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
28066500000004

第4章 职业道德概述(2)

1.2.3 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1.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是从职业活动的需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道德的特殊表现和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道德的特点体现了一般社会道德的特点,但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和行为调节手段,有它自身的特点。

(1)职业性和多样性

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具有职业特征。它的使用范围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中间,也就是主要表现为已经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人的行为规范。职业的责任、义务和专业内容决定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特定的职业活动领域,带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当然,从社会整体来看,不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对各行各业又有着共同的职业道德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就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可以说,有多少种分工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虽然道德的基本精神在最高的理论层次上是相通的,但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职业道德在不同的职业之间有相通的时代精神,却又有互不相关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外,由于职业特点的不同,有些职业道德在形式上也会与社会道德原则发生矛盾。例如,社会道德要求人们诚实守信、不讲假话,但作为医生,有时为了减轻病人的精神痛苦或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对病人讲“假话”,隐瞒病情,这是医生讲职业道德所允许的例外。这更丰富了职业道德的形式。

(2)历史性和继承性

职业道德的历史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职业道德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阶级利益的反映和体现,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道德的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贯穿和体现着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特点,因而任何时代的职业道德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指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最为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职业道德直接反映着人与物(生产内容、生产手段、生产目的)的关系和特点。总之,职业道德既反映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特点,又反映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与物的关系特点,二者相互融合,从而形成职业道德独特的历史风貌。

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而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职业活动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和特点,因而职业道德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形成人们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在从先辈那里学习职业技艺的同时,也把与这一职业技艺紧密相连的职业传统、职业习惯、职业心理、职业品质继承了下来,使得不同时代的职业道德也有许多相同的内容,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例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古至今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但不同社会形态的职业道德的继承性是相对的,它要受到当时经济关系的制约和占统治地位道德原则的影响。

(3)实践性和规范性

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因而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性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职业道德总是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二是指职业道德侧重实用性。为了便于理解执行,各行各业一般都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具体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条件及从事本行业职工的素质和水平,将行业职业道德规范采取简明、适用的形式做出规定,如行业公约、条例、章程、职工守则、店规、厂纪等形式。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更具有适用性和约束力。

所谓规范性特点,是指职业道德总是通过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这些内容具体地体现出来。凡是职业道德的内容都要求从业人员一定要知之甚详,并且照着去做,因此职业道德内容一般都是用规范性的条文方式来体现的。这种规范性一方面表达了道德的意志和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某些法律的性质和特点。例如,从事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等特殊职业的人,被要求在工作期间不得饮酒,一个人如果在工作时喝醉了酒,就会影响和妨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正常活动,其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还触犯了相关的法律。

2.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渗透于各行各业,规范着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并与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相融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其他规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是维护正常的职业活动秩序、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根本保证

职业道德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调节职业关系,维护正常的职业活动秩序。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职业人员之间的关系、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等,都日趋复杂化。这些复杂的关系所涉及的各方面都会存在责、权、利、效的矛盾和差异,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的规范,能有效地协调职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和差异,确保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它能够促进职业的健康发展。在震动全国的厦门“4·20”海关走私案中,海关人员涉案面达13%,而获得厦门职业道德十佳的厦航(4000人)无一涉案,这充分地显示出职业道德强有力的调节功能。

职业道德状况本身就是社会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把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一些行业和部门形象地比喻为社会道德风尚的“窗口”,如商业行业、医疗部门、供电部门等。这些行业和部门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体现着社会道德风尚的面貌。大量事例证明,现代社会的腐败现象,许多都是由行业不正之风引起的。如果行业不正之风长期盛行,市场上不守信誉、假冒伪劣等现象得不到遏制,就会造成经济无序、腐败严重、社会不稳的后果。因此,如果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企业都自觉地遵循各自的职业道德规范,必将会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2)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有序竞争的经济。只有强化企业的职业道德,才能建立有序的、正当的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如果离开了职业道德建设,任由道德约束松弛、道德混乱,市场就只能是一个病态的市场,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根本目的相违背的。

市场经济有它的长处,也有一些负面效应,可以诱发许多消极腐败的现象出现。例如,市场经济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商品化、市场化和职业行为的功利化,如果把这个原则搬到政治生活领域里,就诱发了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原则容易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以赚钱多少作为唯一的目标,置赚钱的途径是否合法于不顾,丧身理想和信念,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市场经济要求承认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特别是要充分发展个性,这就可能诱发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抬头;市场经济要求及时把握机遇和信息,又可能诱发投机诈骗行为。市场经济要求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而且又面临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易产生片面追求“自我利益”的倾向,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这些年来,之所以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猖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以至职业道德沦丧。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引导人们讲信誉、讲公德、讲自我约束、讲社会规范,引导人们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劳动与享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道德基础,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成熟和理性化的客观要求。

(3)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发展是在竞争中形成的,而竞争的主导性因素是人,竞争的胜败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个基本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道德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顺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全面促进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前进。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靠自身的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的,而竞争力表现于外而形成于内。从内部来看,企业只有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有利于企业职工养成敬业爱岗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职工岗位规范、部门操作规范、领导行为规范;才能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使企业充满活力。从外部来看,企业只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讲究质量,恪守信用,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社会效益,进而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

【小资料】

中外职业道德精华之梗要

贯穿我国社会每个时代、每个职业于始终的优秀传统职业道德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精神;三是提倡礼仪仁爱、人际和谐的人道主义原则;四是倡导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取向;五是忠诚坦白、恪守信义是处世立业的根本。

西方国家职业道德中的合理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崇尚独立自主、个性自由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二是社会正义、天赋人权的平等精神;三是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奉献的进取精神;四是忠于职守、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

思考与案例分析题

一、思考题

1.如何理解职业道德的本质和特点。

2.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谈谈你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

二、案例分析题

赵毓忠,1973年生,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冷作分厂技师,全国电工行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赵毓忠从技校电焊专业毕业后,进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冷作分厂当上了一名焊工。10多年来,他在飞溅的焊花中刻苦钻研,不懈追求,创造了世界上最大转轮整体焊接的奇迹,攻克了10多项焊接技术的难关,从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技艺高超的焊接技师,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刚进厂时,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术,赵毓忠利用一切机会练习技术,每天下班后他都手握焊枪,利用废弃的工件反复进行练习。汗水湿透了衣衫,飞溅的焊花在他的手上、腿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烙印。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毓忠的技术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连续在公司的青工技术比武中夺冠,特别是2003年12月在全省青工技术比武上,赵毓忠技压群雄,经黑龙江省劳动部门批准破格晋升为焊工技师。

赵毓忠工作细致入微,视质量如生命,工作极其认真,精益求精,甚至有些苛刻,出自他手的每道焊缝几乎都是那样的完美。三峡工程启动后,哈电承担了焊接任务,赵毓忠以严谨的态度和高超的技术,屡创佳绩。2001年哈电制造的首台三峡机组座环在冷作分厂进行焊接,该座环的探伤要求非常严格,不能有一点缺陷,甚至不能产生一个气孔,分厂决定将四个最厚导叶的焊接任务交给赵毓忠所在班组完成。面对厚达200余毫米的叶片,他在借鉴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工作程序,最终使产品一次交检合格,就连现场的外国监造都竖起了大拇指说道:“中国的技术工人,OK!”

赵毓忠勇于攻关,善于挑战。几年来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公司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合作生产的多台机组,以及刘家峡、万家寨、首台美国GE公司39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等机组的焊接工作,均达到了国际标准,攻克了10余项技术难关。

在公司青年生产实践中,赵毓忠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敢打硬仗的精神,屡立战功。公司与美国GE公司合作生产39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机座,美方要求相当严格,而且工期只有短短的3个月。由于材料迟迟未到等客观因素,焊接加工一拖再拖,但发货期却不能推迟,加工时间十分紧张。分厂团委组织成立了青年突击队,赵毓忠主动请缨,带领几名突击队员日夜奋战在现场,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并且焊缝成形美观,气密试验一处不漏,交检一次合格,美国人也不禁为中国青年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技能所折服。

赵毓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要求】

结合案例谈谈职业道德的作用。

1.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引例

奉献社会的民营企业家

蒋锡培,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科技部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90年,27岁的蒋锡培自筹资金180万元,征地3亩,带领28名青年好友走上了创业之路。在他的领导下,远东集团保持了平均每年32%以上的发展速度,目前员工3600余人,资产20亿,2004年销售收入50亿元,2005年预计销售收入70亿元,有8家全资或控股公司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涉及电线电缆、新材料、医药、投资、证券、管理咨询等领域,其中核心企业——无锡远东电缆厂已跃居全国5000家同行企业前三强。远东集团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江苏40家重点企业”之一。

坚持做强企业、做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带头人。蒋锡培坚持经营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力,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的经营体制改革。一次次的改制,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了一次次机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蒋锡培坚持营销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他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创建国家企业创新中心着手,公司引进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和检测设备,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电缆研究所联合开发了50多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公司每年新品销售收入占到年销售收入的60%以上。

坚持奉献社会,他是广大职工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蒋锡培曾说:“我入党不是为了升官,更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一种信念——能让更多职工变成百万千万富翁,能更好地带动家乡和社会致富,我这个共产党人才当得有光彩。”他创办的企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公司所在地范道镇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业明星镇,全镇农民也逐步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出资1300万元在陕西宁强、浙江余杭、江苏宜兴等地帮助当地政府和企业创办实体,支持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积极支援松花江、嫩江灾区群众重建家园,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还先后拿出700多万元用于集体事业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

简析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蒋锡培抒写了一曲社会主义创业者奋斗、创新、奉献社会的风流之歌,展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深刻写照。

1.3.1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应当遵守的行业规范,它是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职业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型职业道德。

(1)先进性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改变了剥削和被剥削的职业关系,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在共同的建设事业中,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建立了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把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人们形成共同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要求提供了客观基础。反映这种新型关系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始终把维护这种关系、团结全体劳动者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集体主义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本质特征。这既与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根本对立,又克服了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历史局限性和职业道德的消极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2)层次性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经济基础的差异性、复杂性不仅决定了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必然导致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从职业道德体系分,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第二层次是各个行业都应当遵守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五项基本规范;第三层次是各行各业的具体职业规范。从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分,也有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人们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是对每个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中层次的职业道德则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成就意识,较好地或出色地履行职业责任;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则蕴含着把职业活动升华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的道德意境。这些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的水准不同,对人的道德觉悟的要求就不同,实现中的难易程度就不同,能够达到的普遍程度也不同。就现实而言,不可能要求、期望多数人都能达到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但是低、中层次的道德要求能为多数人认同和做到。我们应从这一现实条件出发,去完善多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1.3.2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

道德的核心问题,即道德灵魂,是指统率一切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指导思想。它决定并体现着一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根本性质及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核心的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自古以来,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核心,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只有社会主义的道德才倡导为大多数人服务,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其道德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为人民服务”,在本质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一切言论和行动都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无产阶级“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青年时代的马克思。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已提出他“要为全人类谋福利而劳动”,“为全人类作牺牲”的革命人生观。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初的明确表述。

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他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学究竟是为谁服务时就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的这一论述实际上已蕴涵了“为人民服务”的逻辑结论。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历史上的“贵民”思想,提出有中国道德特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思想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先是在建设革命化的军队和党的干部队伍的实践中,作为对党的干部的要求提出来的。1937年,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论述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时,其中就有“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党而工作”的要求。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942年5月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就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并强调“我们一切工作,不论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唯一的宗旨”,“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首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此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为人民服务”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1957年,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文中,毛主席更突出地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他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因而我们的各项政策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地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考察工作,提出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正气的科学论断。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发展,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以决议的形式,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后来,又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时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不仅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坚持并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一直到中国共产党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不仅没有变,而且要求更高,由对共产党员、干部、人民军队转化成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修养目标,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和期望。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核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志

职业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核心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和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较,经济上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人们之间是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职业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生成基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为人民服务为职业道德核心要求,正是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正是巩固和发展这一崭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是全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区分新旧社会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标志。

从道德建设的角度来看,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由于我国经济成分的多元性、职业分工的差异性、从业人员道德追求的层次性等多方面的原因,现实社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别,职业活动中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培育人们良好的职业素质,营造和谐的职业氛围。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精髓所在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提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一系列基本规范,都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爱岗敬业”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诚实守信”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前提;“办事公道”是为人民服务必不可少的要求;“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精神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表明了职业活动的目的;“奉献社会”是为人民服务实践的归宿。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精髓所在,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因此,职业活动中能否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表明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追求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3)为人民服务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所谓职业职责,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个人对社会、集体和服务对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人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曲折,付出许多努力与辛劳,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鼓舞下,才能克服困难,忠于职守,取得最佳成绩。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王顺友,就是一个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模范地服务群众、忠于职守的铮铮铁汉。1985年,年仅20岁的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马鞭,成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一个普通的马帮邮递员。这是一份孤独而艰辛的工作,马帮邮路穿行在高山峡谷中,气候恶劣,道路艰难,4000多米的雪山上,寒冷刺骨,而海拔1000多米的河谷中,酷热难耐。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大多数时候只能露天宿营。到了雨季,本来就难走的烂石路变成泥浆路,连骡马都打滑,王顺友常常摔得浑身是泥,几乎没有穿过一件干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一路上人烟稀少,除了吆喝骡子的声音外就只剩下马铃声,寂寞和危险并存。1995年11月的一天,邮帮到令当地人都望而生畏的“九十九道拐”,骡马在前面慢慢地走,王顺友紧跟其后,眼看就要走出险途,突然一只山鸡飞过,受惊的骡马猛然抬起后蹄踢向他的肚子,当时疼得他摔倒在地,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直往下流,甚至把全身衣服都打湿了,即便如此,王顺友依然咬着牙坚持把邮件送完,直到第9天回到县城,他才去医院检查,发现一根肠子被骡马踢破了。由于拖延了治疗,溢出来的粪便已经造成肠道严重感染,要是手术再晚一些王顺友就没命了。20年来,他每年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至少330天,在家时间不足两年;20年来,他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次,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来,他从没延误过一个班期,从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王顺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持着他造就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王顺友这样说的:“大山里的老百姓离不开我,他们把我当成了共产党的大干部,送不送邮件也成了党管不管他们的标志。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还真的不能少。为人民邮政,我死而无怨!”王顺友在他自编的山歌中唱道:“翻一坡来又一坡,山又高来路又险。不是人民需要我,哪个喜欢天天走。太阳出来照山坡,照亮山坡白石头。要学石头千年在,不学半路丢草鞋。今年我有四十岁,牵着马儿翻山坡。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简单朴实的话语和歌词,道出了王顺友的内心追求和信念——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切向人民负责,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因它必然成为衡量每个行业制定具体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了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依据。在社会主义社会,既存在着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也存在着集体与国家及整个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得到认真贯彻的重要表现。例如一个几百人的小型造纸厂,经济效益可观,给当地解决了许多人就业问题。但造纸厂排出了大量的污水,污染环境十分严重,造纸厂是否关闭,就看以什么为标准。若以造纸厂这个小集体为标准,造纸厂不应关闭;若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标准,造纸厂就应关闭。因此说,为人民服务是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4)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各行各业人员的共同要求,这包含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既提倡道德先进性,即一些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公而忘私,勇于献身的崇高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也重视广泛性,即普通劳动者只要诚实劳动,忠于职守,公平交易,按劳取酬,履行公民义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也属于为人民服务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教育和提高,逐步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道德目标,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履行为人民服务道德规范的积极性。

(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关系、从业人员关系的本质要求

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人们的工作有分工,能力有大小,贡献有差异,但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好,以应有的成绩奉献给人民,就是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就能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小资料】

名言警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毛泽东

爱人民,爱祖国,用心和灵魂为她们服务。——涅克拉索夫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1.3.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是一种先公后私、公私兼顾的思想,是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三者的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构成的,国家及任何集体都不能脱离其成员的个人利益而独立存在,离开了劳动者和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就谈不上国家与集体利益;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社会成员个人利益赖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扩大和加强,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得以改善;国家利益和集体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意味着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要可以得到更多的满足;对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任何破坏,都会转化对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损害。因此,国家利益和集体的兴衰成败必然影响到每个成员,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总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离开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也没有离开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互为前提,互相依赖。

职业道德是调节从业人员之间、职业之间和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这些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集体主义原则是从最高层面规范人们利益关系的思想观念,因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所当然地把集体主义思想作为其基本原则。

(2)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最重要的是摆正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原则,就是使集体主义思想渗入到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各个层面,以引导从业人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三者利益关系问题上,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为基础,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使之共同发展。因此,每个从业人员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集体主义思想作为调整人们之间职业关系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作为衡量个人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

思考与案例分析题

一、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

2.在职业活动中怎样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二、案例分析题

徐本禹,山东聊城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曾经在2003年于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时以372分的高分考上了公费硕士研究生,但他却自愿来到了贵州大方镇大方乡大石村的贫穷山区任教。当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徐本禹是这样回答的:“因为别人帮了我,我就一定要帮别人。虽然我没有钱,但我有通过大学获得的知识。”大学生徐本禹在生活方面是一位贫困生,但是他以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承担起了那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把满腔热忱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事业,他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富有和感人!

【要求】

徐本禹为什么能够放弃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公费硕士研究生深造机会,把满腔热忱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事业?