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文天祥集
279313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抵御外侮、坚贞爱国是南宋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陆游的诗,辛弃疾、张孝祥、张元等人的词以及陈亮的散文,对这个主题都有深刻而广泛的表现。文天祥则用自己的生命唱出了这个时代主题的最强音,他的忠烈义举与爱国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仰并激励着后人。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成进士,对策集英殿,理宗把他的卷子取在第一名,为状元。南宋亡后,坚贞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九日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年四十七。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恪守尽忠尽孝,以诚信为立人之本是他至死不渝的行为准则。对文天祥早期思想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的父母,一是他的老师欧阳守道。文天祥父亲文仪,字士表,号革斋。文天祥《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说:“不肖孤闻之诸父,先君子幼颖慧,器质端重,进止如有尺寸。”文天祥的母亲曾氏,文天祥的弟弟文璧在《齐魏两国夫人行实》中说她“生有挚性,事舅姑尽孝,相夫子以俭勤,自奉极菲薄”,文天祥则回忆说“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邳州哭母小祥》)。文天祥二十岁在家乡白鹭洲书院肆业于欧阳守道之门。《宋史·欧阳守道传》说:“少孤贫,自力于学。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淳厚、传统的家庭与师道渲染奠定了文天祥后来的思想基础,也是他诗、词、文爱国坚贞主题的渊源。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文天祥往皋亭山会见元军统帅伯颜,被拘留。这是他第一次被捕。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元军追及,第二次被捕。与此相联系,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可以划分为德祐前后两个阶段。德祐以前诗歌,流传至今的,约有二百四十多首,大多为题咏酬应之作,与当时一般文人诗并没有什么两样。一些登临写景篇什,能借眼前景写心中情,流露出自己对时局的忧患,是其中的佳构。德祐以后,社会形势有如翻江倒海,文天祥亲身体验了国破家亡之痛,其诗歌无论在题材还是在风格上都与前期迥异。细论之,这一阶段又以五坡岭第二次被捕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者抱定复兴社稷信念,诗歌体现了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期,复兴大业落空,作者孜孜以求唯在“正首丘”、“从容取义”等民族、人格精神,诗歌风格则更加凄厉、悲壮。文天祥自德祐后所作的诗,加上在大都狱中所集二百首五言杜诗,共五百七十多首。总的说来,这时期作者是以状元宰相、亡国忠臣的身份而不是文人身份写诗,诗歌感情激烈、奔放,主题单一、明确,那就是抗元救国,忠贞不屈。

关于文天祥诗歌的解评有两点必须说明一下:第一,文天祥不少诗歌有序言,有的序言还很长,有的不仅有序言,而且还有后注,这些序言或后注与诗往往互相映发,不可分开,我们在解评时也尽量作了详细解析;第二,文天祥有不少诗歌是组诗,有的全选了,有的选了其中的几首,不论是全选还是选了其中几首,解评时,有小标题的从小标题,没有小标题的一律用数字按照自然顺序标出,以便阅读。

文天祥词作不多,可确定的有七首。本集所选的五首词,或歌咏古代女子之贞节以见其不贰于元的民族气节,或歌咏古代忠烈义举以见其威武不屈的英雄人格。无论内容还是词风,都与其诗歌相去不远。文天祥不以词名家,他是南宋末世最有成就的诗人与散文家。文天祥散文举凡奏章政论,铭箴哀诔,序跋游记,应有尽有,众体皆备。语言晓畅,条理清楚,感情充沛是文天祥散文的基本特征。《〈指南录〉后序》、《文山观大水记》、《萧氏梅亭记》、《衡州上元记》等是其中的名篇。

此次我们解评的文天祥作品,主要以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文山先生全集》为阅读底本,同时参照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以及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宋文》等书。在解评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黄兰波先生选注的《文天祥诗选》,邓碧清先生译注的《文天祥诗文选译》等著作,获益良多,在此谨致以由衷的感谢。这次解评文天祥作品,限于篇幅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我们选择了文天祥诗132首,词5首,文10篇。末附“文天祥年谱简编”、“文天祥著作主要版本”、“文天祥研究重要著述”以及“《文天祥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等助读资料四种。限于水平,其中注释、解析方面存在的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方家与读者朋友的指正。

吴言生 朱大银

2008年7月于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