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寒冷的冬天来临的时候,有些动物就会迁徙到南方温暖的地方,而有些动物则会躲到地下洞穴中睡大觉,它们不吃不喝睡上几十天甚至上百天,一动不动,跟死了似的,这就是动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自我保护行动。实验证明,冬眠后动物的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进入冬眠前有所增强。显然,冬眠对它们自身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
地球上的动物有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之分。蛇、青蛙和龟等是冷血动物,又叫变温动物;而麻雀、松鼠和野鸡等是温血动物,又叫恒温动物。
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冬眠又有所区别。冷血动物的体温由外部环境决定,它们体温的升高或降低完全是被动的;而温血动物则能对自己的体温精确而有目的地加以控制,它们能够逐步降低体温,直到进入冬眠状态。
有些山鼠,冬眠期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钻进掘好的洞穴内,将身体蜷缩成一团,其呼吸频率逐渐变慢,脉搏也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是直线下降。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们,它们也不会有任何反应,就像死去了一样。刺猬冬眠的时候,几乎连呼吸也停止了。原来,刺猬的喉头有一块软骨,可将口腔和咽喉隔开,并掩住气管的入口。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放入温水中,浸了半小时之后它才苏醒过来。
外界环境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10℃时,最适合冬眠。食物的缺乏也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对于鸟类,一般只要限制供给食物或者让它们挨饿,它们就会立即进入昏睡状态。光也是促成冬眠的重要外部条件。当光照时间减少或光线昏暗时,动物很快便开始冬眠了。
1983年,科学家从松鼠脑中提取出了一种抗代谢激素。当人们将这种激素注射给无冬眠习性的小鼠时,它的代谢率会明显降低,体温也降至10℃左右,看来激素代谢可能是诱发动物冬眠的另一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动物在冬眠的过程中,其神经系统和肌肉仍然保持着充分的活力,只是新陈代谢降低到最低限度。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怀孕的雌熊在冬眠后醒来,它身旁往往会躺着一两只冬眠时产下的天真活泼的小熊。
总之,动物冬眠时其自动调节生物节律和机体复苏的机理是相当复杂的,人们至今仍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其实,世界上不光有动物会冬眠,还有不少动物会夏眠。夏天,海水上层的温度升高,海洋小生物浮到海水上层,这时,栖息在海底靠吃小生物为生的海参,因为缺少食物,只好一动不动地躺在寂静的203海底绿藻中夏眠。等到天气变凉,小生物又回到海底的时候,海参才重新开始活动。
生活在非洲和美洲等热带地区小河里的肺鱼,在炎热干旱的夏季来临之前就会躲到河底泥中,建造一个舒适的泥洞,然后躺进洞里安静地夏眠。
有些爬行动物也有夏眠的习惯。非洲、大洋洲沙漠中的一些蜥蜴,在炎热的夏季会钻入沙里隐蔽起来。地下沙洞比地面凉快多了,正是夏眠的好去处。热带池沼中的鳄鱼为了躲避高温,夏季也往往要躲进河底的泥洞里去睡大觉。
哺乳动物中的澳大利亚大山袋鼠,在最炎热的夏季里会携带子女躲到凉爽的山洞里去夏眠。它们能连续几个星期不吃不喝,直到熬过炎热的夏天。
腹足类的蜗牛等动物,也具有夏眠的习性。在炎热的夏天,蜗牛如果处于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就会分泌出黏液,把自己封闭在壳里,暂时潜伏下来,进行夏眠。
SHIRENYUZH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