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28033100000078

第78章 农民铸造的现代文化城

徐文荣说,没有这种农民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我就不会异想天开,不能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

从改革开放初期起,徐文荣带领横店人从一个丝厂发迹,1990年组建集团,1993年改组为横店集团,1999年成立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到今日,横店集团已经形成横跨磁性材料、机电产品、医药化工、轻纺针织、建筑建材、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超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近200亿元。

20世纪90年代初,横店的工业基础已经稳固,徐文荣开始关注文化娱乐产业,在全国跑来跑去考察。看完回来,徐文荣突然说,我要在横店做文化产业,大家听后都吓了一跳。一位副省长对他说,你要做工业我们支持你,你这点儿文化好做什么文化产业!

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徐文荣的目光却很深远。实际上,徐文荣早就看到了横店在做工业方面的劣势,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很快,需要很强的科研能力,而横店科研能力相对落后,加上地处山区,条件不好,科研人才都不愿意进来。徐文荣出身农民,他明白农村企业不比城市企业,城市企业所需要的公共设施,由政府提供完备,而农村,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却基本处于空白,他就谋划着在横店造出一个像杭州西湖那样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区。

1995年底,徐文荣在横店遇到一个人,一看不认识。有人介绍说:“这是谢晋。”徐文荣一脸茫然。“你是干什么的?”问得唐突。“我是拍电影的。”谢晋答得也简单。“你拍过什么电影?”谢晋一一道来,徐文荣却听得一头雾水,干脆开门见山:“你这次来做什么呢?”“我要拍一部电影《鸦片战争》,需要搞一个拍摄基地,我跑到上海、杭州,都没人支持我,听说你这里有很多旅游景点,都是很快搞起来的,你能不能帮我?”

谢晋来到横店,多少是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为在香港回归之际给全国人民献上一份厚礼,谢晋积极筹拍《鸦片战争》,但因资金难以落实、工程时间难以保证等原因,拍摄基地一直没找好。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没有办法,谁会到这个不通飞机、不通火车、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只有荒山滩涂的偏僻山村来?

除了几部革命战争片,几乎没怎么看过电影的徐文荣并不知道“谢晋”是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叫谢晋的人给横店带来的机遇。

二人一拍即合。当天是下雨天,徐文荣陪着谢晋在横店走了一圈,这里不满意,那里不行,总算走到一个由几个荒山头组成的地方,谢晋才点了头。徐文荣问:“你们给多长时间?”谢晋答道:“两个月。”徐文荣大惊:“120座房子,怎么可能?起码六个月!”经过讨价还价,三个月成交。

徐文荣是一个优秀的指挥者,他很清楚,120座房子的建筑按常规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完成,既然是非常规,就得按非常规操作。他同时拉进120个工程队,同时施工。于是炸山、整路、建房,下雨、下雪、下雹子都不停地干。终于成功了。1996年,由横店集团出资建造,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落成。横店一夜之间名声大噪,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徐文荣才下定决心全力做影视旅游业。

从此,横店集团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广州街开始,按1∶1的实景布局,横店又先后投资30多亿元兴建了香港街、清明上河图、秦王宫、江南水乡、横店老街、明清街、明清宫苑、国防基地、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等十多个影视拍摄基地,使横店成了中国拍片最多的影视基地。

如今,横店已是亚洲最大的外景拍摄地,成为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造文化城,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的好莱坞”。

“横店没有什么历史遗迹,没有特别的自然风貌,只能靠人工创造文化。我现在做的一切,能让横店在几百年之后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荟萃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徐文荣这样描述他的文化事业。

在影视城蓬勃发展之际,徐文荣突然退居幕后,将横店集团交给儿子徐永安打理,自己避开了日常的经营管理,而专心于集团发展战略的思考。

横店是浙江中部东阳的一个小镇,与同属金华的义乌的市场模式不同,横店充分利用传统工艺人才,发展工业生产,赢来了“中国磁都”的称号。继而发挥东阳的建筑行业优势,投资文化产业,大搞园林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产业路径。

横店的商人代表除了徐文荣和徐永安父子外,还有创建复星集团的郭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