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2798100000041

第41章 冷战阴影下的克什米尔(1949-1966) (10)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说:“由于中巴边界协定对克什米尔问题作了必要的和适当的处理,这不仅有利于中巴两国维护边界的安宁,加强中巴两国的友谊,而且也不会损害印巴各自对克什米尔的立场,有利于印巴以后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程瑞声,《南亚的热点克什米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第85页。1964年8月29日,印巴谈判破裂3个月之后,巴基斯坦和中国在卡拉奇签订航空条约,使两国的航线能够在彼此的领土上运行,并为确保各自领土所有具体地点飞行的畅通而提供一切必要的设施。

中巴关系亲近之后,巴基斯坦在冷战中没有改变立场,然而目前它在“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存在纯属象征性的了。巴基斯坦没有脱离这两个条约,只是为了不让美国公开难堪。巴基斯坦的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方位,这一定向明显穿透了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巴]阿尔塔夫·高哈着,《阿尤布·汗——巴基斯坦的首位军人统治者》,邓俊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166-167页。阿里?布托还想让巴基斯坦审议一直让中国人耿耿于怀的巴基斯坦作为“中央条约组织”成员的问题。这样做,阿尤布·汗认为只会加剧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越来越大的裂痕,对巴基斯坦也无特别的好处。阿尤布·汗对于让他离开美国人自己独立走每一步都很痛苦。他不指望苏联人会援助巴基斯坦,阿尤布·汗真正惧怕的是,如果巴基斯坦走得太远,美国政府可能“做出蠢事”,届时中国人也无能力收拾残局上引书,第186页。1965年3月2-9日,阿尤布·汗访问中国。

这次访问最重要的成果是签订两国边界议定书,表明了两国通过陆地勘察和空中摄影而共同进行的具体定界工作业已完成中巴边界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坎巨提的归属。坎巨提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境内,与我国新疆的南部接壤。它面积不大,本是喀喇昆仑山区的一个小土邦,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我国元朝时,曾派兵占领该地,并把它作为中国的属地。到19世纪末的时候,它与查谟和克什米尔、英印帝国、中国的新疆地方以及满清政府都有宗藩关系。后来,这个土邦的酋长宣布脱离中国,接受巴基斯坦的管辖。这样,坎巨提实际上早已成为巴基斯坦的地方。但是,在民国时期印制的一些地图中,仍把坎巨提作为中国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一块飞地。中巴两国政府通过和平协商,在中巴边界条约签订之前就已经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参见《耿飙回忆录(1949-1992)》,第108页。)。3月10日,印度发表了一个气势汹汹的抗议照会,声称巴基斯坦同中国没有共同边界,巴基斯坦之所以在克什米尔北部存在是由于侵略和非法占领。

第三节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

一、印控克什米尔动乱和卡奇冲突

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替换谢赫·阿卜杜拉任印控克什米尔的总理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印度也把许多联邦法律扩展适用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使它逐渐与印度其他邦平等。1957年10月9日,印度情报局指控一些克什米尔人与巴基斯坦秘密勾结,企图颠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合法政府,并使克什米尔加入印度无效Kaul, RN, Sheikh Mohammad Abdullah, political phoenix,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1985, p79。这一事件被称作“克什米尔阴谋案”。

为了应对这种危险,印度政府在1958年1月8日把谢赫·阿卜杜拉释放出狱。出狱之后,谢赫·阿卜杜拉攻击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指责他是克什米尔穆斯林的叛徒。这使得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有如芒刺在背,感觉到巨大的威胁,于是千方百计想把谢赫·阿卜杜拉诓进“克什米尔阴谋案”。2月21日,谢赫·阿卜杜拉发表了一通激烈的反印演讲,煽动克什米尔人民起义。因此,他在4月30日再次被捕入狱Kaul, RN, Sheikh Mohammad Abdullah, political phoenix,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1985, p80。

1963年10月3日,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在克什米尔议会宣布,今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元首改称邦长;政府首脑称作首席部长,而不再叫总理。此外,印度联邦议会中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议员,将由直接选举产生,不再由克什米尔议会提名。他还表示,1964年2月将通过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宪法的修正案,规定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一劳永逸和无法更改地并入印度联邦。印控克什米尔政治地位的改变,引起当地穆斯林的强烈不满。

1963年12月26日,斯利那加西北边的哈兹拉特贝尔清真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窃事件。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缕头发,作为圣物保存在一个小木盒的一根小玻璃管里,被人偷走了。这成了印控克什米尔穆斯林发泄愤怒的导火索,并演变为大规模的公众骚乱。克什米尔穆斯林的各界着名人士成立了一个“圣物行动委员会”,要求印度政府调查此事。尼赫鲁感觉到克什米尔民众的离心力在加强,让印度政府介入此案的侦察工作。1964年1月4日,圣物离奇地找回并重新供奉在清真寺里。

印控克什米尔政府因为圣物案被迫解散;2月28日,克什米尔社会主义党领袖GM萨迪克接任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德首席部长。印度政府在整个印控克什米尔实行戒严,禁止公众聚会和游行示威,克什米尔陷入1947年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克什米尔的动乱局面使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同动乱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从中获得了克什米尔内部的情报。不久,巴基斯坦外交部的高级官员们确信,印度人已处于极其脆弱的境地:只要得到巴基斯坦的一些帮助,勇敢的克什米尔人就会将印度军队赶出克什米尔[巴]阿尔塔夫·高哈着,《阿尤布·汗:巴基斯坦的首位军人统治者》,邓俊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174页。

克什米尔的动乱局势非常严重,尼赫鲁打算依靠谢赫·阿卜杜拉来加以安抚平息。RN考尔说:“尼赫鲁知道,除非并且直到克什米尔人民感觉到他们与印度的关系是安全的,他们才会对印度感到放心,这一点是不能依靠虚假的外力去强迫他们接受。克什米尔与印度之间的这一自愿联系或感情团结的关键在于谢赫·阿卜杜拉。

”Kaul, RN, Sheikh Mohammad Abdullah, a political phoenix,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1985, p91此外,尼赫鲁已经感觉到自己来日无多,极其渴望在自己手中彻底解决印巴之间包括克什米尔问题的所有矛盾,认为只有谢赫·阿卜杜拉才能协助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1964年4月8日把他释放出狱。阿尔塔夫·高哈说:“谢赫·阿卜杜拉的获释被巴基斯坦政府看作克什米尔人民的胜利:手无寸铁的百姓终于使强大的印度军队颜面扫地。要是获得一些武器和训练,难道他们就不能永久地将印度人赶走,实现他们争取自由的崇高目标?”[巴]阿尔塔夫·高哈着,《阿尤布·汗:巴基斯坦的首位军人统治者》,邓俊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175页。

尼赫鲁去世后,南亚邦联计划也随之搁浅。1965年3月,谢赫·阿卜杜拉前往麦加朝圣,然后转往阿尔及利亚访问。程瑞声说:“3月30日,他在阿尔及尔会见了在当地访问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期间讨论了克什米尔问题。周恩来邀请谢赫·阿卜杜拉访问中国,他接受了邀请,但没有确定日期。”程瑞声,《南亚的热点克什米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第90页。兰姆说:“这被印度看作一个证据,表明谢赫·阿卜杜拉现在变成中巴针对印度阴谋的一个工具。印度仅仅引证一份杂志的报道而非经过深入调查就得出了这个结论,因此其中的企图就不能简单地予以忽略。”Lamb, Alastair,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1846—1990), Hertingforbury: Roxford Books, 1991, p257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印控克什米尔此时由于哈兹拉特贝尔清真寺圣物盗窃案仍然处于动乱之中;中国和巴基斯坦则在1965年3月27日在拉瓦尔品第签订了《中国巴基斯坦边界议定书》。因此,印度对克什米尔的形势极为敏感和警惕。1965年5月8日,谢赫·阿卜杜拉及其主要助手阿弗泽尔?贝格一回到孟买就遭到逮捕,并迅速被移到南印度拘留起来。斯利那加和印控克什米尔其他地区立刻爆发了骚乱。

中印战争之后,针对印度与西方国家亲近的现象,巴基斯坦和苏联加强发展友好关系。1965年4月3日,阿尤布·汗开始对苏联进行访问;5日,在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进行会谈期间,他向苏联领导人表示,愿意对巴基斯坦是“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成员的问题重新加以考虑,并直言有可能不再续租美国在巴基斯坦的通讯基地,这显然说服了他们审议苏联对克什米尔问题采取的立场[巴]阿尔塔夫·高哈着,《阿尤布·汗——巴基斯坦的首位军人统治者》,邓俊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204页。

阿尤布·汗对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决议案表示失望,认为正是苏联的否决才给了印度拒绝达成解决克什米尔方案的机会。柯西金说,苏联没有否决联合国在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通过的克什米尔问题决议案,根据这两个决议,印度应该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举行自由和公正的公民投票。阿尤布·汗还表示了对印度的扩张主义政策的担心,苏联却对此不置可否。阿尤布·汗说,美国同印度签订了双边军事援助条约,结果却是这两个国家在印度的邻国之中都失去了影响。他警告,如果印度的邻国受其侵略,它们没有希望获得苏联的帮助,那苏联的影响也会受挫;印度的邻国别无选择,为了自身安全,只得转向中国[巴]阿尔塔夫·高哈着,《阿尤布·汗——巴基斯坦的首位军人统治者》,邓俊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

中印战争之后,印度迅速向美英等西方国家靠拢,苏联对此非常不满和警惕,试图与巴基斯坦建立比以前更加紧密的关系。此外,苏联为了防止巴基斯坦与中国过于亲近,开始向它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巴基斯坦也希望苏联转变它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过于亲印度的立场,即便不亲巴,至少也要保持中立,也乐意与它发展进一步的关系Sympson, Patricia Colway, Ph.D., The Kashmir Dispute in World Politics, ST Johns University, 1968, p142。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苏联对南亚的态度做了重大调整。所以,柯西金向阿尤布·汗表示,苏联对克什米尔的政策将要灵活得多。阿尤布·汗的访问获得很大成功,巴苏两国的关系大为改善。美国总统约翰逊对阿尤布访问苏联及其相关言论非常不满,推迟了他访问华盛顿的时间。

印巴之间的这次战争首先并没有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卡奇沼泽地开火。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和印度古吉拉特邦之间有一片荒无人烟的内陆湖区,属于以前的卡奇土邦,因而被称作卡奇沼泽地。巴基斯坦声称北纬24度以北3500平方英里为其领土,印度人则声称整个8400平方英里的沼泽地区为其领土。鉴于边界未划定,双方村民仍在称为“贝特”的草原上放牧。1965年3月,印度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向当地集结兵力;4月6日,巴基斯坦派军队进去作战。在英国的调停下,印巴两国在4月27日非正式停火;7月1日,停火正式生效。印军在卡奇交火中遭到打击。巴基斯坦国民为此情绪激昂,军界也欣喜若狂,仿佛印度再次遭受了1962年那样的惨败。

1965年5月9日,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篇无关痛痒的声明,说:“无论如何,不难理解的是,用军事手段解决印巴之间的这个冲突将违背两国的利益。卡奇沼泽地的事件加剧了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它们的发展,远谈不上导致该问题得到解决,正在日益加剧印巴之间原有的紧张关系。如果该事件不结束,发展下去它将耗尽印巴两国的军力,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危及亚洲和平。唯有西方列强中的帝国主义集团能从这一事件的发展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