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钧点评创业
27972600000007

第7章 自我修炼(6)

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来形容忍耐这种品质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方面它道出了忍耐当中要经受的痛苦和磨难;另一方面又道出了遇到磨难时坚持做下去的重要性。话虽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不易。于常人来说,忍耐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于创业者来说,忍耐是一项必备的素质。

忍耐是创业者必备的一项素质,它实际上蕴含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要忍受住创业路途上的艰辛坎坷,经得住磨难,耐得住寂寞;二是要有坚持做下去的恒心和毅力,在困境中坚持努力。柳传志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在企业界的打拼感受:“忍耐了很多很多常人无法忍耐的东西,隐藏过按常例不应隐藏的黑暗,为他人背过的黑锅也历历可数。”

福建厦门大洋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榕生说过:“忍耐是人的一种美德。只有经过艰苦磨难的人,才真正懂得它的深刻含义,也才真正懂得把忍耐化为一种力量。对创业者而言,忍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在这一阶段,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来自方方面面,问题的形式五花八门,不断遭受着肉体上和心灵上的折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没有人能告诉他们究竟要忍耐多久,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最终是否能够成功,此时,能否忍耐下去是对创业者极大的考验。”

俞敏洪是国内知名英语培训学校—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历程甚至整个人生经历都是对忍耐精神的最好诠释。而他也总以自己的经历劝诫创业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追求成功的人要学会忍耐、培养韧性,厚积薄发。”

高考落榜,俞敏洪并不气馁。他一方面继续复读,还要帮着家里务农、代课。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一举考取北京大学西语系。大学毕业后,俞敏洪一心想要出国,却屡遭失败。他留在北大教书,沉寂了七年,也思考了七年。1991年,他勇敢地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俞敏洪的事业是从在街头电线杆上贴招生广告开始的,在创业初期他遇到了很多挫折,可他都一一强忍撑过。有一次,新东方的一位员工在贴招生广告时被竞争对手用刀子捅伤了,这让很多员工都陷入了恐慌。俞敏洪认为,如果想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麻烦,寻求警察的帮助是很必要的。

于是,俞敏洪约当地刑警大队的领导出来聊聊,借此机会相互了解一下。但俞敏洪并不善表达,尤其是请警察吃饭,内心十分尴尬和紧张,只得不断喝酒、敬酒来活跃气氛。俞敏洪的酒量还不错,但是喝酒时喝得过快,很快就喝醉了,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大家把俞敏洪送到医院,酒精中毒的他被抢救了很久才脱离危险。俞敏洪醒来后开始撕心裂肺地哭喊起来:“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我不干了!”可见他当时心中有多少痛苦。可是第二天,俞敏洪又像往常一样上课去了。

在此之后,俞敏洪更加明白忍耐的重要意义。他把做事业比喻成盖房子,不懈的努力就像是在为这栋房子积攒一块一块的砖瓦,相信终将有一天,自己会有足够的砖瓦将房子盖起来。但是光有成功的信念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来一块一块地收集所需要的砖瓦,要忍耐得住这一阶段的苦痛。俞敏洪认为自己要做的就是将新东方这座大房子盖起来,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

现在俞敏洪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环绕着成功企业家的光环,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忍受的屈辱、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

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学会忍耐和等待,那么他几乎没有什么不能面对的事情了!”KV杀毒软件的发明者王江民就是这样一位懂得忍耐和等待的成功者。王江民40多岁开始创业,凭借不断的坚持开拓出了杀毒软件市场,成为中国软件产业中的一大亮点,被大家称为从中关村走出的百万富翁。他的成功看似是一夜成名,不费吹灰之力,真实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

王江民出生在上海,三岁时因患小儿麻痹而留下残疾。他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虽然身患残疾,但他喜欢爬山、游泳,并不断挑战自己冲刺一个又一个高峰。他用坚忍的耐力学会游泳,并坚持锻炼,即便是冷天也要下水游泳,目的就是在冰冷的海水中磨练自己的毅力。在20多岁的时候,他在街道的一个小厂子里当技术员,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努力,很快在机械和光电方面做出了很多研究成果。王江民38岁开始学习电脑,他说:“我38岁开始学计算机,没有感觉我老了,没有感觉我不行,只感到我的英语基础不好。再说,计算机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搞计算机是用计算机,不是学计算机。”靠着这种信念,王江民很快就成为国内反病毒领域的专家。

王江民在45岁那年来到中关村创业,凭借着过去诸多磨练练就的坚韧品格,他很快适应了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和商业对手不择手段的打击。从KV100到KV200最后发展到KV300,这一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但这一切对王江民来说都算不上什么,他早已经学会怎么与磨难为友,怎么面对困难。他的杀毒软件很快就占据了国内反病毒软件市场80%以上的份额,成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创业者。

毋庸置疑,王江民身残志坚的毅力和超强的忍耐能力是他致胜的法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古语一方面道出了忍耐当中要经受的痛苦和磨难;另一方面又道出了遇到磨难时坚持做下去的重要性。海尔总裁张瑞敏也颇有感触地说:“有力量不如有韧性,至刚则易碎。”话虽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不易。只有在困难中经受得了痛苦,忍受得住寂寞,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忍耐是一项必备素质。

13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中记载:“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赏与罚被古人誉为治理国家的两把利剑,也是创业者构建高效团队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凡成功的创业者都能够做到公正处事、赏罚分明,而且赏罚适当,既不过头,也不缺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一个篱笆三个粧,一个好汉三个帮。”创业是一个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创业者成功的基础是人才而不是资金,因此创业者一定要会管理团队。创业团队想要高效而有凝聚力,必须以严格的组织纪律为基础,并对所有成员赏罚分明。松下幸之助就认为:“训练人才应以人性为管教的模式,并确立赏罚分明的制度。”

赏与罚被古人誉为治理国家的两把利剑,也是创业者构建高效团队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凡成功的创业者都能够做到公正处事、赏罚分明,而且赏罚适当,既不过头,也不缺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是创业者中处世公正、不赏私劳、不罚私怨的佼佼者。

郭台铭在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不过30万元,主要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后来,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个人电脑时代后,郭台铭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5年,郭台铭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富士康品牌,自此他的连接器王国开始建立。1999年,郭台铭进行逆向整合,鸿海集团在他的带领下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自创业伊始,郭台铭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经常在世界各地跑,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不停蹄地赶到公司开会,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司空见惯。郭台铭始终认为,领导者的睡眠时间不应该多于属下,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可以说郭台铭是一位站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的创业者,公司上下都以他为表率。

在艰辛的创业历程中,郭台铭从不轻易提拔任何一位亲人。郭台铭要求严格、讲求效率,而且赏罚分明,公司员工只要有功劳就会破格提拔,如果员工出货发生闪失,他则会毫不留情地当场指责。对于很多人的不理解,郭台铭这样说:“我不是凶,而是保持企业中分辨是非对错的工作价值观,每个干部都要有负责任的任事态度。”

其实,郭台铭的赏罚分明,是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公司内产生和稀泥的“搅和文化”。一次,鸿海集团出口欧洲的一批货物出现了一些问题,负责该项目的主管向郭台铭紧急通报,并希望郭台铭批准他前去亲自解决问题。郭台铭一方面赞许这位主管到第一线解决问题的态度,但同时也明确告诉他:“机票钱你要自己出。”这就充分体现了郭台铭的赏罚分明。郭台铭还有一句名言:“我发奖金的时候,就是我裁人的时候。因为有赏也有罚,总不能等公司开始赔钱的时候,才开始裁员吧。”

郭台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的公正处世风格,在这种公正合理的奖惩措施下,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鸿海集团的团队变得极富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于创业者而言,家族化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模式,其优点在于内部管理成本较低。以血缘为中心的人们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了命运共同体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家族化企业高度集权,在创业之初,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能够立即贯彻决策,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家族化企业的弊端就开始显现,管理方式上不容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主要弊端之一。

著名潮商陈黉利对家族企业的管理就很值得创业者借鉴。在企业创立之时,陈黉利并没有将公司重要职位都交给亲戚或家族内的人,而是任用了那些有能力、有才华的“外人”。对于那些有才能、品行又较好的职员,陈黉利都能够加以重用,这为公司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的高层干部,保持了领导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各项业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而且,陈黉利辖下的各个企业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各个工种的操作程序和工作量都有明确规定及具体要求。在集团公司形成勤奖懒罚、赏罚分明的氛围,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员工人尽其职,工作效率较高。

对于企业经营,牛根生有这样的感悟:“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在他看来,在企业经营中,人心起着关键作用,而凝聚人心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赏罚分明”四个字。赏罚分明会让员工们感到老板一视同仁,不再有亲嫡疏旁之分。如果创业者无法做到公正处事,在奖惩问题上随心所欲,很容易引起下属的不满,而这种不满会直接体现在工作中。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这对于好不容易才在市场中站住脚跟的新创立企业来说,打击将是致命的。

《左传》中记载:“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有公正的处事原则,能够公平地按照员工的能力与表现去给予批评或奖赏。这种正向的引导力能在团队及公司中形成良好的氛围:“讲道理”是“软件”,“赏罚分明”是“硬件”,创业者用“硬件”推动“软件”,公司赏罚分明的理念在员工的头脑中扎下根,就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绩效,让企业不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