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吉利集团这个庞大的产业,曾有记者问李书福有没有压力,他的回答是:“我没有压力,真是没有压力,什么叫压力我不懂,因为我是农村来的。你说我怕什么,失败了没有关系,回去种地、养虾、养龟,对不对?承包两亩地,一亩地种菜,一亩地种水稻,怕什么呢?有吃有喝。”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李书福才能坚持一路走到到现在。
在当下中国,因为吉利汽车,许多人都知道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李书福对教育的痴迷,一所以他的大白话“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为校训的民办大学,从2000年建校以来,已经成长为中国民办教育领域的一棵参天大树。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吉利大学。
李书福虽然高中毕业就开始经商,但是他对教育始终怀有一分向往和依恋。在商海有了一些成就之后,他又回到学校,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业。有着这样的经历,他对教育也有了独特的看法,此后的办学过程中,他自然把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
早在办学之初,北京吉利大学就按照“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指导思想,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吉利集团的支持下,吉利大学安排更多的时间,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生产实训。
李书福说,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人才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人才需求非常大,人才发展的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想尽办法从其他企业挖取自已所需要的人才,你挖我、我挖你,目前这种企业互挖“人才”的现象大有上升的趋势。
吉利在发展过程中,也走过一段“挖人”之路,聚集了不少行业精英和专家,为吉利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不是现在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根本出路,企业要真正解决人才问题,关键要建立起一个人才培养的机制和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的舞台,而不是通过简单地“挖人”来解决这一问题。
吉利通过办大学、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使企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和速度与企业的发展之需相符合。
吉利目前拥有包括吉利大学在内的四所大学和研究生院,每年为吉利培养和输送上千名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实用型人才,较好解决了许多企业目前所遇的人才“瓶颈”问题。
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有一支美丽又特别的队伍像清新的风吹过场馆,这38名女孩从吉利大学和海南三亚学院5万名大学生中选拔、脱颖而出,组成此次车展吉利集团的礼仪团队。她们吸引了众多观众,被众多媒体聚焦,被称为北京车展最美、气质最清新、最敬业的礼仪。除了礼仪团队,吉利大学和海南三亚学院的学生还深入到吉利北京车展的各项工作中,包括市场调研、行政管理、信息传播等。此外,还有将近百名学生参与到吉利集团北京车展活动中。
吉利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走向社会,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吉利解决了人才瓶颈的问题,形成吉利特有的、与其他同行企业的优势竞争力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许多吉利的老员工认为,那些走入吉利的年轻人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吉利集团的中流砥柱。
2008年底,北京吉利大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听证会——2009年拟招生新专业论证会。当天,吉利大学15个学院分别就自己申报的2009年拟招生新专业情况进行了阐释,并接受在场领导的提问。经在场专家的评议、投票,决定同意设立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等二十余个新专业(方向),并列入2009年招生计划。吉利大学每年底,各学院必须向学校汇报毕业生的就业实况。对就业率低于95%的“滞销”专业,在安排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减少招生指标,对未达到最终就业率85%的专业,就停止招生。
李书福认为,“面向市场办学,针对需求施”应该成为吉利大学的办学准则。因此,吉利大学着力发展“订单教育”。所谓订单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订单教育相配套的是“双证书”制度。吉利大学明确规定:从北京吉利大学毕业的学生,除了少数专业之外,80%以上要持有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此,学校还投资3000多万元创建了汽车实习工厂、生命科学实验楼等30多个实验场所,还与万科等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订单教育利用了学校与全国近3000家企业的优质网络资源,为学生就业打开方便之门。
李书福办大学的“野心”令人惊叹,他要让吉利大学20年成为20强,40年做第一强,80年做世界第一流,考察过多所世界名校的吉利大学前校长罗晓明说,香港科技大学依靠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仅用13年的时间进入亚洲大学前10名,1976年由企业家创办的美国凤凰城大学,如今已达几十万学生的规模。“一切从名牌开始,办中国最好的大学”,当年李书福率队赴哈佛大学考察时,曾对罗晓明说,我们也要办中国的哈佛大学。
高等教育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毕业生就业情况好,学校声誉高,生源也就好,各方面的投资就会相应增加,学校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强。对于这样的高等教育现状,吉利大学了然于胸,坦然应对。
对于吉利大学的发展前景,李书福充满信心。他表示,高等教育改革关键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只有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人才的学校,才能成功迈进一流大学的行列。如今,李书福和罗晓明的“哈佛梦”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