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边墙、边城是三位一体的防御设施。边关即雁门关,边墙即雁门关长城,边城包括代州古城、新旧广武城等。边城中最重要的就是代州古城了。
1.赵国故城
据《山西通史》载,代州古城最早由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所建。城址就在今代州古城西7.5公里处的古城村。
雁门在春秋时期为晋国北部门户,战国时期为赵国北部边防重镇。由于战国初期,七雄争霸中原,赵国无暇北顾,北方的楼烦、匈奴、柔然等少数民族乘隙发展壮大,并南下至恒山附近,占据今山西北部地域。赵肃侯为加强北部边防,曾在雁门山上大规模修筑长城。到赵武灵王时期,他一方面推行军事变革,整肃军队,另一方面则积极进行军事防御设施建设,其中雁门关下广武古城的建设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代县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筑城活动。由于时代久远,这座古城的规模、建制、格局已无从考究。不过,从现存的遗迹上看,它当时已具相当规模。
赵武灵王建起的这座古城,历经秦、两汉、曹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十几个王朝的轮番统辖。至北魏熙平(516—518)年间,由于大地震的破坏,这座古城才被迫由古城村迁往东面的上馆城,即今日的代州古城。原古城日渐没落成一个遥远的历史名词。
沿着108线走进2000多年前的赵国故城,我们的心中除了感慨还是感慨。赵武灵王亲手建造的这座,曾在历史上出尽风头的辉煌古城,已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现在的古城村已看不出一点远古城堡的样子。我们站在村中的大街上,望着村小学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竟一点也不会想象到2000多年前这里是怎样的金戈铁马、杀声震天。
赵武灵王之后,这座古城还接待过一位开国君主,他就是在白登之围中吃尽了苦头的汉高祖刘邦。如果刘邦在代州古城稍微冷静一些,如果刘邦能虚心接受谋士娄敬的建议,也许历史就会发生改变。
白登之围战役爆发后,刘邦为了与匈奴进行最后的决战,亲率大批幕僚进驻雁门关下的代州古城。那是代州古城历史上最为风光的一段时光。全副武装的汉军挤满了古城的大街小巷,如云的军帐遍布古城四周,古城城墙上是猎猎作响的汉军大旗。
匈奴冒顿单于为引诱汉军出关决战,故意示弱于汉军。刘邦不知是计,决心度关北伐。这时,刘邦幕僚中一个名叫娄敬的谋士拦住了刘邦出发的马头。娄敬认为匈奴主力未遭重创,汉军贸然出战恐遭不测。刘邦气势正盛,一听娄敬的逆耳之言,勃然大怒,喝令士兵将这个大逆不道的家伙打入古城的死囚牢里,待大军得胜还朝时,再处置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刘邦率大军越过雁门关北击匈奴,于是便发生了前面叙述的让刘邦颜面尽失的白登之围。陷入绝境的刘邦自然而然想起了关在古城里的那个名叫娄敬的谋士。娄敬在古城里对他说的话犹在耳边回荡。刘邦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歉疚。因此,当汉军靠陈平之计死里逃生后,刘邦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被关在代州古城里的谋士娄敬。刘邦不仅马上放了娄敬,还提拔娄敬为建信侯,并赐娄敬姓刘。这个一直不走运的倒霉蛋一夜之间成了大汉朝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赵武灵王、刘邦之后,广武古城里还出现过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三国时期的雁门郡太守牵招。牵招,字子经,河北武邑县人。魏文帝时以右中郎将衔出任雁门郡太守。当时的雁门郡治所就设在今日的广武古城。广武古城是曹魏政权防御鲜卑的北部重镇。牵招担任太守后,一边教郡民战阵,积极备战,一边又让500乌桓人为哨探,敌人一有动静,消息便马上传入广武古城内,于是牵招率兵迎击,敌人屡被击败。他还利用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弱化鲜卑力量。当时鲜卑大人步度根因与轲比能矛盾尖锐,便率部众三万余户前来归附。牵招便趁鲜卑内部分裂之机,亲自率大军出雁门关北伐鲜卑,于大同西大败轲比能,促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归魏,边境遂安。除打仗外,牵招还是一位十分能干的官员。当时的广武古城人口众多,但井少,而且井水又苦又咸,牵招便决定将雁门山上的泉水引入广武古城內。他亲自勘察地形,组织军民凿通水渠,引泉入城,彻底解决了军民的吃水问题。我们直至现在还能看到古城村北面那条荒废已久的雁门渠。牵招还十分重视教化作用,修建学校,大兴儒风。魏明帝即位后,牵招被赐为关内侯。牵招守御雁门郡前后十二年,威震边塞内外,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边郡太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