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
27972400000009

第9章 “头狼”任正非(8)

前半年可能舆论界对你们会有不利的地方,但半年后,一定是十分正面地评价你们的行动。”安抚港湾员工的同时,任正非也想方设法稳住华为内部员工的情绪:“战争只是手段,战争的目标是为了争取和平。因此我们在‘和平解决’的基本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应该有战略眼光和决断……我们上下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应该以宽阔的胸怀迎接这个和平时刻。”在任正非的“游说”下,华为和港湾真正成了一家,快速走上了正常轨道。

任正非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随之变化。经济学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企业提高效益的总目标来确定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新机制、增强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展示新作为,精心策划、组织一些直接为生产经营服务、体现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主题活动,让职工视野得到开阔、思想受到启迪、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得到增强,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现在华为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徒有形式的会议、讲话、学习讲话了,取而代之的是务实的具有直接目标的思想工作。在占据绝对的市场前提下,华为的思想工作主要是鼓励大家专心科研,保持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对于还没有进入到的市场,则鼓励人员奔赴前线开拓。精神鼓励结合物质上的回报,在这样的氛围下,华为有了朝气蓬勃的活力。原在上海研究所做研发的吕晓峰,因受鼓舞而请求调往销售部,最后决定前往阿尔及尔及、突尼斯开拓市场。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灵魂作用。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不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用先进的理念、远大的理想、执著的信念鼓舞人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任正非作为一个优秀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企业家,必然知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的原理。他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并且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华为员工能够造华为快速发展的神话,跟任正非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分不开的。

20.时势造英雄,花开在深圳

非常时代给了有作为的人成就非凡事业的机会,他们的出现也同样推动着时势的发展。因此,英雄与时势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有责任感、感恩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时势造英雄,在一些特定时代,旧事物与新事物发生激烈的碰撞,一批人不可避免地走出历史舞台,另一批人却重新成为了主角。但不是所有处在历史变革中的人都能成为英雄,只有那些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主动抓住机遇的人才能够最终脱颖而出。

《孙子兵法》通篇上下,十分强调“将”的作用,把“将”视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其实也就是强调变革中帅才的重要性。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将领,一要足智多谋,二要赏罚有信,三要对部下真心关爱,四要勇敢果断,五要军纪严明。这也正是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素质。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进入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大转变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有些人一夜暴富却昙花一现,有些人则成为了真正的英雄,笑到了最后。华为公司创立者、现任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就属于后者。

当时,中国突然开放的空气使许多人不知所措,浮躁与投机风气盛行,被划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成为了“淘金者”的天堂。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淘金者”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也许沉浸在美梦中的人们没有闲暇去想,靠自主研发、创立自己的产业才是正途。结果,他们在深圳倒买倒卖的阶段中成为了第一批牺牲品,随后又遭受了泡沫经济时代的致命一击。可任正非率领的华为公司存活了下来,并且开始初露锋芒,因为他们没有掉进“淘金”浪潮中,他们走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任正非和极少数的一些企业家从那个时代闯了过来,可是大部分人却消失在历史的巨浪中。可想而知,要想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这就像在任何一个变革时代,真正能成为最后的英雄的,只是凤毛麟角,而大部分人要被淘汰。所谓“英雄”,他们不仅需要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而且必须具备敏锐的时代嗅觉,任正非及华为公司就是时代的英雄。

改革初期,刚刚起步的中国民族工业毋庸置疑地处于劣势。民族企业不仅在管理、技术上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而且国家为了引进技术、吸引外资还制定了许多特别优惠政策给外资企业,导致民族企业基本上是在夹缝中生存,中国当时的电信业也不例外。外国企业凭借技术与资金的优势垄断市场,导致了当时中国的许多领域都出现了产品价格过高的局面,这让任正非找到了一线契机。

任正非认为: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靠自强。技术自立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必须发展民族工业,立足于自己进行科研开发。

华为逆潮流而上的行为,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但这是中国企业的惟一出路,如果没有像华为这样的英雄敢于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希望。当时,华为并没有太在意自己还只是香港一家公司的程控交换机代理商,他们凭着已经积累的一点点资金和技术开始了孤注一掷的行动。要知道,相对于国外企业,华为当时的技术、经验、资金、管理方法、设备等方面都是远远落后的。任正非一句“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的豪言,让华为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可以这样说,如果当时华为的自主创新没有成功的话,它也会像那个时代的其他许多私营企业一样,马上烟消云散。因为当时国外同行的产品成熟、性能稳定、技术更新快,只要一倒下,它们可以让你永远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任正非以一个开拓者的角色,坚定地迈开了第一步,并为自己的事业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在研发动员大会上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五楼)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这一豪言壮语不仅对公司上下产生了极大的鼓舞,而且为中国民族企业带来了一线希望。

这就是作为一位时代英雄所应具备的魄力和素质。当今微软公司董事长、曾经蝉联世界财富排行榜首富多年的比尔·盖茨先生,也曾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时代英雄的本质特征。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时代英雄们其实都有一些类似的特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正将发生一场由电子计算机引起的生产科技大革命,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比尔·盖茨毅然决然地放弃学业,投入到了电脑软件的开发与商业活动中。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并被美国许多知名人士认为是20世纪继爱因斯坦之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

在这位美国商业巨子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企业家任正非的影子。他们都是时代的英雄,都具有超前的眼光和智慧,并具备非凡的胆识与气魄。时势造英雄没错,正是非常时代给了任正非这样有作为的人成就非凡事业的机会,但他们的出现也同样推动着时势的发展。因此,英雄与时势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今我们的国家仍处在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社会的上升空间非常大,给每个人的机会都很多,勇于创造、积极奋起,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精神面貌。

如今,华为公司在技术上已达到了先进水平。欧洲、日本、美国等一些与华为接触过的著名公司,一致认为华为领导着中国通讯行业的技术潮流。华为已向一些国外公司转让了好几种芯片的研发技术,比如向西门子公司转让了7号信令技术。当然,华为的成绩远不止这些,有任正非率领的华为团队今后还会走得更远。我们每个中国人在看到华为的成就时,更应该感悟到一种精神,即为了信念而不懈努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英雄。

一个企业或者创业者只有拥有了社会责任感,才能最终得到社会认可,并最终获得生存的主导权。任正非在创业伊始就提出了发展民族企业的宣言,他的这种思想境界是支持华为坚持走下去的关键。

21.不放过任何机遇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有多少英雄因为把握了时机而永载史册,又有多少人因为一时怠慢而铸成千古遗憾。任正非带领华为公司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体制重大变革、市场突然开放的大机遇,在“七国八制”中迅速崛起。

“机不旋踵,时不再来。必发今宵,无贻后悔。”古往今来,凡是成就过一番事业的人,都能够及时抓住机会。罗曼·罗兰说:“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在中国古代,有关机遇的名言警句也不胜枚举,唐朝名相张九龄有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有多少英雄因为把握了时机而永载史册,又有多少人因为一时怠慢而铸成千古的遗憾。秦末起义军首领项羽因为在鸿门宴上不忍心杀掉刘邦,错过时机、铸成大错,致使历史被改写,但这位中国历史短暂的主宰者,却曾经因为在巨鹿之战中把握了机会才成为了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人物。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攻取赵国巨鹿。赵王歇求救于楚国。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军往赵国去营救。不料,楚军到达安阳之后,宋义突然畏缩不前,安营扎塞46天不前进一步。项羽按捺不住,劝宋义立即攻秦救赵,宋义不听。

当时正值天气寒冷,雨水又多,将士们饱受风寒尚且不说,而且粮草消耗殆尽,饥肠辘辘。宋义却无动于衷,还遣自己的儿子到宋国做相,大摆宴席为其饯行,还亲自千里迢迢送其到无盐。

项羽看出宋义不能成大事,在他手下不会有什么出路,一怒之下,把宋义杀了。消息传到国内,楚怀王只好正式命项羽为上将军,继续营救赵国。项羽便率领楚军砸掉锅灶,凿沉渡舟,向军士示意:退路已断,惟有拼死向前。因此楚军九战九捷,歼灭了秦军主力,解除了巨鹿之围。

项羽杀宋义是他一生的转折。假如在这一关键时刻,项羽没有做出果断行动,他将不是历史上英雄盖世的西楚霸王,而不过是一骁勇武将。

反过来观看今天的华为公司,我们不能不说,是机遇使它成为了一个跨国性的超级大公司,因此我们深深地佩服抓住机遇的人一一任正非。

首先,以任正非为首的华为人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体制重大变动、市场突然开放的大机遇。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在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在这一背景下,华为公司应时而发,坚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于1994年推出了2000门网大型交换机设备C&C08机。业内众多研究人士认为,华为在通信核心技术方面的第一次突破就是推出了C&C08机。1992年开始研究开发的C&C08机,在它进入市场的1994年一年内,华为公司的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利润上千万元。

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把准时代的脉搏,抓住机遇是非常不容易的。1992年前后的深圳,很多人梦想着一夜暴富,认为知识无用,这种现象刺激了当时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房地产方面,1992年,上千亿元的资金涌向南方几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其中,海南800亿、北海300亿、惠州150亿,一场房地产狂潮风起云涌;在股票方面,1992年8月,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从8日起,有超过100万的全国各地准股民涌向深圳,从而上演了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八一o”风波。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历史时期,连当时颇有声望的电子科技企业四通集团也对房地产进行了投资。而一向以“想好了再做”闻名的柳传志竟也不由自主地卷进了房地产浪潮,结果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事后,

柳传志在回忆自己这次失败的经历时说:“如果再让我来一次,我很可能不会这样选择。”

可见,任正非让华为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转折是多么的睿智,他以超前眼光把握机遇的能力,值得所有创业者学习与研究。任正非后来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提到了那个时期:“大家知道,深圳经历了两个泡沫经济时代,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股票。而华为公司在这两个领域中一点都没有卷进去,倒不是什么出淤泥而不染,而是我们始终认认真真地搞技术。房地产和股票起来的时候,我们也有机会,但是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的世界,不可能是这种泡沫的世界,所以我们不为所动。”足以可见,在浮躁不安的历史环境中,任正非没有被现实所迷惑,而是以超前的眼光,把握住了机遇,赢得了未来。

其次,任正非抓住了国外公司留下技术和市场空缺的机遇。在华为公司诞生的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从农话到国家骨干电话网用的全是进口的设备。在当时的中国通讯市场上,存在着美、法、日、英、德、瑞典等7国的程控交换机,但使用的却有8种标准,其中日本有两种,因此当时行业内流传着“七国八制”的说法就是这样得来的。

之所以会出现“七国八制”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建设,但限于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只好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

“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明显带来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就是华为的机遇,它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外国公司垄断下的“七国八制”的中国电话市场出现了网络互联互通困难、通话质量低下的局面。这一问题导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不得不出面制定统一的标准,在语音网上采取了7号信令,而在智能网上采取了“inap”标准,但情况仍然不佳。

外国公司垄断下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一方面中国企业生产的电信设备质量低下,而另一方面外国企业垄断下的市场产品价格过高,这导致市场供需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而这是华为公司崛起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