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方法是既不要试图去驱除“担心”,也不要任由这种“担心”加剧。要做到这一点,注意自己内心的对话十分重要。如果我们总对自己说“我忍受不了”、“我必须离开这儿”或者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再走在高楼下面”之类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开始挑战这些过于偏激的想法,告诉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担忧再扩大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不要自己吓自己了”,“好了,别想了,想想我该想的其他什么吧”,等等。总之,我们抱有的态度越客观,我们的心态就越坦然。
自卑者出门恐惧公共交通工具。
当公共空间安全事件抛到人们面前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会指向交通安全。的确,在各种公共空间里,路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许最能引起人们的恐慌。
公交车燃烧、空难等事件将公共交通安全问题提到了人们的日常议程中。对于本身比较敏感的人来说,事件所带来的心理阴影远比事件本身来得可怕。一位朋友是经常要出差的人,往返于全国各个城市之间,经常要使用各种交通工具。他说,尽管坐车、坐飞机对于他而言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但是看到那么多安全事件发生在路上,心里不由得会恐惧。每次飞机降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联系自己的家人,报声平安才放心,而他发现像他这样的乘客不在少数。
那次发生的法航空难事件,使他突然不敢坐飞机了,近的地方都尽量坐火车。他在火车上也遇到了跟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他们说,能尽量不坐飞机还是不坐了吧。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经常使用飞机的商务人士中,有一定数量的人是患有恐飞症的。具体表现为,在飞机上身体不适,手脚冰冷,心跳加快,有的甚至要抱着别人才能克服恐惧。这种“恐飞”的心理甚至在“空中飞人”身上也存在。
有人断言,如果拿普通交通意外事件导致的伤亡来作统计的话,飞机或者公交车大概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交通安全事件的发生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程程不肯坐公共汽车出远门,除了担心公共汽车这家伙危险,容易出事故之外,更多的是害怕公共汽车上的人。因为在他看来,谁都比他优越,比他骄傲。他害怕别人瞧不起他,甚至会侮辱他、伤害他。
其实“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
“小欣老师啊,这两份材料只是表明程程是典型的、严重的自卑患者。任重道远,越是这样,今后我们越是要增加‘社会接触’课程的比重,多安排一些时间,让程程逆流而上,在‘社会接触’的逆境中锤炼!”我吩咐说,“我相信,在你的帮助下,程程一定能够闯过‘社会接触’这一关!最终走出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
是啊!人是什么?马克思指出,人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社会关系,就不能称其为人啊。
2.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超越是故作强大,是自卑心理的反向表达
2.1
第二天上午,处理完一些闲杂事务之后,我叫来了小欣老师。我自己沏了一杯热茶,坐定,又翻开了《程程每日记录》,仔细地读着
第二份记录:
题目:公交车上踩别人的脚,还打别人
时间: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地点:北京市345路公共汽车
经过:今天上午,我有意给程程安排“接触社会课程”。什么都不干,就是坐公共汽车,从昌平坐到西单,再从西单返回昌平。
程程最讨厌、最不愿做的事情,就是去什么超市、商店、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坐公共汽车一辈子也没有超出过10公里的范围(来学校学习,也是和母亲坐小汽车来的)。我的任务就是要给程程人生许多的第一次,今天就是让他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往返90公里。
前两个馒头吃不饱,最后一个馒头吃饱了。前几次安排程程坐车“远行”的失败没有白费,最终程程还是同意了我这次的计划一一坐车去西单。
上午9点,正值上班高峰期,公共汽车上满是人。我们不是从起点站上车,没有座位。我抓着铁杆站着,程程比我高一点儿,手可以轻松地够到车顶上吊着的铁环,站在我的前面。当车行至清河站时,乘客下车的人少上车的人多。我的思绪也随着上下的人流飘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怎么公共交通总是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呢?
忽然,我听得清脆的耳光声,伴随着“哼”的吼叫声。不好,有人打架了!天哪!打人的不是别人,正是程程!
“啪!”又一记耳光的声音,这是一个一米七五左右的男子打程程。
“你踩了我女朋友的脚,怎么你还打她?混蛋!”那男子边打边吼叫着。
程程没有反抗,只是一个劲地摇头,气呼呼的样子,有点儿吓人。这对青年人也被程程这意外的表现弄得不知所措,没有继续打他。我赶忙挤上一步,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迅速地掏出我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暗暗地指了指身边的程程。
那对青年显然明白了什么。车厢又恢复了平静,只有程程仍然在摇头,还是一副气呼呼的样子……
踩了别人的脚,还去打别人一掌,程程这明明是狂妄啊!哪是什么自卑?自卑的人还不被吓得直打哆嗦?我得问问教授。
2.2
看到这里,我抬头看了看,果然看到了小欣期许的目光。
“好吧,小欣,我回答你的问题,给程程的行为一些心理学解释。”我说。
阿德勒认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所有人的通性”,任何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一种天性:追求优越感,即卩“优越情结”。用大白话说就是我不能比你差。人总是在比较中活着。乡下人本来丰衣足食很幸福,一进城,看到城里人屋子里还有厕所,一比较就觉得幸福不起来了。人的优越感总是在比较中一次次地被毁灭。我有追求优越地位的原始冲动与本性,但是,我实际上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处处不如别人。所以,我就放弃比较,由此看来,自卑患者自我封闭的另一层原因就是:放弃比较。企图在自我的世界里保持住自己的一份“优越,,与自尊。
所以,他们“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筑起了一座小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而度过一生”。(阿德勒)
但是,任何坏的习气都需要改变,而任何改变的过程都无不是痛苦的。所以,当自卑患者来到极为陌生的公共场合时,他很快地会产生心理焦虑、恐惧与不安。小欣忽视了这一点。这时,你只需要站在他的对面,轻言说一些他感兴趣的话,或者讲故事之类,他的心理紧张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可是,作为自卑患者,当程程在公交车上踩了别人的脚,那应当是害怕,向我寻求保护啊,但为什么他却置我而不顾,反而自己气势汹汹地去打别人呢?”小欣问。
“小欣,你问得很好。”我说,“这涉及现代自卑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
这就是“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理论,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他揭示了自卑患者反常行为的真正动因,并给予合理解释。
阿德勒认为,自卑患者自我保护以及试图获得优越感的方式多种多样。自知不如他人而自闭不与人接触,与人接触总是示弱,这只是一种现象。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大量存在,就是故作强大,或者遇事先发制人,把自己自卑的心理反向地表达出来,以达到防御或者补偿的目的。
阿德勒说:有许多自卑患者如果被问到他们是否觉得自卑时,他们会马上摇头说“NO”有些甚至会说:“正好完全相反。我很清楚:我比我四周的人都高出一筹!”所以,我们不必再行追问,如果他这样对你说,那他就是自卑患者。
阿德勒还说: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傲慢自大的人,我们能猜测他的感觉是:“别人老是瞧不起我,我必须表现一下我是何等人物!”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在说话时手势、表情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我不加以强调的话,我说的东西就显得太没有分量了!”
阿德勒又说: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也会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这就像是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得高一点儿一样。两个小孩子在比身高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会挺直身子并紧张地保持这种姿势,以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高度要高一点儿。如果我们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太矮小了?”我们就很难期望他会承认这件事实。
阿德勒还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当几个自卑的孩子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一点儿都不怕。”第二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3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按他的生活风格,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所以,超越自卑也是自卑心理的一个行为选项。
程程踩了别人的脚,他脑子里面的第一闪念就是这人身边的男朋友一定会打他。他必须先动手,用行动警告对方:“我很强大哦,别打我!”其实内心却极其空虚。
“真解渴啊,教授,我明白了。”小欣又改口称我“教授”了。
3.自卑与自欺
阿德勒:心底里自卑的人,往往自欺欺人
3.1
接着,我打开了小欣书写的第四份《程程每日记录》一一·题目:“我是高手中的高手”
·时间:2010年12月·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经过:晚上,别的孩子都上自习了,我却教程程下象棋。16岁的大孩子由于长期与世隔绝,竟然连象棋子的車、马、炮都不认识。我就用这种游戏的方式,教他先识字。
程程的接受能力还行,不到一晚上,就把棋盘上面所有的字都记住了。
接着我教他下象棋,教他如何“马走日、象走田”。教了3个晚上,程程终于可以和我下棋了。只是每次下棋总是把自己的子让我吃掉,所以每盘皆输。我要让他几个子,他不肯。我说:“我是高手啊,你怎么不要我让子呢?”
“我是高手中的高手!”程程语出惊人!
一惊他平时只对别人摇头,虽然已经可以和我有语言交流,也只限于简短和一些带有几分稚气的语言,这次却说出了这样的句子。二惊是这样一句充满自信又有些文采的语言,居然由他脱口而出!我喜出望外,感到程程的心理重构大有斩获,且大有希望。
于是,我更加精心地教他下象棋,希望他成为真正的高手。这样,一是可以从中使他的思维活跃起来,起到开发大脑思维的作用,为今后文化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可以通过和别的同学下象棋,消除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然而,最后我发现我又高兴得太早了,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他根本就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深究任何问题。一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棋路,就喊“头疼”。最后,不知为何就还真的头疼起来,以至于我不得不停止教棋,搀扶他回房间休息。一回到房间,他突然提出今天要睡上铺,我说他的床位是下铺,上铺是别人的,不可以睡,可他坚持着就是要睡上铺。我想:不能纵容他。我坚持不肯,没曾想他却大声哭了起来,像是很伤心的样子。结果,我只好同意了。
3.2
看完这份记录后,我对小欣又谈起了我的分析。
在研究自卑者的行为特征时,阿德勒在成功地提出“自卑与超越”的概念之后,又提出了一个“自卑与自欺”的概念。在阿德勒看来,自卑的人并不甘愿自卑,“优越情结”驱使他设法超越别人,让别人认为自己优越于他人,这就是程程所谓的“高手中的高手”。但是,一面对困难的时候,他就会畏缩不前,他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克服不了这个困难。所以,阿德勒说,他们只是想获得优越感,而不相信、不愿意为此作改变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程程下意识地想当“高手中的高手”,却不愿意为学棋动脑筋的原因。
时下,也可以看到一大批学生有远大的志向,“我要考北大、考清华”,可是一要牺牲点儿休息时间来刻苦学习时,就不愿意了。他们在想:“别努力了,万一考不上,白费劲了。”
所以,心理自卑的人往往自欺欺人。“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不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阿德勒)
“他不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使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阿德勒)
阿德勒还认为,心理的疾病“需要的时候”可以转化为生理上的疾病。自卑患者的经验告诉他们,“位卑言轻”,弱者的声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病人可以。所以,他们希望借助于“生病”来发号施令,甚至借此满足自己的一些无理要求。这种心理的需要,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头就真的疼了,或者肚子真的疼了起来。
对此,阿德勒是这样说的:如果自卑者“患有偏头痛的病。这种头痛对他非常有用,当他需要它们时,它们便会适逢其时地发作。由于他的头痛,他可以免于解决许多社交问题,每当他必须会见陌生人或作出新决定时,他的头痛就会发作。同时,头痛还能帮助他对他的部属或妻子和家属滥发脾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头疼来达到目的,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卑基础上的自欺欺人。
4.习得性失助
因努力无效的经验,养成一种知难而退的习惯
4.1
一连看了几份记录之后,我感到有些疲倦。午饭后,我照例在躺椅上小憩了一会儿,便开车带着小欣老师来到了十三陵水库旁的高尔夫练习场。在草地上,我们席地而坐,继续我们的话题。我从小欣老师手里接过档案袋,又打开了小欣编写的第五份《程程每日记录》一一
标题:给英语单词卡片打叉叉
时间: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雨
地点:学校小教室
经过: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发出一种方法一一英语快速背单词“卡片一激励”学习法,并在英语教学中全面推行。
这种学习方法是把从小学到初中各年级课本上的单词印在名片大小的卡片上,正面是英语单词、音标以及典型例句,背面是相对应的中文译文。10人为一个学习单位,纵向分为两组,每组5名同学。每次每人发10张英语单词卡片,同时开始比赛记忆。所谓记忆,就是看到英语单词能够说出中文。先记忆完毕的举手请求老师验收。
一轮结束之后,根据记忆时间的快慢,重新安排座次:记忆快的同学坐在最前面,并且戴一朵大红花,从而起到激励的效果。
这一招很灵,尤其是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他们本来就厌学,这样一来,学习成为了可以比赛的“游戏”。所以,同学们都能够集中精力争分夺秒地记忆单词,有一次开家长会还作了汇报表演,结果,一位7年级的同学在20分钟之内竟然记住了220个单词,令家长赞不绝口。当然,最终的记忆还得不断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