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
28064100000005

第5章 漫游太空——航天技术及航天员(3)

各国航天员培训中心都拥有大量训练设备,依据所执行的任务不同、训练方式方法的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训练设备不尽相同,如单系统训练器、中性浮力实验室、飞行模拟器、太空行走训练真空舱、大型人体离心力和失重飞机等。但基本的训练设备类别大体上是一致的,这些“大哥级”训练设备有:航天器实体模拟训练器、航天器各系统训练器、飞行训练模拟器、计算机辅助训练器、人用离心机、中性浮力水池。

在大地母亲怀抱中对太空的别样体验,像飞行模拟器这样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逼真地模拟太空飞行的全部过程,还能模拟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所有的操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飞行环境,也能够在视觉上提供全部逼真效果。很神奇吧!

失重飞机可不是出现事故,从高空中掉下来。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失重不仅对航天员的身体有影响,影响航天员的工作效率,对飞船中的很多仪器和设备也有影响。失重飞机就有了光荣的任务——在地面上创造一种失重现象,对航天产品进行测试和考验,提升航天员抗失重能力,以适应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失重飞机飞行到一定高度和速度时,以一定的操纵程序进入特别设计的失重抛物线飞行,便产生了失重或微重力现象。

大型水池是用来给航天员训练游泳技术吗?当然不是,失重飞机一次飞行中创造出20~30秒钟的失重环境,是比较短暂的。为弥补这一缺陷,就有了大型水池的出现。水池中的水密度比一般水大,使得穿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入水后能够处于漂浮状态。他主要用于航天员太空行走和舱外操作、组装、维修等训练。中国的失重水池是亚洲最大、世界上第三大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池,整体设计寿命为30年。航天员下水后,通过增减配重使人体的重力和浮力相等,就会产生模拟失重的感觉。

人用离心机可是航天员最有价值的伙伴之一。离心机臂端的吊篮里有躺椅、仪表板、手控制器和联动装置及环境控制系统、加压服和生物医学仪器。离心机的安全设置系统是相当完善的,以防航天员出现不适情况,可以即行停机。离心机用于产生各种加速度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超重耐力训练,以提高航天员对超重的耐力及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

五、太空中的生活

由于人在太空中的生活环境与地球表面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宇航员要想顺利完成任务,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多方面的。比如吃饭、睡觉、工作等等,这些在地面上是很普通的事,在太空中就变得奇妙和艰难起来。

宇航员的各种食物、餐具都是固定好了的。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人嘴大小相近的方形、长方形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伸进口袋里叉着食物后再往嘴里送。如果宇航员要喝汤、羹、汁或吃果酱时,就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曾有一名宇航员睡觉时习惯将手臂放在睡袋外,一次在他朦胧中发现有两个怪物正迎面向他飘来,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定过神来后,才知道那两个“怪物”原来是自己的两条手臂。在那以后,就规定宇航员睡觉时应将手臂放在睡袋内,如果非要放在睡袋外,则应将双臂绑住。绑住手臂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不让手臂在睡梦中碰着仪器设备的开关。宇航员在太空一般都睡不好觉,原因有多种。首先是人体的生物钟被打乱了:在太空,约90分钟左右绕地球一圈,也就是一个昼夜只有90分钟。其次是仪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静电发出的响声也会影响到宇航员的睡眠。还有就是宇航员所处的环境是失重环境,睡觉时仿佛头和躯干分离着一样,身子底下空荡荡的.没有支撑,犹如掉人了万丈深渊。

现在,欧洲航天局设计了一种新式睡袋,睡袋的上下两层都可以充气。充气后,睡袋被拉紧,给宇航员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不仅能改善胸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消除飘飘然的下坠感,使宇航员感到好像在地面上睡觉一样。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牙刷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了。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

在太空淋浴时,宇航员先要跨进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环中,然后拉起圆环,连着圆环的折叠布筒就会伸开挡住水,然后把圆环固定在天花板上,人就完全被罩在里面。在打开水龙头前,宇航员必须把双脚固定好,还要戴好呼吸罩和护目器,因为失重状态下,水会呛伤人,甚至把人溺死。由于水是定量供给的,宇航员在不需要淋浴时必须关上喷头,以后再用剩下的水冲洗。洗过澡的污水不会自动往下流,需要开动水泵把水连同空气一起抽走,附在布简上的水球要用吸尘器一点一点吸走。由于在太空中不可能有很多的水供给宇航员冲洗头发,所以宇航员使用的洗发液是免冲型的,在失重的状态下能变为十分细小的颗粒,而且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只要用餐巾纸或毛巾一擦,洗发液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宇航员的洗发液是特制的96%的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用这种太空洗发液洗过的头发,完全不用发胶、摩丝和吹风机,既能显示头发的自然美.又特别容易梳理。

载人航天初期,多为男航天员,可使用大小便收集袋,粪便经过干燥处理后带回地面。后来有了改进,如美国在“天空实验室”中装有小便漏斗,尿液经管道抽入一个容器中处理。在舱壁上设有侧孔式厕所,大便时将臀部塞人便座中,双手抓住两边的把手。以免身体飘飞。大便用气流抽入一个袋中,水份和气体经过滤网进入容器中处理,固体物质则由便袋收集,随后处理。在失重环境中剃须和理发更不能随意,必须使用能自动收集须渣和头发的刀具,否则,须渣和头发弥漫在空中,危害可比牙膏沫厉害得多,仅仅是它们粘在皮肤上,就奇痒难耐。

长期生活在太空中的宇航员,身体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为此,科学家们在载人航天器上不仅安装了专门针对宇航员的医学检测和监视设备,还配备了专门的药箱和各种常用药品,以备急用。另外宇航员在出舱工作时,还随身携带着小型的遥测系统,可以将宇航员的生理信号传回地面进行实时检测,地面的专业医务人员可随时对宇航员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

不要以为居住在太空中就不用做清洁工作了。载人航天器也一样有灰尘和霉菌。它们的产生与舱内设备仪器工作和宇航员居留有关。在空间站上宇航员不可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含水的抹布或拖把,因此宇航员只能用浸渍过消毒物质的拭布来擦干净控制板和仪器,在必要时会接通专门的吸尘器。

长时间在失重的太空中生活,会对人体的骨骼发育和骨质密度产生影响。为了防止宇航员们的骨骼回到地球后因骨质疏松而骨折,他们每天再忙也要在吃饭前抽出一个小时做运动。不过,由于太空环境下做出一个再微小的动作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最后锻炼的实际时间一般会是5个小时。

在太空中工作可不像在地面那样容易。宇航员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在出舱时要穿着专门设计的宇航服,由于宇航服内是加压的,很难弯曲,因此宇航服上有特殊的关节设计,来防止影响宇航员的正常工作。就连平时使用的工具也有反作用力的设计,以防止这种反作用力对人体的伤害。而在舱内工作就不需要穿着特制的宇航服,穿着轻便的常服就可以了。

宇航员在太空中只工作一年左右就会回到地球。因为太空里非常寂寞,一个人长期孤独地待下去,而不与其他人交往.会产生焦虑,焦虑过度会导致精神失常。虽然空间站里装有双向电视系统,宇航员可以与家人通过电视电话交谈、见面甚至联欢,但它毕竟代替不了实际交往。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不能呆太久。

六、天上神兵——未来的宇航员

武器装备系统的科技含量越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就越高。军用航天器和太空武器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极高,太空战较之其他作战更为快捷和残酷,因此,军事航天力量人员的战斗素质、科技素养、心理素质、体能素质及工作、生活、医疗保障要求等,比其他军兵种要高,可谓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迎接太空军事斗争挑战,最根本的是人才建设。国家太空战略的实施和太空军事斗争的开展,既是高新技术的竞争,又是太空军事人才之间的较量。不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太空军事人才,就不能研发和掌握太空武器装备,就难以创造和运用太空作战战法,更无法赢得未来太空军事斗争的胜利。

未来军事航天力量的人才队伍,主要由太空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太空作战指挥人才队伍、太空战斗与飞行人才队伍和太空综合勤务保障人才队伍等组成,每一支队伍都有鲜明的高技术烙印,均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造就成才。

1、太空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主要担负太空系统的研制开发、操作使用、技术保障和维护保养等任务,是构成军事航天力量的主体人才队伍。军用航天系统由运载工具、飞行器、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和航天应用等分系统组成,前沿技术、尖端技术高度密集是它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批精通、掌握军用航天技术的科学家与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也与其他军兵种传统的工程技术专家相比,这支队伍的数量将更为庞大,在力量建设与作战运用中他们将从“幕后”走向“前台”,不仅要发挥技术上的支撑作用,还要直接参与作战行动。

2、太空作战指挥人才队伍

主要担负太空作战指挥和领导组织军事航天力量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成军事航天力量的核心力量。未来太空战场的极端广阔性、高新技术的极度密集性和指挥控制的极端复杂性,要求其指挥员群体不但要有比较宽广的航天专业技术知识,还要熟悉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战役理论和太空作战的特点规律,精通太空作战指挥,同时还要善于组织管理太空作战力量,是一种最具复合型特质的高素质人才。

3、太空战斗与飞行人才队伍

主要担负太空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等任务,是构成军事航天力量的重要人才队伍。他们包括航天战斗员和航天飞行员,是具体实施对敌作战和驾驭航天飞行器的一线人员,具有良好的体能体魄、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航天专业技术知识,能够在复杂恶劣的条件下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和独立完成任务,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和长期艰苦的专门训练才能浩就。

4、太空综合勤务保障人才队伍

主要担负太空作战的装备维修、物资器材增援、地面系统管理、生活医疗等方面保障任务,是军事航天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类人才应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属于技能型人才队伍。

军事航天力量人才培养,应着眼军事航天力量建设时间跨度大、人才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实施人才精英战略,加强航天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人才滚动发展机制,利用当前太空形势相对缓和的有利时机,历练一代初创精英,孕育一代接续人才,储备一代后备力量。要发挥军队和地方院校、科研单位的骨干作用,吸收民用航天科技人才,走军地联合育人的道路。借鉴美俄等航天强国的成功做法,适时加快发展太空作战的专业技术与指挥院校,形成上下衔接、横向配套的高、中、初三级太空作战技术与指挥人才培训体系,确保源源不断地向军事航天力量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