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7966700000008

第8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1)

导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论证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运动发展的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指明并使其认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条件和正确途径。科学社会主义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原理,是活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一,科学地论证了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当封建所有制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它就不可避免地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打破。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在物质生产和文化上的相互往来。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扩大和加深。这表明:“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出发,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第二,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联系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形成、经济地位和阶级特性,阐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最深,因此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大机器工业把工人像士兵一样地组织在工厂里,大工业的连续性和高度集中,使工人阶级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第三,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然要运用掌握在它手中的社会资产、国家政权、舆论工具等来防范和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而无产阶级只有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自己的统治。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后,必须实行无产阶级民主****,其根本任务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逐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无产阶级****就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干涉,并为此设想了若干具体的、带有相当普遍意义的改造措施。

第四,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要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部队,“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指出了共产党人的近期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差别,建立起一个人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自1899年开始传入我国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一)1919年以前,为科学社会主义初步介绍、片段传播,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局部作用的阶段;(二)1919-1949年,为科学社会主义全面传播,由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阶段;(三)1949-1978年,为科学社会主义广泛传播,由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领导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大道上曲折前进的阶段;(四)1978年至今,为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研究和传播,由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领导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阶段。在以上四个阶段之中,前三个阶段我们的知识界、理论界,主要限于翻译、出版、讲解、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从20年代到70年代,在盛行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的社会环境里,对科学社会主义这样一门政治性与现实性极强的首要科学,学术界难以开展独立的研究,只能着重阐发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和发展。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迎来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春。从这时起,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和学科逐步成长起来。

近二十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这门科学不仅在培育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方面起到了“育人”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为党的决策、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资政”的贡献。较为突出的例子是早在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之后,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见解。10月,《红旗》杂志刊登的文章《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社会鼎足三分的三大支柱”。由于越来越多的学者阐发政治文明问题,到2002年党的“******”文件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三者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见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党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为各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本章着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即******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论等。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第一节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经历了种种曲折之后,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

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近代以来复杂又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思想。

(一)******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思想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绝不是偶然的。

首先,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中国正开始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中国,但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人与马克思主义是隔绝的,“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帝国主义,什么马克思主义。进了学校,也只晓得几个资产阶级的英雄,如华盛顿、拿破仑。”直到20世纪最初的十多年内,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中国人也还寥寥无几。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认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列宁领导的这场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活生生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中国的国内情况也已具备了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条件。一方面,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已经达到200多万。尽管它占全国人口的一小部分,但它毕竟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代表着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而且它很集中,便于形成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猛烈的反封建运动。他们追求民主,倡导科学,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以及迷信愚昧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的觉悟,激励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现实状况。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遗产和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它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东方文明,积淀了有着深厚底蕴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中不乏民主性的精华和朴素的政治哲学思维;它酷爱自由,反对外来侵略,富有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一些先进代表人物都提出过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这是******思想产生不可或缺的历史渊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上阶级矛盾和********最激烈的国家之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各种矛盾纠缠、交错,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处在经常变动之中,有时甚至到了瞬息万变的程度。在这样的国度里发生革命也就较其他国家要艰巨得多、复杂得多,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例如,如何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能否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等等。这就给革命政党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如何以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正确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各阶级状况,科学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路线,解决这些马列主义没有提供现成答案的特殊问题。这不仅为******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迫切的客观要求,也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此外,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十分复杂。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援助,无疑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有时又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它们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何正确对待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示,如何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制定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战略策略,这些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解决,也有力地促进了******思想的产生。

(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调查研究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同党内“左”、“右”倾错误,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思想的初步形成。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我国。五四运动提出了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在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也就同探索中国社会改造的途径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革命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围绕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而进行的论争也相继展开,其中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朝着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前进。

******继承了前辈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传统,感受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就明确提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主张,赞成组织共产党,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随后,他又提出唯物史观是我党哲学的根据,不断深入工农民众调查研究,针对党内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关于各社会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关于革命的同盟军等问题上的思想分歧,努力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在建党初期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对陈独秀****机会主义和张国焘****机会主义,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

但是,******的上述主张未能改变当时党内居统治地位的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观点,也难以抵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方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终于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失败了。当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他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随后又以领导秋收起义与创建井冈山农村根据地的革命实践,和以“工农武装割据”与“红色政权”这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取得全国最后胜利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的这些光辉思想,既体现了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也反映了他敢于同党内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斗争的革命胆略和勇气。他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总结同教条主义斗争经验时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他要求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反对保守路线,他提出不靠上,不靠书,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些论断已经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为******思想活的灵魂、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出了初步的基础性论断。

******思想的逐步成熟。******思想在3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以后,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和向抗日战争过渡的历史时期。其间,党和红军要在敌强我弱的态势和被分割包围的状况下求生存和发展,这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斗争,党和红军从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中,从长征的历史经验中,认识了******思想的正确性,选择了******的领导,这表明******思想已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统一的思想已经被党和红军所接受。

随着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和新矛盾,随着红军突破敌人围剿向陕北胜利挺进,中国革命正在出现一个转危为安、全民抗战、重新走向高潮的新局面。******及时地把握住这一机遇,一面总结经验、分析形势,一面研究哲学,充分发挥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他敏锐地抓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一基本变化,分析了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降为次要矛盾的新变化,分析了随之而产生的各阶级相互关系的新变化,为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理论准备和理论论证;同时,他又深感历史转折和长期军旅生涯转变后对哲学思考的迫切需要,潜心研究哲学,从哲学上消化、剖析与总结武装斗争和********的经验,提供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样一些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不朽篇章。

******思想的继续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武装革命同武装反革命进行大决战的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构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内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同志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成功,******思想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及运用革命两手反对反革命两手的斗争策略;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和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战术思想;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民主****的理论;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等等。

******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情,以苏联为借鉴,在许多方面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提出了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想;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划分三个世界和我国永远不称霸的战略思想等等。

当然,在建国以后,特别是1957年夏季以后,党和******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失误,******思想的发展遇到了曲折。主要是******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由于违背了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自然不属于******思想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现了拨乱反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并继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使******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贡献

******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要坚持******思想,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割裂其完整性。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贡献主要体现在: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都是这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他又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人民民主****的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学说;随后,他又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以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方针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理论。上述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主要著作中。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在民主革命时期以他领导革命战争、创立革命根据地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撰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和在解放战争中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不仅是指引中国革命战争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史上富有独创性的不朽篇章。建国后,他又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概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句至理名言,揭示了中国革命长期的斗争经验。他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例如: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重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等。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的《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不要四面出击》等著作中。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等等。******关于上述思想的许多光辉论著,例如《青年运动的方向》、《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在延安**********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等。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成功地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了一个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他阐发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的理论,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建国前后,他又根据新形势和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地位,多次提出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关于建党学说的主要著作有:《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学习和时局》等。

第二节 ******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五大”深刻地揭示了******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出: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科学论断一方面指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指明******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

(一)******理论形成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衰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在回应时代挑战中兴起。******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开始,70年代以后这场革命又发展到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阶段,至今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利用新技术革命提供的良好契机,寻求本国和本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中国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正是世界范围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吸收当代最新技术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的更加强大的能力。因此,改革的需要更为迫切。”对外开放的决策也与此有关。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当今世界更成为开放的世界,不开放不仅不能抓住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而且将被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浪潮所淹没。

第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度过了大****的年代,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国际生活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就有力地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是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家建设中认识到,不发展本国经济,不改变贫穷和落后面貌,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三是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人口老龄化、生育率降低、吸毒现象严重等诸多社会问题。四是社会主义国家更需要发展。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敏锐地把握世界形势的新变化,逐步形成了关于时代主题的新理论,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战略问题。******理论正是在这一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第三,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绩效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衰败。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没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过渡到了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国家或是控制经济的制高点,或是使用财政政策承担了福利国家的责任,致力于纠正市场的“失灵”。这些新的做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西方市场经济出现了一段辉煌的岁月。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良好绩效,迫使人们重新去认识现代市场经济。结论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20世纪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并最终导致苏联模式走向衰败,苏东剧变则是这种模式衰败的必然结果。现实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思考在开始时就集中到一点,即必须重新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正是以这种认识为起点,中国逐步突破苏联模式,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理论的形成过程

******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从产生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拨乱反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这次会议以后,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于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初步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并且,******在讲话中还首次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命题,从而为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思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特别是“**********”的教训。这是第一次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的初步概括,表明我们党开始形成一整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正在开辟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的初步形成。“十二大”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改革开始提上日程,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也促使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就使******理论有了现实基础和主题内容。“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且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出了概括,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

第三,改革的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形成。“十三大”以后,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形成了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和经济秩序混乱。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及随后西方国家所谓的“经济制裁”也使我国的改革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不久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苏东剧变。面对国际国内复杂艰难的局面,中国经受住了考验。20世纪90年代以后,******理论又有了新的重大发展。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认识的12条原则,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系统化、具体化,更加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南方谈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作了总结,明确回答了多年来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对于党的“十四大”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新的概括起了特殊的作用。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了“******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概念,并对它的科学体系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看一个理论是不是完整,主要看它有没有一个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有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有没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有没有起支撑作用的理论基石。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恰恰具备上述这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理论有一个始终围绕的中心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这个理论所要回答的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在搞清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第二,******理论有三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思想主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个方面的内容,无不渗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理论原则、理论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研究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的成果,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晶。可见,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生产力标准理论,是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主线。如果把这个理论体系比喻为一座大厦,那么,生产力标准理论就是这座大厦的奠基石。生产力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深化和具体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主要内容,都是以生产力标准作为立论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弄懂了生产力标准理论,也就掌握了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钥匙。党的基本路线是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政治主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本路线又是这个理论的政治灵魂和落脚点。基本理论只有通过确立和贯彻基本路线,才能获得可靠的政治保证,而不至于成为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东西,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作用,使作为理论形态的精神力量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力量。

第三,******理论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观点。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些观点概括为九个方面,******组织编写的《******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又在此基础上概括为16个方面。这些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展开的,全面而完整地回答了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但这并不是说它就是终极真理,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体系,更不是说它结束了对真理的探索过程。事实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刚刚开始,这个理论仅仅是初步回答了这个事业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正在走向成熟。就是说这个理论的实践和创立过程还不很长,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东西,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个理论在十多年的创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实践永远是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这个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探索、丰富和发展。

二、******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成员过富裕幸福的生活,并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初衷,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要求。这些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和观点,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献中,一再得到阐发或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深刻地、精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使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根据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和当代中国国情的研究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道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理论的灵魂。正是在思想路线上的一脉相承,******理论才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使科学社会主义充满了新鲜的活力。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革,打破了几十年来形成的僵化模式,使我国社会主义走上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发展,迅速地改变了我国的面貌。对外开放打破了长期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对峙壁垒,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封闭走向开放。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能离开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必须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的活力,才能得到更快更好发展。******对外开放的理论,从广阔的世界背景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开放趋势,科学地指明了对外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与整个世界的关系有了全新的深刻认识。

第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是对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看作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特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也有计划,社会主义社会里也存在着市场。******根据当代世界的实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历史已经证明,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因为逐步缩小了计划经济,放活了市场经济,才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在理论上的意义和实践上的作用,将被今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证实。

第五,******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阐发了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新理论,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历史上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这当然是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条件。********,容易发展为以人治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破坏作用。我们既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新理论。

第六,******的“一国两制”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创造。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成功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和澳门问题,既洗雪了中国人民蒙受的历史耻辱,又为世界上一些有类似问题的国家提供了经验,为台湾和平回归祖国怀抱开辟了道路。“一国两制”的实行,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自信和力量。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怀抱,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斗争的胜利,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

******理论萌芽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形成于八九十年代,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上最困难最曲折的时代。90年代初,东欧的社会主义各国相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垮台、红旗落地,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理论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令全世界为之瞠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使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因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黯然失色,反而使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更加鲜艳,这是******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