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时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过去在译介中,主要是由第二、第三种语言转译过来的,对其真意难免有一定的误解和残损,需要翻译工作者以母语直接重译;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著作,数量庞大,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尚未问津,需要认真译介;此外,在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时,如何使其“中国化”是译界认真思考的一大难题。当年严复翻译《天演论》等西方先进作品时,加入不少注解和按语,使其译作适应于中国文化,做到了“中国化”,起到了弘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非常值得今天翻译工作者借鉴。毫无疑问,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在利益多元、文化多元和社会多元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译介和学习世界上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人民有能力有信心吸收和融合外国文化的先进因素,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并使其更紧密地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出更灿烂的中国文化之果,使中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一、马克思经典著作对于加强党建的意义
做好新版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只有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把全党思想统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才能从根本上使我们的队伍加强团结、步调一致、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实施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工程,就是为了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这一战略任务,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深入人心。随着这项重大工程的实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将进一步加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将进一步巩固。
做好新版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的科学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只能在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和与时俱进的辩证运动中获得自身的生命力。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始终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辟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新的实践不断催生新的理论需求,同时使已有的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做好新版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就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随着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普及与深入人心,新的实践经验必将在理论上进一步得到总结、提炼和升华。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必将进一步丰富。
中央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出版工作作为加强党建的重要环节。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要实现中央加强党建的目标,就必须重新审核和修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译文,使译文更加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就必须深入研究和准确阐述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理论上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加强马克思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任务由中央编译局负责,会同思想理论战线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二、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编译与出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出版工作也出现了空前大好的局面。1982年5月,党中央作出我国自行编译新版《列宁全集》(即中文第二版)的决定,1986年党中央批准重新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即中文第二版)的计划,这是我国马克思著作出版史上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意义。这两部全集的出版,是20世纪我国最繁重巨大的马克思著作编译出版工程,标志着我国新时期编译出版工作的迈进。
新版《列宁全集》共60卷,约3000万字,在1984年至1991年间全部出齐。新版是由中央编译局编译,经过15年的努力完成的。在编辑体例、注释资料方面跟第一版有很大不同,增加了大量新文献、译文也是经过校订、精益求精,全面提高了质量,并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991年在庆祝《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60卷出版发行座谈会上,李瑞环给与高度评价,他说:“这是马克思经典著作编译出版的一大成果。它的出版,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国内各项工作,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在新时期显然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长远的更高要求,由我国自行编辑、内容更全、资料齐备的更加完善的新版本就提到了日程上来。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从1995年起开始陆续出版的,计划出版70多卷,总字数约在4000万字左右,要到2020年才能出版《全集》前三个部分的六十卷。这是一项跨世纪的编译出版工程。不仅是跨越世纪的工程,也是跨越多语言的工程。据统计,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用德文写的约占60%,用英文写的约占30%,用法文写的约占5%,其余为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繁重艰巨的编译出版任务。
在进行编译和研究的同时,还将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这将是一个包括一系列多语种、多媒体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数字化资源库,其中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库,以及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献资料库。并要把这个大型网站建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使它成为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和宣传的网上资源中心,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网上信息平台。
三、******著作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1986年,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中央决定,以第二个历史决议为指导,编辑出版了两卷本《******著作选读》,为广大干部群众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思想提供了一个普及读本。
199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前夕,根据中央决定和******生前的遗愿,中央文献研究室修订出版了《******选集》第二版,使这部选集更加完备,不久又根据中央决定,历时7年,编辑出版了八卷本《******文集》。这是继《******选集》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著作集,是对《******选集》的重要补充。其中后三卷,收入的是******在建国后写成的著作,结束了综合性******著作集没有建国后著作的局面。
从1984年起,中央文献研究室用了十多年时间,编辑出版了《建国以来******文稿》(共13册)。另外,还陆续编辑出版了《******农村调查文集》、《******军事文集》、《******外交文选》等一批专题著作集,以及《******书信选集》、《******诗词集》等。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著作,累计达到近千万字,基本满足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研读******著作的需要,满足了海内外广大研究者的需要。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著作的出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参与创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并且继******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创立了******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结束后,******恢复了原来担任的职务,后当选全国********、****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及中顾委主任等职,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主要决策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1984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于1982年十二大至1984年11月期间的重要讲话和谈话。它集中反映了******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论述的重要思想,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他在多次讲话和谈话中对这一思想理论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部书出版以后,即1984年12月以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总的指导思想继续作了阐发,特别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方面,有许多重要论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百年大计的光辉旗帜和科学指南。这部书的出版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增订本第一版印刷发行200万册。民族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朝、维文本,新疆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锡伯文本,并出版了盲文版。外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英、德、法、日、俄、阿拉伯、西班牙文版本。
五、展望马克思经典著作编译出版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标志着人类历史迈向一个新时代。《宣言》对近代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它的精神和理论勇气,它所制定的宏伟的解放目标,使它成为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运动的基础。《宣言》中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今天指引13亿中国人民前进的******理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是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
回顾近百年来我国马克思著作的编译出版工作历史,成绩令人振奋。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编译及出版工作是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和今后,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编译及出版工作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回顾我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实践的历史,有凯歌进行时期,也有积重难返的岁月,取得过伟大成就和胜利,遭受过严重挫折和失败、但是,即使在最困难、最严峻的时刻,我党也未曾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未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不仅善于从成功和胜利中总结经验,而且善于从失败挫折中吸取教训,更善于从胜利和失败的比较中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使党对中国国情认识越来越接近客观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愈来愈准确深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思想和******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回答和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它的政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里,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转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我们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认清了国情,明确了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以慎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让我们更高地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新一代党中央集体周围,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高潮!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和传播的历史概况,我们深切地感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进入新世纪,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时期。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十分重视,思想理论界十分活跃,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在这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文本研究也进入一个新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在国家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出版工作会继续得到发展。
(陈汉良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