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7966700000036

第36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1)

导言

没有哪一种哲学或理论学说,能在现代世界上留下如此深重的影响有如马克思主义。它在俄国长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在中国传播、发展了近百年,从根本上影响、决定和支配了十几亿人和好几代人的命运,并从而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必备思想条件,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思想、******理论之河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在全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上,揭示了其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性,论述了共产主义制度胜利的必然性,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求得彻底解放指明了斗争方向。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而取得的。

马克思主义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80多年的历史实际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在于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他领导俄国人民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革命,领导中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伟大的人民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诞生在欧洲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花在距其遥远的东方中国结出了丰硕的实践之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结合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理解、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观点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三个代表”更是把马克思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介绍、编译和出版,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和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带来了希望。《共产党宣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大地上出现时,就如同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给渴望翻身解放的中国劳苦大众,带来了福音和美好的理想,它教育和启蒙了一代代追求真理的人们,为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而献身,也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锐利武器。实际上,近百年的中国革命斗争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犹如黑暗中出现的一盏明灯,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马克思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介绍、编译和出版,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甚至带着不少传奇色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郑重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是与一百多年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相伴随。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分不开的,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宣传分不开。

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把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一项大事来做。建国以后,党又组织了全国的编译力量,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提到党的工作日程上来。江****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介绍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和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欧洲产生了。但是,它在中国的传播却是较晚以后的事。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真正广泛传播于中国,促使中国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特别是1919年我国的五四运动以后开始的。但这并不是说,在这以前,中国人就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学说,事实上,从19世纪末期起,就有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记载。这些记载在1917年以前虽然是零星、并不系统的,却一直延续不断,而且愈来愈多,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工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缺乏必要的条件,中国的一些有见识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看到资本主义的许多弊病,产生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疑虑。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的各个政治派别纷纷从事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和介绍,企图从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学说正是作为欧洲社会主义的一个派别在这个时期被介绍到中国来的。

从1899年到1917年这十八年间,从中文书刊上看到,有人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的词语。那时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克司”、“麦喀”等,把恩格斯译为“恩格思”。而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济贫之说”等等。把马克思所领导的第一国际称为“万国工人总会”。

在清末译介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学说的高潮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人士以及其他进步的知识分子,便开始向国人译介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理论,甚至极少数西方殖民者也在不经意间译介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迄今为止有据可考的历史资料显示,在我国最早译介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的是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 1845-1919)。英国社会学者企德(B. Kidd)所著《大同书》(Social Evolution)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李提摩太和蔡尔康译介此书,在1899年2月至5月间,连续刊登在传教士所办的广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上。李提摩太本是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华,在中国活动达45年之久,多次插手中国内政,是一个典型的殖民主义者,却在“推广基督教义”间译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提及马克思是“社会主义泰斗”。1903年和1904年,在同一刊物上简要地转述了《资本论》的某些观点。在此期间,外国学者论述马克思的著作也逐渐被引进翻译出版。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第一个译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首推赵必政。1903年2月,由赵必政翻译的日本福井准造著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广智书局出版。该书在介绍社会主义思潮的同时,介绍了马克思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他认为《资本论》是当代伟大的著作和社会主义的根据。书中摘译了《共产党宣言》最后一段话,还介绍了马克思的许多重要著作,如《哲学的贫困》(当时译为《自哲理上所见之贫困》)、《共产党宣言》(当时译为《共产主义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当时译为《经济学评论》)和《资本论》等。随后,梁启超、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更多地译介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他们所办的广智书局为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学说作出一定贡献。

1905年11月,同盟会在日本的机关刊《民报》第2期,发表了蛰伸(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其中提到马克思的《资本论》。朱执信不仅堪称中国介绍《资本论》的第一人,也是十月革命以前在中国“宣传、介绍《资本论》最突出的一位”。

中国第一位摘译《共产党宣言》的也是朱执信(1885-1920)。他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的得力助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重要理论家。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1912年《新世界》第2期朱执信发表了署名蛰伸的译述《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即马克思)之学说》,其中有《资本论之概略》的论述,是我国第一次直接以书名介绍《资本论》的文章。

当时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还有宋教仁,他以笔名“强斋”在《民报》1906年6月26日《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上,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结束语,至今读起来备感气势磅礴:“吾人之目的依颠覆现时一切社会组织而达者,须使权力阶级战栗恐惧于共产的革命面前。盖平民所决者唯铁锁耳,而得到全世也。”“万国劳动者其团结”。

恩格斯著作最早的一篇中译文是在1908年1月5日民鸣发表在日本东京《天义报》上的《共产党宣言序言》,即《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随后,恩格斯的著作也逐渐介绍到中国来,如1912年6月至9月,施仁荣翻译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上海的《新世界》半月刊第3-8期上连载。

当时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和介绍非常肤浅,有些介绍还不准确,甚至有的持不同见解。当时他们是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新思潮、新学派客观地介绍进来的。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马克思主义还只在一般知识分子的小范围中传播,社会影响甚微。不过,从社会效果的客观评价来看,它毕竟起了一种传播信息的作用,使中国人知道了马克思,知道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受到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影响而提出的。他对《资本论》给予肯定的评价:“厥有德国麦克司(马克思)者出,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阐发真理,不遗余力。……遂成为有条理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之所本。”“麦氏之说,则专论资本,谓资本亦为人造,亦应属公有。”马克思派的学说“为多数工人谋其生存幸福也”,是“救拯社会疾苦之学说”。他认为,民生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中国却处于军阀混战的****之中,中国人民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中国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知识分子再度处于迷惘和彷徨之中。于是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再次向西方探求先进的革命理论和真理。大批的革命者,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纷纷赴法、赴德、赴俄、赴英美等国,或勤工俭学或留学求知,志在寻求救民救国的真理。迄至1921年,仅赴法勤工俭学者就达1570多人。他们中不少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大批而有系统地译介马克思主义学说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译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人成为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

二、俄国革命、五四运动对于译介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促进

中国人民找到解放中华民族的革命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的革命,使其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正如******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产生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同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一起,被中国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欢迎、接受、传播、信仰。与俄国曾经经过普列汉诺夫等人的多年介绍、翻译、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具有思想理论的准备阶段不大相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开始便是作为指导当前行动的直接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天所展现的,便是这种革命实践的性格。中国没有俄国那种“合法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等马、恩、列的许多基本理论著作长期以来并无中译本。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当时并没有读过多少马克思的书,他们所知道的,很多是从日本人写作和翻译的一些小册子中所介绍、解说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1919年5月4日,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下,中国爆发了划时代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初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用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力量,因而也就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这期间,很多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被翻译介绍了进来。如,1919年5月食力在北京《晨报》上刊载了《劳动与资本》,即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摘译了《哲学的贫困》等等。

三、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及著作介绍到中国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共产党宣言》以及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等著作,除了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最先有所接触,但未发生重要影响之外,主要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契机,引起少数懂得外文的先进知识分子精英、民主革命先驱的极大重视,他们以浓厚的兴趣组织翻译发行;其中就有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杨明斋、李达和李汉俊等人士。他们人数虽少,但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桥梁,他们的影响犹如酵母,也如星火,在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中间发酵、燎原;在此思想传播的基础上,立即在内忧外患、急需改造的祖国大地,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的政治力量,引起我国空前的历史巨变。正如董必武在上海****一大纪念馆所题:“其始于细,其成也钜。”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他1919年译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1920年3月在北大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从事译编马克思主义著作,在1919年主编《新青年》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他的三万字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与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同年,《晨报副刊》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连载了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即《雇佣劳动与资本》)译文,接着又连载了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即《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译文。1920年,上海《国民》杂志第2卷第3号刊载了由费觉天翻译的《马克思底资本论自序》(即《资本论》第1版序言)。

1920年李大钊亲自非全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包括其中的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科学评价。他提出:现在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改造世界的******,而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评述了近代经济学各学派的观点和地位,揭露了资本帝国主义经济上的掠夺性,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篇文章还介绍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如劳动价值论、余工价值说(剩余价值论)、生产价格论、资本集中与垄断理论等。1922年,李大钊还撰写了《马克思经济学说》一文,简要论述了马克思的主要经济理论。

陈独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的作用也应肯定。1922年,他发表的《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批评》两篇论文,阐述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他称赞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主编《新青年》,推动新文化启蒙运动,掀起五四运动,在革命实践斗争中,总是把文化与政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宣传革命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一大”通过的党纲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基本上是按照马恩《共产党宣言》关于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最先进国家几乎都可采取的措施”。1915年在创办《新青年》时他的民主思想更明确、坚定、系统形成了。这就是他大力宣传“德先生”、“赛先生”,揭示民主与科学大旗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他的思想发展脉络。

陈望道在1920年首先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在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他所译的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就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和上海档案馆,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福音书。这两部伟大著作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与发行,都恰逢中华民族危机转折的关头。《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出版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夜,即1920年春。陈望道早年在日本留学时研读过社会主义理论,回国后积极参加进步思想宣传活动。1920年初,他开始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他躲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除了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还要防备敌人的袭击。他用了三个多月时间译完本书。《共产党宣言》中译单行本第一版印刷1000本,很快赠售一空。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社会主义研究社又于9月出版了第二版。在不到两个月内,《共产党宣言》连续印刷两次,这在马克思著作的出版史上是罕见的。

在这一时期,还有很多共产党人和理论家都积极投身到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如沈****,1921年译列宁的《讨论进行计划书》和《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等书。沈雁冰,笔名茅盾,1920年翻译《共产党的出发点》、《美国共产党宣言》及《国家与革命》等。李达从1921年起至1933年,翻译《唯物史观解说》、《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等马克思主义著作35种,达200余万字。张闻天摘译《共产党宣言》及全译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等。瞿秋白译介了《费尔巴哈论》及《列宁论托尔斯泰》等大批马克思主义学说著作。恽代英译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海《东方杂志》第17卷第19、20号)等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接受、学习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在这一时期首先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对如此求之若渴的经典著作反复阅读,深加思考。在逐渐研读了多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后,思想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也“从此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随后,他回到湖南并领导了自治运动。

******20世纪20年代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说上也起过积极作用。1920年,他在天津被捕,他在狱中开办讲演会,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余工余值说(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集中说”等。

早在20年代初,******就开始发表文章了,在他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参与编辑的《赤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刊物)上,他就发表过短评。回国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他主编的《红星》(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