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离投资
成功的投资者实际上24小时不离投资。失败的投资者没有为实现他的投资目标而竭尽全力,即使他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
一天晚上,巴菲特和妻子苏珊受邀去朋友家吃饭,东道主夫妇刚从埃及回来。
饭后,朋友架起幻灯机向他们展示金字塔的照片。这时候巴菲特说:
“我有个更好的主意。你们给苏珊放照片,我去你们的卧室读一份年报怎么样?”这是典型的巴氏风格。
读年报不光是巴菲特的爱好,还是他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他有一种能让他赚钱的爱好,读年报对他来说是一种放松。”哈撒韦的纺织品推销员里格比说。
放松本身就是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可以说,他唯一能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就是市价低得离谱而他的好投资主意比钱多的时候。最后一次发生这种事是在1974年,当时他说他感觉自己像是“女儿国里的单身青年”。
交易型投资者的典型方式与此截然相反。极端的交易者要求可以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候都能查询行情,不管他正在干什么。
索罗斯投身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远比巴菲特要早。当1956年离开匈牙利的索罗斯父母于1957年1月到达纽约时,迎接他们的是索罗斯的哥哥保罗。“我很忙,我在交易。我不能错过任何一天。”索罗斯说。
其实,他也不过是在3个月前来到纽约的,但已经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当时,他在欧洲市场买入股票,在纽约市场抛出股票。“我会在凌晨4点半醒来,那时候在伦敦是早晨9点半。此后可能会每小时醒一次。我得迷迷糊糊地拿起电话,听清数字,然后决定是否报价。我可能会回电报一个价格,然后接着睡。有时候我会梦到我刚买的股票涨了,而且醒过来之后有时搞不清哪些是我已经做的事情,哪些是我梦到的事情。”索罗斯说。
接下来,他得去办公室为它夜间买下的股票寻找买主。他在父母到达纽约后的几天内一直没去看望他们,尽管他与他们已经10年没见面了。
投资初期的索罗斯就是如此忙碌。
在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知识之后,他就不再忙碌,但他依然每天默默地观察着市场。他只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才偶尔出击。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成功的投资者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投资是他的一切,不仅仅是他的职业。所以他每时每刻都在考虑投资,甚至会像索罗斯那样梦到投资。
没有一个人能靠在空闲时间练习网球或歌唱而成为温布尔登大奖赛的冠军或与帕瓦罗蒂齐名的歌唱家。一般投资者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即使投资并不是他的全职工作,但他必须像投资大师那样为掌握技巧而倾尽全力。
显然,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有天才的典型特征。他们都是投资先驱,都发明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投资方法并极为成功地运用了这些方法。两人都是投资家和革新家,堪称是投资世界中的爱迪生和贝尔。
那么,投资者必须是一个天才吗?
也许是——如果你想做成巴菲特和索罗斯所做过的所有事情,包括发明或完善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
但虽说你得成为像爱迪生那样的天才才能发明电灯泡,要打开一盏灯却不需要成为天才。在天才已经为我们铺好道路的情况下,要制作一个灯泡也不需要成为天才。对投资者们来说,这条道路已经铺好了,那就是巴菲特和索罗斯及其他投资大师均虔诚奉行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方法。
就像巴菲特所言,“你不必成为一名火箭科学家。说到投资,一个智商160的家伙未必能打败一个智商130的家伙。”
对失败的投资者来说,投资不过是赚钱的手段之一,所以他并不珍视自己的投资行为,所以,无论他的智商有多高,他永远与成功无缘。对成功的投资者来说,投资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终生的伟大事业,他也在投资中寻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以股票为例,当你进入股票市场时,你就走进了一块充满竞争的领域。在这里,你对市场的评价及观点将会遇到该行业中最敏锐、最凶狠的头脑的挑战。你处于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其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部门,他们全都处于深入的研究之中,这些研究者在经济上的生存依靠他们对市场的最好判断。你当然会被各方面的劝告、建议或帮助所包围,除非你能够发展起一套你自己的市场哲学,否则你是不能分清好与坏、事实与虚假的。股票市场对那些正确理解的投资者的回报是巨大的,而对那些粗心的、麻痹大意的或者“不幸运”的投资者的惩罚也是灾难性的。难怪它吸引了世界上最精明的财务会计师、分析者及研究人员,一些自命不凡的怪异人士,通灵人士及“特异功能者”,还有其他只是满怀希望的广大普通公众。
阅读财报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股神”,有赖于两大发现:一个发现是如何辨别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巴菲特把这些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比喻为“超级明星”,他们不外乎三种基本商业模式:要么是某种特别商品的卖方,如可口可乐、宝洁、百威等;要么是某种特别服务的卖方,如富国银行、穆迪公司、美国快递公司等;要么是大众有持续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卖方与低成本买方的统一体,如沃尔玛、好市多超市、内布拉斯加家居超市等。
巴菲特认为,所有“超级明星股”都得益于某种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为它们带来了类似垄断的经济地位,使其产品能要价更高或者增加销售量。如果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不变——竞争优势具有稳定持续性,那么公司价值会一直保持增长。既然公司价值会保持增长,那么巴菲特理所当然会尽可能长久地持有这些投资,使其有更大的机会从这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中获取财富。巴菲特将此总结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此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巴菲特用他的投资理念最终成了超级股神。
另一个发现是如何估算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期,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场演讲中首次提出了“股权债券”的概念:一家具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有着强劲的、可预测的利润增长,使其股票变成一种息票利率不断增长的“股权债券”。这种债券就是公司的股票,而它的“息票利率”就是公司的税前利润(不是公司派发的红利)。与普通债券不同,股权债券的息票利率不是固定的,而是年复一年地保持增长状态,股票债券的价值自然也不断地攀升,其市场价值大约等于每股税前盈利除以长期公司债券利率。
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公司识别出来呢?当然是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
巴菲特曾经说过,你必须了解会计学,并且要懂得其微妙之处。它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语言,一种完美无瑕的语言。除非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它——学习如何分析财务报表,你才能够独立地选择投资目标。
可以说,巴菲特的两大发现都离不开查看财务报表。巴菲特着重从损益表中挖掘公司是否需要靠大量研发以保持竞争力,是否需要通过财务杠杆以获取利润等信息,用以分析该公司获得利润的方式,判断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利润的来源比利润本身更具有意义。巴菲特在分析损益表时,主要关注毛利率、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毛利的比例、研发费用、折旧费用、利息支出、税前利润、净利润和每股收益8个指标,其中一些指标的经验值对我们分析国内的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毛利率是巴菲特寻求长期赢利的关键指标,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毛利率能够长期保持在40%及以上,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毛利的比例最好保持在30%以下,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当然,银行和金融公司不属此列,这类公司如果出现异常高的净利润率,通常意味着其风险管理部门过于松懈。
在资产负债应该关注的十四个指标中,绝大部分指标或多或少都可以提供该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证据。所以巴菲特在试图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时,首先会去查看公司拥有多少资产,包括现金和财产;承担多少债务,包括公司对供货商的应付款、银行贷款以及债券。逐项对各个科目进行单独分析和汇总分析,并计算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资产回报率、债务股权比率、股东权益回报率等,用以判断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率、财务风险、公司竞争优势的质量和持续性,避开可能的骗局和陷阱。
对于现金流量表,巴菲特最关注资本开支和回购股票两个指标。因为他发现,“如果一家公司将净利润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下,那么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久竞争优势公司的候选者名单。如果该比例保持在低于25%的水平,那这家公司就很可能具有有利的持续性竞争优势。”如果一家公司经常进行股票回购,就很有可能是一家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充裕的资金进行股票回购。
可以说,通过财报“侦破”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是巴菲特超越其老师格雷厄姆,区别于其他投资行家的最独特之处。
在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中,数字是最重要的语言。公司的所有样貌都必须化为数字,呈现在财务报表上。财报更像是一本日记,公司的所有销售、资产、负债的往来及进出,就算只有一毛钱,都必须忠实地记录在财报上。身为资本市场的大玩家,巴菲特当然了解财报的重要。还在上学时,财报就是他的随身课外读物,而股神穿透数字迷雾的能力,就是在阅读一本一本的财报中养成的,也因为有这个能力,让他能在美国中部小镇奥马哈,千里运筹全球的资本市场。
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只有10个,分开来看,三岁小孩就能朗声数数,但凑在一起,放到报表中,可真需要花工夫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报,虽然经由会计师签证,但总难免会有人为操作的斧凿痕迹。要读懂其中的蹊跷,除了得把时间拉长外,还得下苦功才行。这个知识武器,是散户晋升达人的一大挑战,也唯有把这门基本功课做足,才能真正将巴菲特的思想落实在投资行为中。
不符合投资法则才卖出
巴菲特喜欢长期持有股票,所以他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只有买入股票而没有卖出股票。巴菲特认为,卖出股票最主要的依据甚至说唯一依据,应当是这只股票的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了,而不是股价下跌或上升了。从长期来看,股价取决于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从短期看,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认为,买卖股票的主要依据是股价的涨跌,只有巴菲特把股票内在价值的增值能力是否下降作为卖出股票的主要依据。所以,伯克希尔公司买卖股票的投资决策,完全取决于这个时期这只股票的经营业绩,而不是这只股票在此时的价格高低。他认为,把目光停留在关注股票的价格而不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上,这种做法非常愚蠢。
在衡量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增值能力方面,巴菲特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看“透明盈利”。
他认为,透明盈利的计算公式是1+2-3。其中1是财务年报中反映的盈利水平;2是投资公司的留存收益(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这部分收益并没有反映在上市公司财务年报的盈利水平中);3是上述留存收益如果要加以分配,应该交纳多少税金。
投资者如果非常关注每只股票的透明盈利,将会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巴菲特的经验表明,一般在买入股票10年左右时,会获得最高的预计透明盈利。既然这样,投资者就没有什么必要去关注短期内的股价变动,更没有必要频繁地进行股票交易了。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只要自己拥有的这些股票,从长期来看价值增值能力能够保持甚至超越整个产业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即使在短期内发生暂时性变化,也不用过分担心,完全可以继续持有。
不过,如果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彻底告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盈利能力高低与股价涨跌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不能认为股价上涨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就增强了,同样,也不能认为股价下跌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就下降了。
巴菲特曾经声称永远不会出售的美国广播公司股票,由于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巴菲特认为其长期竞争优势已经大大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得不忍痛割爱。原来,在迪斯尼收购这家公司后,公司的巨大规模拖累了发展,巴菲特不得不从1998年开始减持该股票,到1999年就几乎卖完了所持有的迪斯尼公司的股票。而巴菲特拥有的可口可乐公司,这个时期的盈利水平也在持续下降,具体地说,这只股票的资产回报率在1997年高达56.6%,到1998年就下降到了只有42%,1999年更是下跌到了35%。可是巴菲特仍然坚信这只股票强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失去,它完全可以继续稳定地进行下去,会重新给股东以丰厚的回报。
为此,他并没有卖出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而只是提议董事会撤换了首席执行官。果然,没过多久,可口可乐公司就又重振雄风了。
巴菲特认为,是否需要卖出股票可以参考“七成五”法则来判断。巴菲特一贯主张,成功地进行股票投资的方法很简单,并不需要用到什么高深理论。他说:“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超过任何人的能力范围。”
在美国股市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投资方法如小资本化、大资本化、成长法、价值法、动态法、主题法、产业循环法等,都曾经起到过一定效果,但有时候什么方法都不管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股市中任何一种有效的投资方法,一旦被大家所掌握,投资者就会因为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丧失判断和分析能力。这样,亏损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在一次大型聚会上,巴菲特估计四周有80个人,就对大家说,在座的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大家对他的这一断言表示怀疑,认为他没有经过调查,不能下此结论。事实上,巴菲特确实没有经过调查,也不可能去调查。在这里,他运用的是概率知识。根据概率原理,80个人的生日分布在一年365天中,2人以上的生日是同一天的概率高达75%。也就是说,巴菲特的这一说法成立的可能性高达75%,不成立的可能性只有25%。
巴菲特把这一法则总结为“七成五法则”,在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这一法则被运用到了非常娴熟的地步。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把该法则用在股票投资中,关键要掌握两点:一是仔细研究你在整个股票市场中处于什么地位,如果你的股票盈利能超过75%的人,能居于最前面25%的人之中,那么你就能保持常胜不败;二是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争取获利,都不要满打满算,而要考虑到只要具备75%的把握就值得去做,一旦失去75%的把握就要敢于止损。
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只要短线操作中有75%的成功把握,就能保证稳赚不赔。例如在4次投资机会中,3赚1赔,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这里关键是要掌握合适的尺度,懂得怎样扩大收益,减少亏损。
同样是3赚1赔,如果每一次都赚10%,亏也是10%,这样总起来还有10%+10%+10%-10%=20%的盈利。但如果前面有3次赚钱机会,你每当有一点蝇头小利(例如5%)就抛掉了,而在后面的1次割肉机会中,你的亏损额超过了15%才卖出,这样总起来看就是亏损的。
不难看出,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策略确实非常简单——不符合投资法则的时候就卖出。当股市上有那么多人鼓吹各种各样的股票理论时,巴菲特悄悄地就赚了几百亿美元。
买股票是为了赚钱,但也会让参股者发生亏损。为了避免资金发生大的损失,学习如何卖股票是必要的。如果买了好股票,未能选择好的卖出时机,将会给股票投资带来诸多遗憾。
为此,专家总结了5条卖出股票的法则:
◎ 卖出法则1:低于买入价7%~8%时坚决止损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卖出规则,对于初入股市的人来讲是很困难的。毕竟,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是比较困难的。投资最重要的就在于当犯错误时能迅速认识到错误并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这是7%止损规则产生的原因。
从长期来看,持续地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投资将会获得较好的收益。因此,底线就是在股价下跌至买入价的7%~8%时卖掉股票。不要担心在犯错误时承担小的损失,当你没犯错误的时候,你将获得更多的补偿。当然,使用止损规则时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买入点应该是关键点位,买入该股时判断买入点为爆发点,虽然事后来看买入点并不一定是爆发点。
◎ 卖出法则2:高潮之后卖出股票
在投资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判断一只牛股将见顶而回落到合理价位,一个最常用的判断方法就是当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试图拥有该股票的时候。一只股票在逐渐攀升100%甚至更多以后,突然加速上涨,股价在1~2周内上涨25%~50%,从图形上看几乎是垂直上升。这种现象的确很令人振奋,不过持股者在高兴之余应该意识到:该抛出股票了。这只股票已经进入到了所谓的高潮区,一般股价很难继续上升了,因为没有人愿意以更高价买入了。
此时,对该股的巨大需求变成了巨大的卖压。根据对过去10年中牛股的研究,股价在经过高潮回落之后很难再回到原高点,即便能回来,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 卖出法则3:连续缩量创出高点为卖出时机
股票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一只股票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涨的时候,其成交量往往大幅攀升,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争相买入该股以抢在竞争对手的前头。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上涨后,股价上涨动力衰竭。股价虽然会继续创出新高,但成交量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就得小心了,因为此时很少有机构投资者愿意再买入该股,于是供给开始超过需求,最终使卖出压力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一系列缩量上涨往往预示着反转。
◎ 卖出法则4:获利20%以后应根据情况了结
不是所有的股票都会不断上涨的,许多成长型投资者往往在股价上涨20%以后卖出股票。如果你能够在获利20%时抛出股票而在亏损7%时止损,那么你投资4次对1次就不会遭受亏损。
◎ 卖出法则5:当一只股票突破最新的平台失败时卖出股票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大牛股的走势也有相似的循环,这些股票经历着快速上涨和构筑平台的交替变化。一般来讲,构筑平台的时间越长,则股价上升的幅度越大。但这也存在着股价见顶的可能,股价有可能大幅下挫。通常,股价见顶时的盈利和销售增长情况非常好,因为股价是反映未来的。无疑,股价将在公司增长迅速放缓之前见顶。当有较大的不利消息时,如果预计该消息将导致最新平台构建失败,则应迅速卖出股票。
总之,股票和股票市场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成功地卖出股票的要诀在于毫无例外地简单执行以上总结的规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买入股票后就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在符合卖出规则的情况发生时坚决卖出股票。
严格执行卖出规则不仅可以帮助你避免大的损失,而且将帮助你实现财富增长。
7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买一只什么样的股票,比什么时候买股票重要得多。所以他认为,无论购买多少股票,都要把它看做是购买该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投资者是以投资心态还是投机心态来买股票,两者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