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的南极探险活动中,英国著名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和他的探险船“持久”号是令人难忘的。虽然沙克尔顿不是首次登上南极点的勇士,也没有实现他横穿南极大陆的理想,但是,他和他的同伴进行的那次失败的南极探险旅行,在人类征服南极的历史上堪称为一次壮举。
1874年沙克尔顿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一家海事船运公司做见习水手,从此便深深地爱上了航海,并决心终生从事航海事业。后来,他参加了著名探险家斯科特的探险队,乘“努力”号赴南极探险。这次探险活动的目标是,向南极点逼南极近,不过,年轻的沙克尔顿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因为他途中染上坏血症,不得不离开探险队,回到了英国。
沙克尔顿壮志未酬,但他确立了一个信念:总有一天,他要率领探险队去征服那个令人神往的冰雪世界。
1907年,沙克尔顿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他凭着曾做过斯科特船长的探险队员,自行组成了一支探险队。1909年1月,沙克尔顿探险队向南极挺进。一路上,猛烈的极区暴风雪几度使探险队陷入绝境,加之食品不足,队员们体力不足,又有人受伤,只好收兵回师。这次探险虽然没有到达目的地,但他们在南极大陆上顶风冒雪,忍饥挨饿,向南极腹地跋涉了2700千米,这在当时探险家的行列中是成绩最为显赫的。
1911年12月14日,当沙克尔顿听到阿蒙森探险队首次成功地到达了南极点后,确立了新的探险目标,他要率领探险队徒步横穿南极大陆,从南极大陆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1914年10月,沙克尔顿率领他的探险队员到达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他计划从这里出发,实现他多年的夙愿。探险队乘坐的是一艘坚固的木壳帆船,船名叫“持久”号。船长弗兰克沃斯利有丰富的航海经验。探险队先乘船到达大西洋的威德尔海,在那里登陆,开始穿越南极大陆的探险旅行。他们计划用五个月完成探险任务。11月,“持久”号抵达福兰克群岛中的南乔治亚岛,经过几天补给休整,继续前进。航行第三天,“持久”号进入浮冰海域。起初,“持久”号还能左闪右躲,在浮冰中挤出一条航道,慢慢前进。但是没多久,越来越密集的冰块堵住了前进的道路。最后,被大块大块的浮冰紧紧地围困住,无法航行,只好随冰漂流。这时,“持久”号离登陆地点只有25海里,但因被浮冰围住,无法行动。沙克尔顿意识到,船再也无法航行了,唯一的办法是就地准备越冬。就这样,原先还在海上航行的“持久”号,现在成了探险队的“越冬船”。
由于探险队带的食品、燃料比较充足,队员们的身体也还好,南极的冬季总算平安度过了。第二年四月,“持久”号开始随着浮冰向南漂移,不久,冰面上随着噼噼啪啪的爆响声,裂开了一道道裂缝,解冻的季节终于来到了。然而,冰的解冻带来了新的麻烦:船的周围冰越来越薄,人无法在冰上行走,也无法狩猎获取食物。船四周的冰块磨碾挤压,船体在冰块挤压下,出现裂缝、漏洞,直至后来人员已经无法继续留在船上,被迫弃船到较厚的冰块上安营扎寨。
第二天一早,沙克尔顿组织探险队员们把船上的救生艇卸下来,然后利用救生艇把船上的物品搬运到约九海里之外的一块又大又厚的浮冰上,建立营地。根据经验浮冰越老就越结实,沙克尔顿判断,这块浮冰起码形成两年以上。大家给这个新“家”起了个新名字,叫它“大洋营地”。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从“大洋营地”返回“持久”号,希望把更多的补给品搬到“大洋营地”去。
总算走运,他们把好几桶黄豆、果酱和猪油等生活用品运回到“大洋营地”。终于,“持久”号因进水太多而沉没了。
没有过多长时间,“大洋营地”所占据的浮冰也开始破裂。到12月底,浮冰破裂得愈加厉害,沙克尔顿决定撤离“大洋营地”。探险队员们只好带着能带走的物品开始了艰苦的冰上跋涉。后来,终于又找到一块较老的浮冰,暂定为自己的新营地,大家叫它“大西洋营地”。
但是,好景不长,“大西洋营地”周围的情况越来越不妙了。浮冰挟带着碎冰块发生互相错动,浮冰上的裂口越来越大,看来,把救生艇放到水里已是刻不容缓了。沙克尔顿把队员分成三组,分别乘三只小艇,开始了茫茫冰海上的漂流。
1916年4月的一天,探险队员们登上了象岛。到此,沙克尔顿和他的探险队在南极冰海上已整整漂流了497天。这在人类航海探险史上最为罕见的。
在象岛上,探险队员们不能坐以待毙。看起来,要想获救,只能靠自己。沙克尔顿挑选了四名身体强壮的队员,经过两个星期的海上颠簸,找到一个海湾,又经过长途跋涉,看到一艘捕鲸船。在智利政府的帮助下,人们用了100多天时间,分几次把其他遇险人员全部救了出来。这次举世瞩目的远征虽没达到目的,却向世人证明:一个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生愿望,就能战胜种种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摆脱厄运。正是沙克尔顿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使得他们成为那个时代传奇式的英雄。他们不畏艰险的品格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在沙克尔顿的身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近乎悲剧的事件,最终变成了一个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