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婆媳关系是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的。当这种特殊矛盾被激化后,为了平息“战乱”,说话必须讲究技巧,有心计的女人总是用“暖风”吹得婆婆找不到北,又能维护自己的观点。
张华和李红夫妇平常住在单位,只有周末才回张华家。张华是独生子,母亲特别宠爱儿子,时常挂念儿子,但是老观念使母亲认为家务事是女人的活儿,女人理应照顾好男人。
周末小两口回张华家,婆婆当着儿媳妇的面说,怎么又瘦了,是不是在家什么事都你做,吃得又不好,等等。儿子低着头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婆婆的意思很清楚,是责怪儿媳妇没照顾好儿子。
机灵的李红赶忙上前拉着婆婆的手说:“妈,是我不好,这段时间单位加班,太忙了没有照顾好他,都是我不好,您放心吧,从明天起,我给他增加营养,让他尽快地胖起来。”
第二个周日,小两口一回到家,李红就拉着婆婆的手说:“妈,这周我给他做了五顿肉,鸡蛋、牛奶是每天早晨必不可少的。可他好像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啊,妈妈,您有什么好法子啊?”
婆婆听了儿媳这番话连忙说:“他就是这副德行,吃人参也没有用,可能是祖传的原因吧!瘦得像只猴子,你看他爸不也这样。”说得全家一阵大笑。
面对婆婆的责备,李红并没有与之争吵,而是主动向婆婆承认自己照顾不周,与婆婆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婆媳矛盾的激化。
现实生活中婆媳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如何沟通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呢?
(1)以诚相待尊敬有加
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对待父母如此,对待公婆也是同样的道理。
婆婆是长辈,做儿媳的要与婆婆以诚相待,不仅要在言语上关心婆婆,还要在日常行为上表现出来。
有些家庭,儿媳当家做主,就更不能把婆婆当成多余的人,不把她当回事,在言语中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和不恭。否则不仅对方不能接受,矛盾也会日益激化,还会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
如果婆婆年岁已高,身体又不好,那么儿媳在平时说话中更应关心,并给予照顾,千万不要说出嫌弃的话。只要儿媳对婆婆好一些,她就会十分感激,很多的矛盾也就调和了。
(2)彼此互信增加理解
作为儿媳要学会善解人意,凡事都要站在婆婆的角度去思考,不要只为自己打算,对婆婆的话产生不当的想法,甚至怀疑她的动机。闲下来的时候不妨与婆婆坐下来好好沟通一番,使彼此间增加一分信任,多一些理解。反之,婆婆也应如此。这样婆媳间的许多矛盾就都可以避免了。
玲玲的小姑子小芳带回来一身漂亮的新衣服。玲玲看在眼里,很不高兴,怀疑是婆婆买给小芳的。认为婆婆偏心,不把自己当成一家人,越想越气,就不加思考地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唉,还是姑娘亲啊,做媳妇的再怎么孝顺都赶不上姑娘啊。”
为了家庭和睦,婆婆上街给儿媳买回来同样的衣服,说:“我不能亏待儿媳,一人一件。”后来,玲玲才知道那套衣服是小芳的男朋友给买的,不是婆婆给买的。
这时,她愧疚地看着婆婆,感激婆婆的宽容。自此以后,她不再多疑,反而非常信任婆婆,婆媳关系也密切多了。
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彼此要相互信任,切勿疑心太重,应该以婆婆为圆心和婆婆的距离为半径画“圆”,相互多些理解,这样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
(3)甜言蜜语促进团结
有些儿媳,在自己母亲面前可以说个不停,与婆婆却无话可说,两人之间总感到别扭。要改变这种状况,你需学会主动热情,在婆婆耳边多吹点“暖”风。
首先,“妈”字不得太吝啬。
儿媳的一声“妈”,能给婆婆带来无限温暖。有些儿媳惜字如金,“妈”字从不轻易出口。但也有一些儿媳,却学孩子的口气,称婆婆为“孩子他奶奶”。一些与婆婆分居的儿媳妇,大部分走进婆家门时叫一声“妈”,出门辞别时说一声“妈,我走了”,仅此两声,虽有礼貌,但却感到生分。如果能把拉家常和称呼连接在一起,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你也可以这样说:“妈,这几天天气变得挺冷的,您穿的太少了,别着凉了啊。”
“妈,您眼神真好!这么细的针都能穿。”
其次,沟通不可少。
有些老年人社会交际较少、在家养尊处优,整天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他们很想知道家门以外的一些新鲜事。聪明的儿媳就会借此机会与婆婆沟通,掌握婆婆心理,为处理婆媳间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沟通是打开双方心灵大门的钥匙,让理解、忍让走进彼此的心扉,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令人伤神的婆媳关系就会因此而改变,使家庭生活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