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谚语(第四卷)
27971600000046

第46章 kǒu

口袋里装不住锥子。

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用来形容那些口是心非、阴险狡诈的伪善者。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很好才艺,字画也好;但作风不正,品德不好。只要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非常嫉妒,于是就想方设法地暗害人家。他和人们交往时,表面上总是装得非常忠厚和善,说起话来甜言蜜语,但实际上秉性狡猾,诡计多端。别人有事求他,他总是爽快地答应,毫不推辞。可是别人走后,他不但不给人办理,反而想方设法进行破坏。他对皇亲国戚,尽量阿谀奉承;对地位比他低的人,稍不如意便加陷害,“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他在朝十九年,全都是以奸诈的手段待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认清了他的本质,所以就称他为“口有蜜,腹有剑”的人。

口甜心苦,腰藏利斧。

口甜如蜜,心黑如漆。

口甜心辣。

口齐不如心齐。

口馋的人想节日。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口是风,笔是踪。

口是风,笔是迹。

口里甜甜,心头一把锯锯镰。

口里勿进食,两脚壁立直。

口里挪,肚里俭。

口里攒,肚里俭。

口里不吃肚里省。

口里挪,肚里敛,坐到三更三点。

口里含糖,袖里藏刀。

口里无饭嚼不成。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口说如风过,纸笔定山河。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肉刀。

口是伤人虎,言是割舌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口是无量斗,肚是软窖装。

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

口依心,心依口;口不依心,心不依口。

口吃千样无人知,身穿破衣被人欺。

口食天财,竟食竟有来。

口吃南朝饭,心向北番人。

口渴喝盐卤,烂田滚捣臼。

口边甜如蜜,心内毒如蛇。

口唇两片皮,说话无定期。

口是心非。

口口勿离本行。

口念阿弥陀,心里毒如蛇。

口善心不善,枉把弥陀念。

口大喉咙小。

口酒不尝,捞菜的大王。

口善心善,木鱼敲得稀巴烂。

口要快,心要直。

口似莲花心似刀。

佛教中荷花的内涵

莲花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这是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像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时说,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

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像一片莲叶,她的脸儿则像一朵绽开的莲花。

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释迦牟尼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

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佛教经典《楞严经》里说: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

古籍《诸经要解》里面也说:

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了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

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认为,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的莲花,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还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就如同身陷于淤积垢之中。

有志者就应该像莲花那样,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另外,莲花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种子并存的,象征佛家“法身、报身、应身”这“三身”同驻,我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比如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都独具特色。

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

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

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

所以常人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佛法里,还将菩萨的十种善法分别用莲花做了比喻:

一是要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这五浊,指的是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二是要不与恶俱。菩萨修行,要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叶虽会被滴上水,却从不让水珠停留的特点。

三是要戒香充满。菩萨修行,要的是坚持不犯任何一条戒律,用戒律来灭身口之恶,就像香气能除粪秽之气一样。因此佛经常讲: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花开放时,妙香广布,遐迩皆闻的特点。

四是要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花虽然天生就会成长在污泥浊水之中,但是本身天然洁净,没有带任何污点。

五是要面相熙怡。熙,指的是和乐的样子。怡,指的是喜悦的样子。菩萨如果能保持心情平和,安宁愉悦,就不会有皱眉之类发愁的表情。诸相圆满,令看见菩萨的人也能心境平和欢喜。这是比喻莲花盛开时也给观赏的人带来了喜悦之情。

六是要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讲的是菩萨修慈善之行,要从内到外无所滞碍,充于体内而形于身外,因此体态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花花瓣柔软而颜色润泽的特点。

七是要见者皆吉。菩萨的修行成就高了,外形体相就会随之美妙起来,令所看见的人也能得到吉祥。这是在比喻莲花开放时的芬馥美妙,能令看见或梦见的人也都能得到吉祥。

八是要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花开放而其华果具足也。

九是要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的时候,妙果成熟,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幸目睹这些的人都六根清净,比喻莲花盛放时,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自己也能六根清净。

十是要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花初生之时,虽然还未开出花,但其他人都已经对莲花抱有美好的幻想了。

不仅如此,莲花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将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还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

佛祖的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后,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了莲藕后果然病愈。

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这是因为莲花象征完全符合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也应如莲,安详则步步生莲。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