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从老子“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的话里,我们不难发现“少私寡欲”是有利于无忧的。“少私寡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减少自身的私心和欲望。
事实证明,人们的私心和欲望越多,在这些私心和欲望上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就要相应地增多。凡事都应有一个限度,一旦这样或那样的私心、欲望过多,就会消耗掉我们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打破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心态,许多悲剧的发生也源于此处——
五代时,后唐的皇帝李存勖以救国救民号召百姓,招募将士,先后灭掉了后梁等国,势力达到了顶点。
天下略为安定后,李存勖开始贪图享乐,他对大臣们说:“我军征战多年,今日有成,应该休息罢兵,享受太平生活。”
李存勖从此不理朝政,天天忙着看戏玩乐,一些忠直的大臣也被他疏远了。
皇后刘玉娘特别爱财,她把国库窃为己有,积攒了堆积如山的财宝。她任用自己的亲信做捞钱的肥差,四处暴敛,到处横征,百姓怨声载道。
忠心的大臣把刘玉娘的行为报告给了李存勖,他说:“当天下人的君主,应该关心天下人的生死,这样人们才能爱戴他,国家也会安定。现在皇后只顾自己捞钱,全不管百姓如何生活,这样下去要出大事的,皇上一定要好好管教她。”
李存勖这时也失去了往日的爱民之心,他为皇后辩护说:“筹钱粮,救民于水火,百姓一定会感激皇后的仁德,誓死保卫国家。”
当时连年大旱,那些血战数十年将士的父母妻儿连充饥的草根都挖不到。宰相建议暂时借用皇宫里堆积如山的金银绸缎给将士救死,等国库充足时,再如数归还。
刘玉娘把国库的东西视为自己的财产,她拒不交出赈灾,还生气地说:“你是宰相,救济百姓是你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
她只拿出两个银盆,让宰相卖了当军饷。宰相长叹一声,掉头就走,他对自己家人说:“皇上、皇后只为自己享乐积财,这样怎能治理好国家呢?他们太自私了,国家一定会灭亡,我们也另做打算吧。”宰相也不管事了,朝廷陷于瘫痪。
时间不长,大将李嗣源就率兵反叛。李存勖领兵平乱,愤怒的士兵纷纷投向叛军,不愿再为李存勖卖命。
李存勖见事不好,急忙用重赏安稳军心,他对士兵们说:“我带领你们打天下,绝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你们啊!这次如果平定了叛乱,你们每个人都有重赏,我说到做到,绝不食言!”
士兵们早不相信他了,这时见他还在说谎,不禁更加愤怒。他们发动了兵变,乱箭射死了李存勖。刘玉娘逃进了尼姑庵,也被士兵搜出,把她绞死。
李存勖、刘玉娘平时不知关爱将士百姓,只是自己享受捞钱,结果导致了国家灭亡,他们死不足惜。
一心为私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他可以利用人于一时,一旦被人识破真面目,所有人都会离开他,反对他。为多数人谋取福利,首先要放弃个人的私利,这样才能处事公平,赢得世人的信任。
正所谓,无欲则刚强,无私才博大。有的人把个人的利益、名声、地位、权势看的高于一切,地位略有动摇,利益稍有损失,权势稍有削弱,就看成是大祸临头,结果生活得非常痛苦。只有解脱名利的羁绊和生死的束缚,只有完全从自我占有、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中超脱出来,这时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像浩瀚的天空,任鸟儿自由飞翔。
人生在世,有成功、有自豪,也有失败和失落,如何面对,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觉悟、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现实考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淡一些、超脱一些,像古人说的那样“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事业成功了,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个人进步了,不孤芳自赏、洋洋得意。要调整好心态,把握住自己,脚踏实地往前走,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