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乘风御波
27951700000009

第9章 木板船与风帆

人们对独木舟和筏不断地进行着革新,结果出现了新型的木板船。

由独木舟和筏发展到木板船,这是造船史上的飞跃。它开辟了航海史上的新时期。

木板船的出现可能是很久远的事了,至少不能晚于夏朝(约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在河南偃师县的二里头夏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夏代的铸铜和冶炼作坊,及青铜锛、凿等工具。说明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夏代生产力进入飞跃发展阶段。

这时也有了规、矩、准绳等木工生产工具。夏朝建造木板船的条件是不成问题的。据传说,黄帝的大臣共鼓和货狄发明了舟,颛顼发明了桨、篙,帝喾发明了舵和橹,尧发明了纤绳等等。我们可以知道这些航海工具是在长期实践中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一个人的独创。

造船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木板拼装船必然结果。到了商代,奴隶们已能制出重达875千克的有精细花纹的后母戊大方鼎了。从商代的遗址看,当时已能建造宫室、楼房、城墙,有锋利的青铜切削锯刻工具,用青铜制成的斧刀、锯、凿等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制造大批木板船成为可能。

后母戊鼎的来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重875千克,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有了相对过剩,接着就会出现商品交换和货币。1980年,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发现了12枚仿制的骨贝和石贝,说明夏代就已有了商品交换。到了商朝,已能利用舟船进行商业活动。据上海博物馆所藏殷商时饕餮纹大铜鼎的一个铭文“荡”字,可知当时商品交换和水上运输的关系。这个字形是告诉人们在木板船上乘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以手执楫在撑船,一个人挑着贝币或货物。说明当时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已需要经常使用木板船了。

在河南安阳商朝遗址及墓葬中都出土过许多海贝、象牙、鲸鱼骨,这些都是海中产物或海外交换而来的产物,再从甲骨文的几个舟字字形分析,商朝的船只已脱离了独木舟阶段而进入木板船阶段。

伴随着木板船的产生,它的缺点也日益凸显出来,就是抗风能力较差,于是帆应运而生。

关于帆的发明。传说夏禹作帆。

禹是受到一种叫鲎鱼的启发。鲎鱼的形状很奇特,身体扁而宽,眼睛长在背上,嘴长在肚腹之下,而背上生有高2米多的鳍。每当有风吹来的时候,鲎鱼的鳍就高高挺起,它能借助风力前进,没有风的时候,它的鳍就收拢起来了。在鲎鱼鳍的启发下,人们就发明了帆。不论自然界是否有这种借助风力游泳前进的鲎鱼,但是帆的发明,肯定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是劳动实践的结果。他们已知道借助自然风力帮助自己的航行了。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