人。

沙漏星云

沙漏星云它很像古代记时用的沙漏。它是一个位于南三角座,距离地球8000光年之遥的奇特的行星状星云。

对产生这个行星状星云的恒星来说,它的来日的确是不多了。当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用完它中心的核燃料后,会经过这种短暂但很美丽生命终结阶段,在它抛出外层的气壳后,它的核心成为一颗逐渐冷却和慢慢变暗的白矮星。天文学家最近利用哈伯望远镜,对这类行星状星云拍摄了一系列影像,包括上面这张沙漏星云的影像。在这张影像中,可以看见发出红色辉光的氮气、绿色的氢气和绿色辉光的氧气,而这些多彩气体组成沙漏壁上的细致环状结构。经由这些前所未见的哈伯望远镜高解析度影像,天文学家得以一窥这类星云产生过程的惊人细节,对了解和解开行星状星云的多样性、复杂形状和对称性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2003年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工作在波长为3~180微米的红外波段,以取代先前的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虽然不比它口径大很多,但得益于红外探测设备的快速发展,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高。2003年8月25日,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由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后方、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并以每年0.1天文单位的速度逐渐远离地球,这使得一旦出现故障,将无法使用航天飞机对其进行维修。

苏梅克的发现

1993年S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帕洛玛山天文台,卡洛琳·苏梅克正在检查观测胶片,胶片上记录着天秤星座一带的天区情况。木星也在这一带运行。忽然,卡洛琳从胶片上发现一个长方形的露光影迹。卡洛琳发现在前后两张胶片上都有这个影迹,而且它在星空背星上有位移。这位女士猜想这是一颗被“压扁”的彗星。由于他们使用的天文望远镜口径仅46厘米,分辨率不够大,于是马上请求美国基特峰天文台詹姆斯·斯科特给予观测证认。S月26日,斯科特使用90厘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观测,证实是一颗彗核已经分裂的彗星。“苏梅克M利维”9号彗星的名字代表了三位发现者。苏梅克代表尤金·苏梅克和卡洛琳·苏梅克,他们是夫妇。利维代表戴维·利维。这是他们合作发现的第9颗彗星。

生光

天文现象,发生于日全食和月全食过程中。对于日全食。食甚后,月亮相对日面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全食阶段结束的时刻。对于月全食。食甚后,月亮相对地球本影继续往东移动,当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全食阶段结束的时刻。

“生物圈”2号构想

1991年9月17日,来自美、英、德和比利时等国的4男4女进入“生物圈”2号,进行两年的全封闭研究。这8位志愿者在两年中除依靠外界7兆瓦发电厂供电外,其余一切都要按“生态系统”的“循环”准则,实行完全的自给自足。两年中,除伯恩特被脱粒机划伤手指暂离治病外,无一人离开过这玻璃城堡一步。这项计划的第二批研究人员已经进入。

从现实看,“生物圈”计划的构想,与大型航天器的密闭生态型生命保障系统有不谋而合之处。所以美国政府对“生物圈”2号极为关注,并进行了严格的督察。专家普遍认为,在太空中,生物圈肯定要比冷冰冰的全金属轨道站要舒适得多,而且最大的优越性是不需或极少需要物资补给。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生物圈”二号未能完成科学家们设想的试验计划,并在1996年宣布提前结束了实验。

射线

γ射线是因核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均可产生γ射线。当γ射线通过物质并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三种效应。原子核释放出的γ光子与核外电子相碰时,会把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电离成为光电子,此即光电效应。由于核外电子壳层出现空位,将产生内层电子的跃迁并发射X射线标识谱。高能γ光子(>2兆电子伏特)的光电效应较弱。γ光子的能量较高时,除上述光电效应外,还可能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γ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均有改变,从而产生康普顿效应。当γ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静质量的两倍时,由于受原子核的作用而转变成正负电子对,此效应随γ光子能量的增高而增强。γ光子不带电,故不能用磁偏转法测出其能量,通常利用γ光子造成的上述次级效应间接求出,例如通过测量光电子或正负电子对的能量推算出来。此外还可用γ谱仪(利用晶体对γ射线的衍射)直接测量γ光子的能量。由荧光晶体、光电倍增管和电子仪器组成的闪烁计数器是探测γ射线强度的常用仪器。

通过对γ射线谱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级结构。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

射电星系

射电星系是指有明显的射电辐射的星系(10~10赫范围****电功率为1037~1041尔格/秒)。射电星系大多是椭圆星系(E)﹑巨型椭圆星系(D)。

探测到射电辐射的星系。一般的星系都有射电辐射。通常系指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比一般1的星系强102~106倍)的星系。射电星系的射电连续谱一般为幂律谱,且有偏振,谱指数平均为0.75。射电辐射具有非热性质,起源于相对论性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同步加速辐射。有些射电星系的射电辐射流量和偏振常有变化。射电星系的射电形态多种多样,可分为致密型、核晕型、双瓣型、头尾型和包含多个子源的复杂性。射电星系大多为椭圆星系、巨椭圆星系和超巨椭圆星系。射电星系的光谱很像塞佛特星系,多数类似于Ⅱ型塞佛特星系,少数类似于Ⅰ型塞佛特星系。不过,塞佛特星系却是旋涡星系。射电星系同其他也发出强烈射电辐射的星系,如类星体、N型星系、塞佛特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等的关系,尚有待研究。有些射电星系还发出强烈的红外辐射和X射线。

射电望远镜

接收天体射电波的仪器,统称为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常按天线的结构,分成几个类型:抛物面天线射电望远镜、射电干涉仪、甚长基线干涉仪和综合孔径系统等。射电望远镜主要由定向天线或天线阵、馈电线、高灵敏度接收机和记录仪或示波器组成。天线阵将收集到的天体电波,经过馈电线送到接收机上。这架接收机同日常收音机的原理相似,实质上也是个放大器,它首先将微弱的天体电波高倍放大,再进行检波,让高频能量转变为低频形式,最后送到记录仪器上记录下来,或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为了要确定天体电波的强度,必须加一个强度已知的比较源,如噪声发生器或石墨热源,适当时将比较源讯号输入接收机,以便比较。

射电望远镜的天线

这种天线看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碗”。天线用金属制成,而且可以转动,以便指向天空的任一方向,并能进行跟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可动抛物面天线射电望远镜的天线直径已达到100米。一般说,天线的直径愈大,接收的射电波愈多,而且分辨率也愈大。人眼能够看得清、分得开的两个物点的角距大约是1角分(1度等于60角分),如果两个物点靠得很近,它们的角距小于1角分,那就分辨不出来,只看成是一个物点。因此1角分就是人眼的分辨率。如果用光学望远镜去看物体,分辨率就会大得多;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分辨本领越高。若用口径为12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去观测,分辨角约为1角秒(1角分等于60角秒),比人眼的分辨率要高60倍。它的可动部分重3200吨,100米直径天线的分辨率约为33角秒,相当于从125米外看一枚2分硬币。

四大天文发现

20世纪60年代有4项被认为特别重要的发现,它们是:星际分子、类星体、微波背景辐射和脉冲星。它们被誉为是60年代中的四大天文发现。这四大发现都是通过射电天文手段和方法取得的。其中的两项,即微波背景辐射和脉冲星,发现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星际分子:196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星际羟基分子,此后,陆续发现大量星际有机分子。类星体:荷兰科学家施米特首先于1963年在美国发现。现在发现的类星体总数已有好几千个。微波背景辐射:两位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65年发现。脉冲星是1967年,英国科学家休伊什和贝尔发现。

锁眼星云

NGC3372又称锁眼星云,它是濒临死亡的恒星,在前二个世纪猛烈地抛出的尘埃和云气。

19世纪时的夜空中,海山二星是发光能力最高的数颗恒星之一,在这张图像里,它是位在星云中心的亮星。这张照片是由蓝、绿、红等三波段的影像组合出来的,其中蓝光是炽热的氧所发出的辐射,绿光是中温的氢的辐射,而较低温的硫发出了红光。现在海山二星在大量尘埃的包围之下,变得非常暗淡,但是位在船底座这颗恒星,仍然是一颗可以用双筒望远镜观赏的南天恒星。

疏散星团

疏散星团形态不规则,包含几十至二、三千颗恒星,成员星分布得较为松散,用望远镜观测,容易将成员星一颗颗地分开。少数疏散星团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如金牛座中的昴星团(M45)和毕星团、巨蟹座中的鬼星团(M44)等等。

在银河系中已发现的疏散星团有1000多个。它们高度集中在银道面的两旁,离开银道面的距离一般小于600光年左右。大多数已知道疏散星团离开太阳的距离在1万光年以内。更远的疏散星团无疑是存在的,它们或者处于密集的银河背景中不能辨认,或者受到星际尘埃云遮挡无法看见。据推测,银河系中疏散星团的总数有1万到10万个。

疏散星团的直径大多数在3至30多光年范围内。有些疏散星团很年轻,与星云在一起(例如昴星团),甚至有的还在形成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